马超:蜀汉名将的荣耀与忧惧
马超,字孟起,东汉末年西凉赫赫有名的军阀,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作为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卫尉马腾的长子,马超出身名门,自幼习武,精通骑射,在西北地区享有盛名。当他归顺刘备时,这位蜀汉开国君主欣喜若狂,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在夺取成都》和汉中的关键战役中,马超确实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三国志·马超传》记载,刘备听闻马超来投时,曾兴奋地说:\"我得益州矣!\"
刘备对马超的礼遇可谓空前绝后。他不仅派人隆重迎接马超,还暗中调拨兵马相助。当马超率军兵临成都城下时,守将刘璋闻风丧胆,立即开城投降。更令人惊讶的是,刘备给予马超的官职地位甚至超过了跟随自己多年的结义兄弟张飞。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称汉中王时,封张飞为右将军、假节;而马超则被封为左将军,同样假节。到章武元年,张飞升任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而马超则晋升为更为显赫的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
按照东汉官制,武官中大将军位居三公之上,其次便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由此可见,刘备称帝后给予马超的官职确实高于张飞。要知道,张飞不仅是蜀汉的元老重臣,更是刘备的结义兄弟。而马超不过是半路来投的降将,当时已是走投无路——先被曹操击败,家族遭灭门之祸,投奔张鲁后又遭猜忌,这才转投刘备。刘备不仅给予他高官厚禄,还与之结为亲家,将女儿嫁给安平王刘理。如此厚待,可谓仁至义尽。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马超在蜀汉却始终心怀忧惧,担心刘备会加害于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马超性格桀骜不驯,缺乏政治智慧。据《山阳公载记》记载,马超初降刘备时,因见刘备待他甚厚,竟在言谈中直呼刘备表字\"玄德\"。这引起了关羽的强烈不满,甚至请求诛杀马超。刘备虽然以\"人穷来归我\"为由劝阻,但张飞建议应当让马超明白礼数。次日宴会上,关羽、张飞持刀肃立,马超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礼,从此再不敢直呼刘备之名。这件事充分暴露出马超作为一方诸侯时的傲慢习气,以及缺乏政治敏感性的性格缺陷。
其次,马超为人反复无常,缺乏忠义之心。早在208年,其父马腾就已归顺曹操,全家迁往邺城为人质。但马超全然不顾家人安危,悍然起兵反曹,导致马腾全家二百余口惨遭杀害。后来投奔张鲁时,虽受厚待,甚至被许配以女儿,马超却恩将仇报,图谋不轨。这种\"勇而不仁,强而无义\"的品性,自然让刘备心存戒备。
第三,马超还涉嫌勾结朝臣,图谋不轨。据《三国志·彭羕传》记载,彭羕在被外放时曾向马超抱怨刘备,甚至说出\"卿为其外,我为其内\"的谋逆之言。马超立即向刘备告发,导致彭羕被处死。这一事件反映出马超在蜀汉的处境如履薄冰,时刻担心被猜忌。
刘备对马超的防范可谓用心良苦。虽然表面上给予高官厚禄,但凉州实际在曹操控制下,这个\"凉州牧\"只是虚衔。在汉中之战中,马超虽名义上是诸将之首,却无实际兵权。更耐人寻味的是,夺取汉中后,刘备没有任命熟悉西北情况的马超,而是选择魏延担任汉中太守。有学者推测,刘备实际上是将马超\"软禁\"在身边。
马超最终在忧惧中英年早逝,享年仅47岁。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却也因性格缺陷和政治上的不成熟,落得个郁郁而终的结局。在三国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马超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过人的武勇若没有相应的政治智慧相配,终究难以成就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