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社会中,太监的角色可谓非常悲惨。若不是家庭经济拮据,或者生活窘迫,谁愿意自愿选择进入皇宫成为太监呢?太监与世隔绝,失去了回归故里的可能。即便在晚年,他们也无法重返故乡,去世后更是无法安葬在故土的祖坟旁。因此,许多太监在死后只能选择在郊外的寺庙中安息,而想要进入这些寺庙并非易事,通常需要支付一笔不小的捐款。在众多太监中,若能出任大总管尚且体面,然而对于那些始终身处低层的小太监而言,纵使在世时辛苦度日,临终也多是无名无分的孤魂。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的这位太监名叫孙耀庭,他或许算得上是幸运的一个。在1911年,尽管溥仪已经不再是名义上的皇帝,但他依然享受着皇帝的待遇,仍会暗中招募一些太监入宫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孙耀庭,一个家境贫寒的少年,以仅仅16岁的年纪当上了太监。起初,他在瑾太妃的身边侍奉。尽管其年纪尚小,但孙耀庭聪明机灵,反应敏捷,逐渐引起了瑾太妃的欢心。后来,随着溥仪所娶的皇后婉容的登场,孙耀庭被调到新皇后身边继续侍奉。
虽然溥仪的权力已经大幅削弱,但婉容依然是名副其实的皇后,孙耀庭在其身边服侍必然小心翼翼。他回忆起太监的生活,轮班制的值夜让他备受折磨。冬夜的寒冷尤为刺骨,常常半夜被困倦的感觉所侵袭,然而一旦沉沉入睡,便有可能遭受非人的惩罚。他听从了老太监的建议,在鞋里放置苍耳,以此来对抗困倦感。
尽管婉容身为皇后,但她的命运却充满了波折。孙耀庭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也明白溥仪的许多秘密。他深感婉容的可怜,夫妻恩爱似乎只是浮云,溥仪偶尔的一两次探望并没有给她带来丝毫温暖,反而让她倍感孤独。每当婉容在深夜独自流泪时,孙耀庭心中愈发难受。
在日常生活中,婉容的洗浴完全不需要自己动手,周围的宫女们会悉心侍奉。这位皇后甚至睡觉时都没有关闭门的习惯,只是简单地拉上帘子。关于婉容的处境,孙耀庭感触良多,曾经辉煌的皇宫生活似乎在她身上变得黯淡无光。1924年,冯玉祥带兵攻入紫禁城,溥仪被迫出逃,婉容和一众宫人也随之东奔西逃,前往天津保命。
而孙耀庭则选择了投身于一个寺庙,他在宫中所积累的财富使他能够安心养老。他将这一生的积蓄毫不犹豫地寄托在寺庙中,以确保自己有个安稳的晚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政府对他的关怀也愈加明显,他被安排管理寺庙,并每月领取生活津贴。直到1996年孙耀庭逝世,享年94岁,他的生活虽充满坎坷,却在最后得以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