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历史的长河中,众多后妃的故事如繁星闪烁,而孝惠章皇后的一生,堪称其中独特且令人感慨的一段。她13岁登上后位,却在顺治一朝备受冷落,然而命运的转折让她在康熙朝成为最尊贵的女人,其跌宕起伏的人生,充满了戏剧性与温情。
孝惠章皇后,名阿拉坦琪琪格,出身于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家族。这个家族在当时地位尊崇,与清朝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的曾祖父博尔济吉特・寨桑,乃是孝庄文皇后与敏惠恭和元妃的父亲 。她的祖父博尔济吉特・察罕,家族地位同样显赫。而她的堂姑母,正是顺治帝的第一任皇后,后被废为静妃的博尔济吉特・额尔德尼布木巴 。她的父亲是镇国公绰尔济,母亲则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孙女与饶余贝勒阿巴泰生下的第七女 。这样的出身,让孝惠章皇后从出生起,便注定与清朝皇室有着紧密的关联。
后金崇德六年(1641 年)十月初三,孝惠章皇后出生于科左中旗境域所属的七家子努图克 。彼时的她,或许未曾想到,自己未来的人生将在宫廷的风云变幻中度过。顺治十年(1653 年)八月,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顺治帝以不喜额尔德尼布木巴为由,废除了她的皇后之位,降为静妃 。顺治帝的生母孝庄太后,为了巩固蒙古族及其母族的地位,决定从她的母族中再次挑选皇后人选。而孝惠章皇后,因着家族的关系,成为了这一重要角色的候选人。
顺治十一年(1654 年)五月初三日,清廷派遣奉恩镇国公巴布泰、内大臣巴图鲁公鳌拜、礼部侍郎渥赫等前往科尔沁部落,聘绰尔济之女为妃 。就这样,13 岁的孝惠章皇后和她的妹妹淑慧妃一起,被送入了宫中。不久后,她便被诏立为皇后,并于六月十六日举行了正式的册封仪式 。顺治帝册立她为皇后的册文中写道:“朕惟两仪作配、后德肇于坤承。百世延禧、王化基于内则。义偕资始。位正安贞。咨尔博尔济锦氏、乃科尔沁国镇国公绰尔济之女。川岳钟祥。睢麟媲美。柔嘉成性、允符天伣之祯。淑慎为仪、式兆月恒之庆。兹仰承懿命。以册宝立尔为皇后。其尚助隆孝养。克叶雝和。茂衍昌炽于本支。共荐馨香于宗庙。钦哉 。” 从这册文中,不难看出对她品德的赞誉以及对她未来母仪天下的期望。
然而,成为皇后的孝惠章皇后,并未迎来幸福的婚姻生活。顺治帝对孝庄太后干涉他的婚姻之事极为不满,这种情绪也转嫁到了孝惠章皇后身上。她同被废的堂姑母静妃一样,不受顺治帝的宠爱。顺治帝甚至声称她本心淳朴,却没有什么特长和才华,以此为由,鲜少踏入孝惠章皇后的宫中 。
在深宫中,年轻的孝惠章皇后只能独守寂寞。但她吸取了堂姑母静妃的教训,始终小心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顺治帝及孝庄太后 。顺治十三年(1656 年),命运再次给了孝惠章皇后沉重一击。这一年,顺治帝遇到了董鄂妃,从此坠入爱河,对董鄂妃宠爱有加。顺治帝甚至意图废黜孝惠章皇后的后位,改立董鄂妃为后 。不过,这一想法遭到了孝庄太后的坚决阻止,孝惠章皇后的后位才得以暂时保住。
顺治十四年(1657 年)冬,孝庄太后患病,诏令董鄂妃前去服侍。孝惠章皇后因某些原因没去服侍,这一行为遭到顺治帝的严厉斥责 。顺治帝称孝惠章皇后对孝庄太后的病情不闻不问,有礼节不周的过错。顺治十五年(1658 年)正月,顺治帝以此为由,处罚孝惠章皇后停止中宫进笺表 。不仅如此,顺治帝还召令大臣商议此事,想要废黜孝惠章皇后 。《清史稿》中对此事有记载:“顺治十五年正月,因昭圣太后不豫,世祖责后礼节疏阙,停用中宫笺表,下诸王大臣议论废后事宜 。” 可见当时孝惠章皇后的处境之艰难。
然而,或许是命运的一丝怜悯,就在这关键时刻,孝惠章皇后忽患重病,生命垂危 。董鄂妃心地善良,亲自在身边服侍,并且出言阻止顺治帝废后 。或许是被董鄂妃的善良所打动,或许是其他种种原因,顺治帝最终恢复了中宫进笺奏,也没有再提废后的事情 。但好景不长,董鄂妃因幼子夭折,身体和精神都遭受了巨大打击,身体愈加不济,于顺治十七年(1660 年)八月十九日猝然薨逝 。而顺治帝,也在次年正月初七,因痛失所爱,加之身体本就不好,追随董鄂妃而去 。
顺治十八年(1661 年),皇子玄烨继位,是为康熙帝 。孝惠章皇后被尊为母后皇太后,徽号曰仁宪皇太后,居住在慈仁宫 。此时的孝惠章皇后,虽然在顺治朝历经坎坷,但在康熙朝,她终于迎来了人生的温暖时刻。
康熙帝生母早逝,对这位嫡母十分尊重、敬爱 。他经常前来向孝惠章皇后问安,与她叙话家常,给予了她久违的亲情关怀 。康熙帝带孝庄太皇太后拜谒先祖陵墓、去五台山避暑时,都会带上仁宪太后 。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康熙帝出塞时猎得一头鹿,还特地命人砍去鹿尾,用盐腌渍后,亲自选出上等肉块,派人专程送到北京,献给仁宪太后 。这份孝心,令人动容。
康熙二十六年(1687 年),孝庄太皇太后病重,仁宪太后朝夕侍奉身边,在孝庄太皇太后去世后,更是痛哭至不能起身 。康熙帝让人请她回宫休息,被她拒绝,再请一次,她才同意回到自己的宫中 。在孝庄太后的丧礼中,康熙也请人让仁宪太后不要前来参加繁重的仪典,但她坚持前往 。从这些细节中,足以看出仁宪太后与孝庄太皇太后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她对孝道的坚守。
两年后,康熙帝考虑到仁宪太后所居宁寿旧宫年岁历久,特意为她修建了新宁寿宫 。宫殿修建完成后,诏令礼部选择良辰吉日,并举行盛典,奉仁宪太后入住新宫 。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康熙帝对仁宪太后的孝顺,也彰显了仁宪太后在宫中的尊贵地位。
康熙三十五年(1696 年),康熙帝北巡时,遇上仁宪太后寿辰,还特地送书信为其祝寿 。仁宪太后则遣人回送衣裘物件,康熙表示等到天气寒冷,必会穿上 。康熙帝还让总管太监送水果干等当地特产进入宫中,让仁宪太后尝鲜 。次年,康熙帝在亲征噶尔丹时正遇上自己的寿辰,仁宪太后赐金、银茶壶等器送往前线,为康熙庆贺 。这种相互之间的关怀与牵挂,在皇室中实属难得。
康熙三十七年(1698)八月至十一月间,奉皇太后懿旨,孝惠章皇太后与康熙皇帝赴盛京(沈阳)福陵、昭陵和孝陵(清东陵)谒陵告祭,期间孝惠章皇后省亲家乡科左中旗 。这对于多年未曾回到家乡的孝惠章皇后来说,无疑是一次珍贵的经历。
仁宪太后六十大寿时,康熙帝特地为她制成《万寿无疆赋》,并送上珊瑚、自鸣钟、洋镜等一大批名贵器物 。还特地让膳房数一万粒米烹之,制成 “万国玉粒饭”,并搭配珍稀菜肴、果品进献 。如此隆重的寿礼,足见康熙帝对仁宪太后的重视与敬爱。她七十大寿时,康熙帝同样隆重举办,让仁宪太后在晚年尽享尊荣与欢乐 。
康熙四十七年(1708 年),仁宪太后劝慰了因废黜太子胤礽而痛苦的康熙帝,使康熙帝为复立胤礽找到了依据 。之后,胤礽因不知悔改再遭废黜,康熙帝亦将此事说与仁宪太后知晓 。康熙帝还曾下旨斥责大阿哥假称拥有仁宪太后或他的密旨肆意妄为,学者宋清玉认为这体现出了仁宪太后的懿旨与康熙帝的谕旨拥有相同的分量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仁宪太后在康熙帝心中的地位极高,她的意见对康熙帝有着重要的影响。
康熙五十六年(1717 年)十月,住在畅春园的仁宪太后患病,康熙帝奉其回紫禁城修养 。次月,症状稍有缓解,之后再次发病 。当时康熙帝也身患疾病在畅春园疗养,听闻母后患病,当即赶回宫中 。十二月初三,仁宪太后病情愈加严重,康熙帝不顾双足肿胀,用帕子裹住双足,也坚持在她身侧侍奉,还捧着她的手呼唤母后,表示他就在身边 。仁宪太后眼睛畏光无法睁开,只能紧紧回握康熙帝的手 。最终,在初六日酉时,仁宪太后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七岁 。
康熙帝悲痛欲绝,坚持执行割辫之礼,以尽哀思 。并将仁宪太后奉入太庙享受供奉祭祀 。当时太庙里灵牌的排序讲究以卑避尊,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在清世祖福临的位次之下,仁宪太后死后,则应排在孝康章皇后之上 。有臣子认为原本的位序已经排了很久,不宜再动,便让仁宪太后排在孝康章皇后的下面 。大学士王掞则表示,康熙帝最重孝道,当时孝庄太后都没能排在孝端文皇后之上,这次也不会让孝康章皇后排在仁宪太后的上面 。康熙帝知晓后,果然加以改正,让仁宪太后排在孝康章皇后之上 。经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为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 。其主谥号 “惠”,满文作 “fulehun”,意为 “恩惠” 。
孝惠章皇后的一生,历经了顺治朝的冷落与波折,在康熙朝则收获了尊崇与亲情 。她以温和善良的性格,在宫廷的复杂环境中生存下来,并成为了康熙朝后宫中最尊贵的女人 。她与康熙帝之间深厚的母子情谊,也成为了清朝皇室孝道的典范 。她的故事,宛如一首跌宕起伏的乐章,在历史的长河中久久回荡,让后人不禁对这位传奇女性的一生感慨万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