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就饱受争议。按理说,武则天作为李世民的才人,身份上可以算作李治的庶母,李治娶她为妻在当时无疑触犯了伦理纲常。即便两人是真心相爱,但在那个讲究名分与纲常的时代,这段感情始终难逃世人的指责。李治也曾将此事视为心中最大的隐痛,但随着历史的发展,秘密终究被揭开,他也索性不再掩饰。
武则天十四岁便被选入宫,当时正值豆蔻年华的她,初入深宫便因年轻貌美而得到了李世民短暂的宠幸。皇帝还曾带她出游山水,甚至赐名“媚娘”。那时的她天真烂漫,心中以为自己从此有了依靠与归宿。然而好景不长,这份宠爱很快消逝。深宫如同牢笼,她在幽幽岁月里虚度了几年,怀着渴望再次获得皇帝垂爱的心思,却逐渐在孤寂中心灰意冷。
宫廷生活中,许多宴会都由才人准备。正是在一次这样的宴席上,她远远见到了年轻的太子李治。那位面容白皙、举止温润的少年让她心中暗暗惊叹,如同一块温润的美玉。彼时她并未生出别样心思,只是单纯被他的气质吸引。然而命运的安排总是出人意料。李世民晚年病重时,由徐婕妤与武则天一同照料,而孝顺的太子李治常伴父侧,也因此与武则天有了更密切的接触。此时的武则天已是二十六岁,风姿绰约,艳丽动人。对于年少丧母的李治而言,她不仅是一个倾城女子,更给予了他母亲般的温柔关怀。两颗孤独的心逐渐贴近,他们陷入了情感的漩涡,彼此依恋,却只能暗中相会。
李世民驾崩后,依照礼法,武则天被迫出家为尼,前往感业寺。李治虽已登基,但当时势力尚不足以改变这一切。更重要的是,他深知此事若被公之于众,必将引发轩然大波。作为孝子的形象会彻底崩塌,世人无法容忍一位帝王与先帝嫔妃之间的情爱。武则天在感业寺度过了近乎绝望的一年,若非对李治的思念支撑,她或许早已心灰意冷。终于在先帝忌日,李治不顾非议,当着群臣的面牵起了武则天的手,将她接回宫中,这一举动让秘密逐渐浮出水面。
随着时间推移,当李治决定废去王皇后而立武则天为后时,这段隐情彻底被揭穿。褚遂良在朝堂上激烈反对,直斥李治被奸妃迷惑,甚至将武则天比作妲己、褒姒,认为她将祸乱天下。更有言辞犀利者指出,武则天曾侍奉先帝,若立其为后,实属大逆不道,是乱伦之举。朝堂上寥寥数语,便让李治如坐针毡,犹如被剥去衣裳当众羞辱。他最为隐讳的秘密被揭开,注定要载入史册,成为千古讥笑。
然而,皇帝的威严不容公开冒犯。长孙无忌等权臣虽知此事,却不敢公然宣扬,只能暗中借此制衡李治。既然隐私已暴露,李治反倒破罐子破摔。他为武则天颁下诏书,称她出身高贵、品德出众,更辩称自己在父皇身边长久未近女色,武则天乃是先皇亲赐之人,立她为后顺理成章。此番“洗白”虽难平众议,但却坚定了他的态度。
综上,李治迎娶武则天,确实触犯了伦理道德,即便在风气相对开放的唐代,依旧被冠以乱伦之名。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两人真心相爱,敢于冲破世俗藩篱,这份勇气也令人敬佩。李治性格柔弱,却愿为心爱的女人承担非议、赐其名分,这一份执着,是许多帝王与世俗男子所不能及的。
这段历史,既是对伦理的挑战,也是对人性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