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忠与岳飞同为南宋时期的著名武将,两人皆以英勇善战、屡次取得战功而广受人们敬仰。然而,尽管两人命运相似,韩世忠却能够安享晚年,而岳飞则悲惨地死于秦桧的阴谋。有人会问,韩世忠是不是运气好,躲过了秦桧的毒手?事实远比运气复杂。那么,为什么秦桧最终没有动手对付韩世忠呢?
其实,秦桧并非不敢动韩世忠。实际上,在岳飞被害之前,秦桧就曾试图除掉韩世忠,甚至有过一度想要直接置其于死地的计划。这个阴谋的故事发生在绍兴十一年。那时,南宋的抗金局势颇为有利,岳飞频频取得胜利,而韩世忠也领导大军屡战屡胜,势如破竹。然而,正当韩世忠准备继续攻势的时候,南宋朝廷内部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开始在朝堂上占据主导地位,积极推动与金朝议和。通过各种手段,他们成功地让宋高宗赵构倾向于和谈,而赵构本身也深知,如果韩世忠和岳飞等人继续取得胜利,朝廷很可能会把他的哥哥宋钦宗迎回朝廷,到那时,自己作为皇帝的地位必然不保。因此,赵构下令将韩世忠、岳飞以及张俊等大将调离前线,解除他们的兵权。这一举动成为了岳飞所言“十年功废”的根源。
在三人中,最先主动交出兵权的竟然是张俊。他深知秦桧和赵构意图收回大将兵权,为了保全自己,他选择了主动交权,以获得朝廷的信任。果不其然,张俊被任命为临安枢密院枢密使,并开始协助秦桧推行与金朝的和约,还协助秦桧制造伪证,最终导致岳飞冤狱的发生。由此可见,张俊和秦桧之间早已暗中勾结。
然而,张俊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在张俊主动交出兵权后,秦桧便给他下达了一个秘密任务——分化并收服韩世忠在楚州的军队。张俊未能成功,主要因为他在当时与岳飞一起到达楚州时,尝试挑唆岳飞一起分解韩世忠的军队,却遭到了岳飞的强烈拒绝。此事暂时告一段落。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秦桧依然有意通过张俊来打击韩世忠。在一番努力之后,张俊终于找到了一次良机。他发现韩世忠的一个心腹将领耿著是个直性子,言辞直率,不会掩饰心中的不满。当时,耿著和同僚胡纺私下抱怨几句,张俊通过胡纺得知了耿著的牢骚,其中有一句话“本无事,却是生事”,这句话给了张俊可乘之机。
当时,张俊和秦桧正准备找机会除掉韩世忠,因此,张俊借此机会将耿著的话定性为“蛊惑视听,意图生事”。然后,张俊便开始朝着韩世忠发起攻击,试图通过此事将责任推到韩世忠身上,甚至开始策动弹劾韩世忠。在赵构面前,秦桧也多次提到要惩治韩世忠。然而,尽管秦桧心怀不轨,最终还是未能成功,韩世忠依然逃过一劫。
为什么秦桧最终未能得逞?背后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正是因为赵构出面保护了韩世忠。岳飞深知韩世忠冤屈,于是将秦桧的阴谋告知韩世忠。韩世忠随即请求见赵构,详细说明了事情的经过。赵构听后,马上表示:“安有是!”意思是韩世忠不必担心,自己不会让他受害。次日,赵构便在朝堂上公开责问秦桧,并要求尽快解决耿著的案件,暗示此事到此为止。最终,耿著被处罚发配,而韩世忠也安然无恙。
这一切的转机,正是因为赵构插手了其中。若没有赵构的支持,韩世忠恐怕早已命丧秦桧之手。那么,为什么赵构会为韩世忠出头呢?其实,这源于韩世忠曾在危难之际救过赵构的命。回到靖康之变时,赵构的登基并非一帆风顺。由于苗刘兵变的发生,赵构一度被迫退位,陷入困境。而正是韩世忠在其妻梁红玉的帮助下,冒死带兵解救赵构,平定了兵变,确保了赵构能够复位。因此,赵构从那时起便心存感激,认为韩世忠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当赵构知道韩世忠面临秦桧的打压时,他自然愿意为他出面保护。赵构的态度坚决,最终使得秦桧无法进一步迫害韩世忠。相较之下,岳飞并没有获得同样的保护,因此最终被秦桧陷害致死。
所以,秦桧并非不敢动韩世忠,而是因为赵构的保护,使得韩世忠在这一场权力斗争中幸免于难。而最终,秦桧将目光转向了岳飞,决心除去这个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