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神雕侠侣》的直接承接作品,《倚天屠龙记》在金庸的笔下却跨越了近百年的时光。对于郭靖最终如何战死沙场、杨过与小龙女归隐后下落何处,原著中都未留下半点线索。这样的处理方式,显然并非偶然,而是金庸在叙事上的深思熟虑之举。毕竟,忽必烈大军攻陷襄阳,这是铁打的历史事实,无论如何无法更改。在这种格局之下,郭靖只能被写成舍生忘死、为国殉难的悲情英雄,注定要成为一段无法回避的历史记忆。
至于杨过的后续,金庸显然也不愿再费笔墨。道理其实很简单:当年杨过一石击毙蒙哥大汗,等于结下了血海深仇。忽必烈既然继位并重返中原,必然不会轻易放过杨过与小龙女。若作者继续写下去,不论是让二人暗杀忽必烈,还是终日龟缩古墓避祸,都与杨过桀骜不驯的性格不符。尤其在郭靖战死之后,以杨过的秉性,绝不会袖手旁观,他若与忽必烈正面交锋,结局必是自取灭亡。因此,金庸索性一笔带过,直接跳跃百年时光,让武林历史在倚天时代重新展开。
那么,在郭靖陨落、杨过退隐之后,江湖群雄中谁能继任“武林至尊”?许多人将目光投向张三丰。此言并非空穴来风。张三丰修炼一生,他的纯阳无极功虽不如《九阳真经》完整,却也已臻至化境,足以令张无忌望尘莫及。加上他自创的太极拳与太极剑,博大精深,威力无穷,以其武学领悟之高,几乎无人能出其右,堪称倚天世界第一高手。
然而,细读原著便会发现端倪。金庸曾写道,张三丰直至七十岁武功大成,才开始收徒授艺。那时他已年过九旬,可他七名弟子年纪最大的宋远桥也未满四十,最小的莫声谷更是十余岁。换言之,在郭靖战死、杨过退隐的年代,张三丰仍潜心修炼,并未真正出世。彼时的江湖,至少有四位高手在他之上。
首先是觉远大师。圆寂前,他口中曾断断续续地诵出《九阳真经》,让张三丰与郭襄都受益匪浅,各自记下其中精要。郭襄天资聪慧,早在神雕时代便已展露不凡。她未能寻得杨过,四十岁时遂削发为尼,开创峨眉一派,以峨眉九阳功为立派根基。若比较年龄与修为,她比张三丰年长两三岁,且在张三丰尚在深山苦修时,已成为一派掌门,武学造诣显然更胜一筹。
其次是少林无色禅师。他原为罗汉堂首座,内功造诣极深。在觉远圆寂之时,他也曾听闻真经片段,并以此为基创出“少林九阳功”。凭借这门武学,他的地位足以与郭襄比肩,在张三丰未出关之前,他的实力无疑凌驾其上。
第三位则是耶律齐。此人出身不凡,又是郭靖女婿,深得郭靖、黄蓉传授。他的降龙十八掌与打狗棒法皆炉火纯青,兼具谋略与胆识,几乎是杨过之外最具潜力的青年俊杰。虽然后世对他有不同评价——有人怀疑他在襄阳陷落时倒戈助敌,也有人认为他遵黄蓉安排带郭芙突围——但无论真相如何,耶律齐在当时的武功修为,确实已超越未出世的张三丰。
最后是百损道人。他曾在江湖上横行无忌,以阴毒的玄冥神掌震慑群雄。张三丰在七十岁后才出山,因此不可能是其克星。既然百损道人最终殒命于江湖,那出手之人极有可能便是已立峨眉一派的郭襄。
由此可见,在杨过退隐、郭靖战死的百年空白里,江湖并非无人主宰。郭襄、无色禅师、耶律齐与百损道人,皆在当时占据一席之地。金庸选择跨越这一段历史,不仅避免了与真实史实的矛盾,也让“神雕”与“倚天”之间保留了足够的神秘与想象空间。
这段时光的空白,或许正是金庸留给后世读者的一道谜题,也让武侠世界多了一份耐人寻味的苍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