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卷三十六中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列为同一传,正是“五虎大将”的起源。陈寿评价他们时指出,关羽和张飞各有优点和缺点,但总体上功大于过;马超虽然灭门,但那是他自身的责任;至于黄忠和赵云,两人忠诚且勇猛,几乎可以与西汉的开国名将灌婴和夏侯婴相提并论。
陈寿在评价这些将领时,特别强调了他们的忠诚和勇猛。关羽、张飞虽然各有缺点,但他们的忠诚和英勇,让他们在刘备麾下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马超的悲剧则提醒人们,英雄也有缺点,灭门之事并非偶然,而黄忠和赵云的形象则更加完美,他们不仅勇武,而且心怀忠诚,几乎可以和西汉的开国名将相媲美。
根据正史记载,刘备的五虎大将中,官爵最高的似乎并非关羽,而是马超。尽管关羽是汉寿亭侯、前将军,但他的地位在刘备阵营中的实际意义并不如马超。马超虽然被封为凉州牧,但他并没有实地管理凉州,而只是一个名义上的领袖。而张飞的司隶校尉职务,已经接近当时的“总监察官”,虽然地位不如马超高,但仍然十分显赫。
赵云担任的中护军一职,虽然看似地位不高,但他手中却掌握了巨大的权力,涉及到军官的考核与升迁,实际上影响深远。从蜀汉五大将的权力与官爵来看,不能简单地依据《三国演义》或《三国志》的表面记载来评定谁更高。综合考量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关羽在蜀汉五大将中,绝不仅仅是有名无实,按照当时的九品官制,他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九品官制最早起源于曹魏,之前的秦汉官员按俸禄分级,秦制中有二十等爵位,功劳与俸禄直接挂钩。东汉时期官职已初步形成体系,丞相、太尉、大司马等地位超然,他们的俸禄并非固定,而是根据功绩与职位而定。诸如大长秋、太子少傅、州牧等重要职务,月禄高达120斛,这类职务在当时可谓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至于后来的曹魏九品官制,是对原有官职等级进行进一步细化的产物,逐渐明确了官员的等级与职务。这种划分使得官员之间的差异更加清晰。从某种程度上说,曹魏九品官制在与三国时期的官制对比中,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五虎大将的实际地位。
关羽在刘备阵营中的地位,不仅仅体现在名号上,更体现在他获得的职务与权力上。他被封为“假节钺将军”,这一职务象征着极高的权力与地位,可以说是刘备阵营中的最高官职。与他相比,张飞和马超虽然官职也很显赫,但他们在实际权力上有所差距。
由此来看,关羽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军事才能上,更在于他在刘备阵营中的象征性作用。张飞、马超虽然也是蜀汉的重要将领,但在官职与权力上,略逊于关羽。
总之,蜀汉五大将的官职排序,除了依赖官制,还必须结合当时的实际权力和职位,才能准确地评判他们的历史地位。关羽无疑是五虎大将中最具权力和影响力的人物,而马超和张飞则紧随其后,赵云和黄忠虽然地位稍低,但同样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