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7年,年仅13岁的嬴政登上了秦王宝座,然而在那个年纪,他并未体验到权力带来的满足感。当时,他的生活和权力并不由自己主宰。后宫中有赵姬,朝政上有吕不韦的掌控,而后来还出现了嫪毐这一权臣。嬴政在这样复杂的局面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忍耐,忍耐,再忍耐。
这段忍耐持续了长达九年,而这段时间的成长也让嬴政从一个懵懂的少年,蜕变成了一位卓越的政治家。终于,在嫪毐的叛乱爆发时,嬴政果断利用这一机会,成功铲除了这三股势力,为自己日后独掌大权扫清了障碍。
有了这个基础后,嬴政便开始了更大的雄图规划——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帝国。公元前230年,他正式出兵向韩国宣战,揭开了横扫六国的序幕。在接下来的9年里,秦国迅速击败了周围的六个国家,最终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帝国。而嬴政,也由秦王摇身一变,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秦始皇。
看似轻松的一扫六合,实际上是秦国历经数百年逐步积累的成果。秦国历代君主,历经战争、政治斗争、以及强有力的改革,才终于在嬴政的手中实现统一。而其中,许多山东士子也为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商鞅、张仪、甘茂,还是范雎、吕不韦、李斯,这些人的智谋和奉献,帮助秦国不断壮大。
特别是李斯,他不仅是秦始皇的重要助手,也是秦朝统一大业的关键人物之一。李斯不仅在秦并六国的过程中表现出色,还在秦朝建立后极力推动郡县制改革,这一举措影响了中国后两千多年的历史。
然而,李斯的结局却令人唏嘘。作为秦始皇的重要功臣,李斯曾与始皇帝共患难、共富贵,始皇帝去世后,他却背叛了曾经的主公,最终迎来了自己的毁灭。
李斯曾说过10个字,字字应验,甚至成了他人生的预言。究竟这10个字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李斯的传奇经历。
李斯的故事开始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他年少勤奋,怀抱大志,却因身处低职而感到不满。某日,他在巡视米仓时,观察到两只老鼠的不同表现:一只老鼠见到人就慌忙逃窜,而另一只老鼠则肥胖、从容,毫不惊慌。李斯从这两只老鼠身上得到了启示——一个人能否成大事,就像这两只老鼠一样,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和机会。
受到这一启发后,李斯果断放弃了安逸的工作,辞去楚国的官职,孤身一人前往齐国求学。期间,他拜了荀子为师,结识了韩非,学习了帝王之术。学成之后,李斯判断局势,决定前往秦国发展。
当时,秦国由吕不韦掌权,李斯便投奔吕不韦,迅速获得重用。然而,吕不韦毕竟不是帝王,李斯很快接近了秦王嬴政,并最终被嬴政提拔,逐渐成为了秦王的重要谋士。随着嬴政逐步掌握权力,李斯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他劝说嬴政废除了逐客令,调整了秦国的政治方向,使秦国的政权更加稳固。
在秦始皇登基后,李斯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成为了秦帝国的大丞相。李斯为秦帝国做出了很多贡献,尤其在统一文字、完善法制等方面,李斯的影响无可忽视。然而,人生总有高潮与低谷。秦始皇虽然努力追求长生不老,但依旧无法抵挡命运的捉弄。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一次巡视中突发疾病,感觉大限将至。他急忙安排了自己的后事,指示赵高代写诏书,宣布长子扶苏继位。然而,赵高私下扣留了这份诏书,心生篡位之念,因为他与扶苏有着深厚的矛盾。
秦始皇突然去世后,赵高与李斯密谋,将扶苏排除在继承权之外,立了秦始皇的次子胡亥为帝。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李斯背叛了秦始皇,与赵高合谋,篡改了遗诏,并迫使扶苏自杀。
胡亥即位后,赵高权力更为膨胀,开始肆意打击反对者。李斯作为曾经的权臣,也未能逃过一劫。赵高在掌握实权后,向胡亥进谗言,指控李斯谋反。最终,李斯在监禁中遭到严酷的酷刑逼供,最终被斩首。
临终时,李斯对即将崩溃的秦帝国发出了感慨:“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这句话预示着秦帝国的迅速崩塌,预言了未来的动乱。的确,李斯的预言在他死后不久得以应验。秦帝国的首都咸阳被起义军攻破,阿房宫也被烧毁,成为了荒草丛生的废墟,麋鹿在其中游荡。李斯的背叛与权谋,最终也加速了秦帝国的灭亡。
倘若李斯没有背叛秦始皇,也许秦帝国的命运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