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泉青瓷大师园王武大师工作室,一张拍摄于1957年的黑白合照静静悬挂在展厅入口处,见证着龙泉青瓷从恢复发展到鼎盛繁荣的过程中代代青瓷匠人的不懈努力。当年,为兴建半机械化生产新厂,龙泉瓷厂选派14名技术骨干前往景德镇建国瓷厂学习三个月的半机械化生产技术,王武的外公叶长水正是其中一员。
龙泉青瓷釉质细腻,温润似玉,在海内外极富盛名。然而,自明晚期起,龙泉青瓷逐渐式微,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时任总理周恩来同志指示恢复五大历史名窑生产,浙江和龙泉地方政府组织各方力量对龙泉窑进行技术性恢复,照片中的技术骨干们为这个传承历史、革新工艺的年代贡献了重要力量。
今年已86岁的毛正聪,是当年技术骨干中的一员,如今已成为当代国礼青瓷的著名设计者和制作者。他回忆,当年交通极为不便:一行人从龙泉上垟出发,步行到福建富岭过夜,次日再徒步至浦城,最后辗转乘车抵达景德镇。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们的热情从未减退。学成归来后,毛正聪和同事们投身于青瓷修坯、配釉、窑炉改造、烧成实验、嵌泥装饰等多环节的工艺革新。毛正聪的作品屡获国家级奖项,多件作品被中南海紫光阁、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传世有美器,精湛工艺和坚守匠心代代相传。对于毛正聪来说,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是每个青瓷从业人的责任,“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这代人风风雨雨一路过来磨练了一辈子,积累了一些经验已无保留地传承给下一代。”他的子女毛一珍、毛伟杰承继父业,均从事青瓷创作。毛伟杰是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也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以精湛技艺改良青瓷工艺,攻克黑胎开片复烧工艺难题,恢复失传多年的鱼子纹开片工艺。
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突破。作为“瓷三代”,王武“师古而不泥古”,作品在承袭古艺的同时融合时代色彩,曾多次在G20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国际舞台上惊艳四方。而悬挂在作品展厅之中的这张老照片,既是王武对外公的情感寄托,也激励着他们这一代人将青瓷事业保护、传承、发扬下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