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是一种对高位人物去世后的评定,它根据生前事迹给予褒扬或贬低的评价。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逸周书·谥法解》中明确规定了多个与武功有关的谥号,如“胜敌克乱曰壮”,以及“屡征杀伐曰壮”等等。这些“壮”字系列的谥号,主要是用来表彰武将的英勇和成就。三国时期,曹魏的六位著名将领均获得了“壮侯”的谥号,这些人物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对国家的贡献,最终被后人铭记。
一、许褚
许褚,字仲康,出生于谯郡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他与曹操同乡,是一位勇猛异常的将领。由于深得曹操信任,许褚不仅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还一路晋升为武卫中郎将,并被赐予“虎侯”这一尊号。在著名的潼关之战中,许褚凭借一身勇力,成功吓退了马超的军队。许褚为人低调且谨慎,他严守律法,因此也拒绝了曹仁的邀请,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清正。曹操去世时,许褚悲痛欲绝,哭得几乎吐血。魏文帝曹丕即位后,许褚被升任为武卫将军,并被封为万岁亭侯,负责宫中护卫。后来,曹叡继位,许褚被封为牟乡侯,最终在任上去世,享年年高,谥号“壮侯”,这是对他一生武功的最高褒奖。
二、文聘
文聘原为刘表的部下,刘表去世后,刘琮投降曹操。文聘起初并不愿意见曹操,直至曹操亲自召见他,并询问为何迟迟未来,文聘坦言自己未能保全祖土,心生愧疚,未能堂前拜见曹操。曹操深受文聘忠诚之情感动,甚至直言对他的欣赏。文聘之后被任命为守卫江夏并负责镇守荆江。他屡次引兵阻挡关羽的进攻,后被封为延寿亭侯、讨逆将军,并且多次攻打敌军,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他成功攻破关羽的辎重并焚烧关羽的战船,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曹操去世后,文聘继续忠诚效力,并且在曹叡即位时,成功击退了孙权的进攻。文聘死后,获得“壮侯”的谥号,以表彰他一生的威望与功绩。
三、徐晃
徐晃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武将,早期与杨奉一起征战四方,并曾成功说服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归洛阳,因此获得了都亭侯的封号。后来,徐晃投奔曹操,参与了多场重大战役,如徐州之战、官渡之战、冀州战役等,屡立战功。尤其在公元219年的樊城之战中,徐晃亲自指挥军队,击退了关羽的进攻,并成功追杀关羽,突破十重围堑,最终解除了樊城的困境。徐晃因其治军有方,被曹操称为“有周亚夫之风”。在魏国建立后,徐晃被封为右将军,并随着曹操的继承人曹叡征战四方,继续立下赫赫战功。太和元年(227年),徐晃去世,享年70岁,朝廷追赠其“壮侯”谥号,并将其配享在太祖(曹操)的庙庭,以此纪念他的一生。
四、曹休
曹休是曹操的族子,曹洪的亲侄子。曹休的祖父曹鼎曾任河间相、吴郡太守等职。曹休从小聪慧,深得曹操的宠爱,曹操对他犹如亲子。曹操起兵讨董时,曹休亲自前往投奔,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才能,特别是在汉中之战中,他识破了张飞的计谋,并大败吴兰,成为了曹操的重要助手。随着曹魏政权的建立,曹休多次在东线作战,成功击破吴军,诱降吴将,屡立战功。在曹丕驾崩后,曹休成为辅政大臣,权势更加强大。曹叡即位后,曹休官至大司马,成为当时曹魏最重要的军事领导之一。虽然他屡次立下赫赫战功,但最终因病去世,谥号“壮侯”被后世所尊敬。
五、庞德
庞德原为马腾的部下,在随马腾征战的过程中屡立战功。随着马腾被征为卫尉,庞德转投马超麾下,并随其征战四方。马超兵败后,庞德随之投靠张鲁,而后马超归降刘备,庞德依旧坚守张鲁阵营。随着曹操平定汉中,庞德终于归降于曹操。公元219年,庞德参与了襄樊之战,率军支援曹仁,并与关羽展开激烈战斗,甚至一箭射中了关羽的额头。但在之后的水淹七军事件中,庞德与于禁一同陷入重围,最终被捕。尽管面临死亡威胁,庞德誓死不降,最后为关羽所杀。后世追谥庞德为“壮侯”,以表彰他忠诚与英勇的一生。
六、张郃
张郃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将领之一,早年参加了平定黄巾起义的战斗,并在随后的战役中屡立战功,最终归附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张郃表现出色,虽然未能击败曹操,但他坚定的投降曹操,成为了曹魏阵营中的一员重要将领。曹丕即位后,张郃被封为左将军,并多次跟随曹真、夏侯尚征战,表现不凡。尤其在攻打安定羌胡、围攻江陵等战役中,张郃展现了极强的指挥能力和战术眼光,屡次为曹魏立下赫赫战功。因此,他的死后被追谥为“壮侯”,并受到曹魏后代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