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老夫少妻的婚姻组合,很多人第一时间会联想到两种可能:一是男子身居高位、权势滔天;二是女子家境贫寒,嫁人无奈。然而,在晚清时期,李鸿章做了一件让当时许多人都无法理解的事。他将年仅22岁的女儿嫁给了一位已经40岁的中年大臣。这一婚姻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为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谈资,大家纷纷议论这一出乎意料的结合。甚至有人编排了诗句,讽刺李鸿章这一选择,调侃这位年迈的女婿。
然而,令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这对“老夫少妻”的组合,竟然诞生了一位家喻户晓、名声响亮的历史人物——你猜她是谁?
李鸿章一生有三位妻妾,但唯一能成活成年的子女,只有原配夫人周氏所生的一对儿女。李菊耦(ǒu)便是其中的女儿。当李菊耦出生时,李鸿章已年届知天命之年,老来得女,他对她宠爱有加,视若珍宝。但李鸿章并没有因为自己年老就对女儿过度溺爱,反而在教育上十分严格。李菊耦从小便开始接受严苛的学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四书五经也能倒背如流。年幼的她便被誉为“第一才女”,名声早早传遍了京城。到了李菊耦及笄之年,前来提亲的年轻公子不断,几乎成了一个“抢手货”。众人纷纷猜测,李菊耦究竟会嫁给朝中哪位权贵?
李鸿章对女儿的婚事格外上心,他希望为女儿选择一位合适的丈夫。但他对任何潜在的女婿都挑挑拣拣,不满意的地方总是很多。于是,李菊耦的婚事拖延了很多年,直到她已经22岁,依然未能成婚。
在现代社会,22岁刚刚大学毕业,谈婚论嫁对许多人来说还很遥远。但在古代,尤其是在那个13岁就结婚生子的时代,李菊耦22岁仍未婚嫁,几乎成了社会上的一大异事。当时,所有人都在等待看李家的笑话,认为李菊耦恐怕永远也嫁不出去。正当众人议论纷纷时,李菊耦的“真命天子”却悄然出现在她的生活中。
这个人就是张佩纶,一位主张强硬抗法的文官,他常常上奏劝谏朝廷抗击外敌,收复失地,因此与朝中多数人的观点格格不入,始终不得重用。直到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清朝陷入困境,慈禧太后才想起了张佩纶,命令他前往前线指挥作战。张佩纶曾深刻分析过中法局势,他认为当时的法国正因战败而疲惫不堪,如果大清在此时出击,将大有胜算。然而,清政府并未采纳他的建议,选择等待法国先发制人。结果法国率先集结了兵力,占据了优势地位,而张佩纶率领的清军进入闽江后,遭遇了惨败。最终,张佩纶被贬职流放,而他的妻子也在流放途中因病去世。
李鸿章对张佩纶的忠诚与才干深为敬佩,他认为张佩纶是一个精忠报国、直言不讳的好男儿,于是将他迎入府中做幕僚。李鸿章认为,只有像张佩纶这样的人,才配得上自己的女儿。于是,他决定将李菊耦许配给张佩纶。
尽管张佩纶已经40岁,且曾有过两任妻子,但他依然感到非常惶恐,连连推辞,表示自己配不上李菊耦。但李鸿章坚持自己的决定,李菊耦也大胆表达了对张佩纶的好感。在这种情况下,张佩纶最终答应了婚事。
李菊耦与张佩纶的婚讯传开后,民间一片哗然,许多人开始嘲笑李鸿章,认为女儿嫁不出去,只能嫁给一位年长的“老头”。然而,事实证明,李鸿章的眼光非常独到。张佩纶与李菊耦的婚后生活幸福美满,两人恩爱如初,十年如一日,还育有一双儿女。
不幸的是,张佩纶早逝,留下李菊耦独自带着孩子生活。李菊耦的儿子张志沂在19岁时结婚,婚后育有一儿一女。这个小女儿,正是后来的民国第一才女——张爱玲。
张爱玲,作为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她的文学成就至今令人铭记。年仅19岁的她便进入了文学圈,并发表了处女作《天才梦》,震动文坛。1943年,她的名著《沉香屑·第一炉香》出版后,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她也因此成为了与林徽因并驾齐驱的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并被誉为“天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