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冬天,主席提出了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要求:“要把部队建设成为较为正规的部队。”在这一指示下,延安抗大决定从学员中挑选一批表现最为优秀的精英,组建参谋训练队。经过一年多的严格训练,这些学员将被分派到各个作战部队,成为中坚力量。
在这期参谋训练队伍中,出现了一个极为特殊的身影——共有11名女学员参加,而其中有一位名叫陈慕华的女学员,格外引人注目。事实上,她之所以能够进入这个训练队,完全是靠着自己的坚持与努力争取来的。当时,参谋训练队原本并没有为女学员预留名额。按照惯例,抗大的女学员多被安排在卫生、护理等岗位,甚至学习通信的人都寥寥无几,更不用说进入参谋岗位。
陈慕华在抗大一直是成绩突出的佼佼者,还担任班长。她深知参谋训练队对于个人成长和锻炼的重要性,因此非常坚定地要求报名。然而,抗大方面并未允许。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她亲手写了一封信给主席,阐述了自己的理由。眼看报名即将截止,迟迟没有回音,她心急如焚,索性直接去找主席当面陈述。
在主席面前,陈慕华毫不胆怯,坚定地说:“男同志能干的,女同志也能干,为什么不让女同志参加参谋训练队?”主席被她的勇气和自信打动,微笑着回应:“小陈同志的想法很好,我一直主张男女平等,我看女同志也完全可以参加参谋训练队!”就这样,在主席的支持下,陈慕华和另外10名女学员顺利进入参谋训练队。经过一年多艰苦学习,她于1940年2月顺利毕业,并被分配到延安警备五团、留守兵团司令部任教育参谋,成为八路军历史上第一位女参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国际上处境十分艰难,特别是在加入联合国一事上,正如总理所说,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尤其重视援助第三世界,尤其是非洲国家。陈慕华因工作能力突出,受总理点名,先后担任外联部副部长、部长,长期负责与第三世界的联系和援助事务,她凭借热忱和智慧,与许多国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圆满完成了一系列对外援助任务。
1978年3月,陈慕华被任命为副总理,与她同时当选的还有邓公、徐向前、王震、耿飚、陈锡联等重量级人物。在担任副总理期间,她还兼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对外经济联络部部长、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以及全国托幼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1985年,邓公又亲自点将,让陈慕华出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她因此成为新中国历史上首位女性行长,也被誉为“中国金融改革第一人”,为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从1988年起,陈慕华又长期担任全国妇联主席。在她任职期间,推动了两个极具影响力的重要项目。第一个是“春蕾计划”,她倡导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设立专项基金,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陈慕华每年都会率先捐款,还要求子女参加捐助,她和家人累计资助了近两百名女童。最终,“春蕾计划”让160多万名失学女童重新回到课堂,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另一个项目是“母亲水窖工程”。西北地区干旱严重,很多农村的水窖因缺乏资金无法硬化,储水困难。陈慕华积极推动妇联发起“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倡议,最终建造了几十万口水窖,极大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条件,让无数家庭受益。
2011年5月12日,这位坚毅而又温柔的女性领导人陈慕华与世长辞,享年90岁。她的一生,既是中国女性坚韧与智慧的缩影,也是新中国不断成长与改革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