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多尔衮的权与谋:论皇太极长子豪格,是怎么样与帝位擦肩而过的
创始人
2025-10-02 18:04:41
0

从夏启逐伯益的那一刻开始,直到慈禧与肃顺等“顾命大臣”争权的结束,几千年的中华历史中,每当皇权更替时,总少不了“祸起萧墙”的悲剧上演。无论是胡亥、杨广那类阴险的篡位者,还是李世民、朱棣那样“明抢”式的“靖难”,历史上充满了为权力而斗争的血腥画面。然而,更常见的,还是那些顺位继承的“惊无险”的传承者。

深入了解历史,我们会发现:权力的交接绝非“受命于天”四字能轻易概括,每次权力更替背后,总隐藏着无数的权谋、计算与博弈。即使是看似平稳的顺位继承,我们也必须为其加上“有惊无险”的修饰。毕竟,华夏历史上不乏那些原本有资格继位的皇长子,最终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国历史上那个令人铭记的“豪格与多尔衮争夺帝位”的故事,看看那位名正言顺、拥有众多实力派支持的皇长子豪格,是如何与帝位擦肩而过的。

1643年9月,也就是满清入关的前一年,清太宗皇太极突然崩逝,享年52岁。根据《清史稿》记载,皇太极的死可谓是突如其来,没有任何征兆,突然间,皇帝就驾崩了。时年九月,正午时分,他端坐而亡,未曾受一丝痛苦,去世得相当安详。然而,活下来的满清贵族们却因此陷入了混乱。

由于皇太极生前并未明确指定继承人,继位之事一时陷入僵局。面对这巨大的权力诱惑,两位满清贵族立刻站了出来,宣称自己才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这两人分别是豪格和多尔衮。

豪格,全名爱新觉罗·豪格,乃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他的母亲是皇太极的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从少年时期起,豪格就以骑射出色、英勇善战著称。早在努尔哈赤时期,他因战功卓著,被封为和硕贝勒;而在皇太极继位后,豪格依旧不负重任,屡立战功。1636年,豪格凭借丰厚的军功被晋封为和硕肃亲王,且皇太极授予他掌管户部事务的权力。可以说,皇太极对这位长子极为满意。因此,皇太极死后,大多数人认为豪格是最有资格继位的继承人。

这其中不仅包括皇太极的长兄,掌控正红和镶红两旗的和硕礼亲王代善,还有皇太极亲卫部队的诸多高级将领,如索尼、图赖、锡翰、鳌拜、谭泰等人,均对豪格表示支持。甚至连掌控镶蓝旗的努尔哈赤之侄济尔哈朗,也表态支持豪格继位。如果算上豪格自己所掌控的正蓝旗,满洲八旗中至少有六旗支持他,或者说不反对他继位。

然而,正如历史所示,任何大势力的交接,必定伴随着强烈的博弈。在大清的朝堂上,还有另一股势力不能小觑,那便是由多尔衮和其兄多铎所领导的正白旗和镶白旗。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皇太宗的弟弟。按照汉人的传统礼法,若皇帝有子嗣在世,弟弟是不应继位的。然而,满清政权尚未完全“汉化”,在这种军事化的部落社会里,拥有卓越军功的多尔衮,依旧有资格争夺皇位。尤其在一些野史中更是提到,多尔衮其实才是努尔哈赤最倾心的继承人,若不是努尔哈赤死得太早,可能多尔衮早已成为大汗。而今,多尔衮借着皇太极突然去世的机会,开始了自己的争位之路。

多尔衮的智谋也不可小觑。早在皇太极在位时,他便已拉拢了许多朝中权贵,形成了自己的支持网络。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支持者不仅限于他的正白旗和镶白旗,还有其他旗派的将领也在私底下支持他。

1643年9月21日,豪格与多尔衮的争权战正式打响。那天,类似于现代的“人事任免”会议,众多大臣聚集在一起商讨继位人选。会议的主持人先提出了候选人,而后与会人员依照官阶高低逐一发言。会议一开始,多尔衮及其支持者立刻反对豪格,但大多数人认为豪格理应继位,毕竟他是皇太极的长子。

代善作为最资深的大臣之一,果断站出来发言,支持豪格继位,豪格听后大为激动,心中更是欣喜若狂。然而,豪格随即说出的一句谦辞:“福少德薄,非所堪当”,却成了自己命运的转折点。这句话瞬间被多尔衮抓住了把柄。多尔衮及时反击,若豪格自己都认为不行,那为何还要推举他为皇帝?这一言论让豪格陷入困境,难以自圆其说,令原本支持他的势力也开始动摇。

会议一度陷入僵局。这时,来自正黄旗和镶黄旗的大臣们提出了他们的意见。乍一看,他们的言辞像是支持豪格,但实际上却隐藏了他们的真正意图。实际上,他们支持豪格的原因并非豪格个人的才能,而是因为豪格是皇太极的亲生子;如果豪格继位,他们可以继续享有接近皇帝的优越地位。

此时,代善和济尔哈朗的立场也变得微妙,他们支持豪格的原因,更多的是考虑到满清政权的稳定。如果豪格无法继位,那么他们希望能选择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第三方继位,确保政权不至于分裂。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迅速调整策略,他提议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登基为帝,并将豪格的支持者济尔哈朗推举为第一摄政王,自己则为第二摄政王。

豪格尽管心中充满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多尔衮这一策略,巧妙地让他不仅拥有了扶持福临登基的名声,而且确保了自己可以掌握朝政。与此同时,豪格虽然被迫接受了这一结果,却也未能意识到自己即将步入更深的政治漩涡。

相关内容

原创 ...
看过那些热播的古装历史剧的人都会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开国之君在天下...
2025-10-02 05:05:16
原创 ...
岳家军在历史上的强大,凭借其赫赫战绩以及敌人的评价,早已为世人所熟...
2025-10-02 05:04:40
原创 ...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武艺超群的名将层出不穷。蜀汉阵营中,关羽、张飞、...
2025-10-02 05:04:18
原创 ...
四野大军南下 1949年4月初,刚刚从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改编而来的第...
2025-10-02 05:04:10
原创 ...
在封建社会,皇帝的妃嫔们去世之后,若能与皇帝合葬,那便被视为至高无...
2025-10-02 05:03:50
原创 ...
蜀汉后期,诸葛亮在北伐的过程中,最大的对手就是曹魏的权臣司马懿。历...
2025-10-02 05:03:47
原创 ...
说起“五虎上将”,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三国时期刘备阵营的五位名将...
2025-10-02 05:03:27
原创 ...
至正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367年,正是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的前一年...
2025-10-02 05:03:20
原创 ...
朱元璋在登基之后,曾深情回忆起自己年少时的艰辛。他在父母去世之际,...
2025-10-02 05:03:01

热门资讯

全国青少年激光射击赛在济南开赛... 海报新闻记者 郑昊 孙博洋 报道 10月2日,“速得尔杯”2025年全国青少年体育联合会青少年激光射...
开学季,看看古代新生开学那点儿... 每年的九月往往是学生开学的日子,“开学季”便成为这一时期的热门话题。尤其是经过高考的洗礼后,一批新生...
原创 如... 如果从春秋战国时期算起,楚国的国运延续了五百多年之久,长期雄踞中国南方地区,成为当时唯一能够在相当长...
为什么几十万满洲部队能征服华夏... 历史里有个事儿挺有意思。明末几十万满洲部队,一路打进来,最后占了整个华夏。 后来日本派了几百万兵过来...
原创 他... 三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为波澜壮阔的时期,这个时期既充满了豪情与热血,也留下了无数流传千古的故事与...
历史上的9月2日:投降书的签字... 同一天的不同年份,历史三次拐点并置:投降书的签字结束了亚洲战场的战火,科举的落幕催生近代教育体制,电...
铭记抗战历史 汲取奋进力量 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史册中,江苏在华中战场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
李世民一直等到李靖、李绩表态,...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李世民是一位被普遍认为具备文韬武略、极有治世才能的皇帝。然而,他登上皇位的方式却...
辽西走廊,对曹魏和明朝意味着什... 全文共1752字 | 阅读需4分钟 东北地区的地形是东、西、北三面高,中间低,南部面向大海,轮廓像一...
被埋于地下1500年的北魏墓碑... 1925 年河南洛阳一位农民偶然发现了一块墓志,它的出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 1500 多年前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