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是曹操的张良,不仅自身有才,也善于发现人才,荀彧先后向曹操推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和郭嘉等人,此外,还向曹操推荐了杜畿。
荀彧推荐杜畿给曹操,可以说非常有意思,是靠偷听别人谈话,发现了杜畿是个人才,然后,再推荐给曹操的。
荀彧是怎么发现杜畿的呢?
杜畿曾在好朋友张时手下做事,张时担任京兆尹,让杜畿担任功曹,可是,杜畿在好朋友手下,有时有点意见,也不好直说,只能闷在心里发发牢骚,干的不太顺心,于是,他干脆辞职了,跑到了许都。
杜畿在许都还有一个好朋友,叫耿纪,耿纪当时担任侍中,杜畿和耿纪志趣相投,两个人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经常彻夜长谈,滔滔不绝。
他们的谈话,无意中被隔壁住的一个邻居听到了,这个人就是荀彧。
荀彧晚上睡不着,经常听到他们大声谈话,于是,就偷偷去听。
这一听,荀彧发现,和耿纪谈话的那个人,谈吐不俗,颇有见地,是个人才。
荀彧找到耿纪,对耿纪说,你遇到这样的人才,也不推荐给朝廷,怎么可以当侍中呢?
于是,荀彧见到了杜畿,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就把杜畿推荐给了曹操。
《三国志》注引《傅子》记载:畿自荆州还,后至许,见侍中耿纪,语终夜。尚书令荀彧与纪比屋,夜闻畿言,异之,旦遣人谓纪曰:“有国士而不进,何以居位?”既见畿,知之如旧相识者,遂进畿於朝。
曹操是出了名的爱才之人,非常喜欢人才,于是,就加以重用,任命杜畿担任司空司直,迁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三国志 杜畿传》记载: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迁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后来,曹操又改任杜畿为河东太守,河东郡就是关羽的家乡。
杜畿在河东任上,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在河东十六年,将河东治理的非常好,当时,政绩是天下最好的。
《三国志 杜畿传》记载:畿在河东十六年,常为天下最。
西凉韩遂和马超反叛时,附近的弘农、冯翊各郡县都曾有响应叛乱的行为,而河东郡紧靠着韩遂和马超的地盘,却稳如泰山,安然无恙。曹操驻军在蒲坂时,与敌军对峙,粮草全是河东一郡供应的。
等到曹操平定叛乱后,撤军时,河东郡积累的粮食还剩余二十多万斛。曹操非常高兴,下令表彰杜畿:“河东太守杜畿,孔子所谓‘禹,吾无间然矣’。增秩中二千石。”
《三国志 杜畿传》记载: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太祖西征至蒲阪,与贼夹渭为军,军食一仰河东。及贼破,馀畜二十余万斛。太祖下令曰:“河东太守杜畿,孔子所谓‘禹,吾无间然矣’。增秩中二千石。”
曹操征讨汉中张鲁时,从河东郡征了五千民夫运粮,这五千民夫有感杜畿恩德,任劳任怨,没有一个人逃亡,由此可见,杜畿在河东郡非常得民心。
《三国志 杜畿传》记载: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终无一人逃亡,其得人心如此。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全靠粮草,缺粮草,别说打敌人了,再强大的军队早晚也会不战自乱的。
曹操封魏王后,任命杜畿为尚书,但因为河东郡非常重要,曹操为了保证河东郡的稳定,让杜畿仍然担任河东太守。
曹丕继魏王后,封杜畿为关内侯,又拜为尚书。
曹丕称帝后,杜畿被封为丰乐亭侯,任司隶校尉,后来又升为尚书仆射。
224年,曹丕命令杜畿监造御楼船。楼船造成后,杜畿到陶河试船,突然刮起大风,杜畿不幸溺水而死,时年六十二岁。
曹丕听到杜畿淹死,非常伤心,追赠杜畿为太仆,谥为戴侯。
不得不说,荀彧的眼光很独到,给曹操推荐了那么多人才,除了戏志才早死之外,其他人都给曹操和曹魏政权做了很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