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下西洋被叫停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创始人
2025-09-28 01:02:15
0

在历史学界,目前普遍接受的一个解释是,郑和船队的高昂开销导致明朝政府在财务压力下最终决定暂停航海活动。为了节省开支,政府不得不削减了这一庞大的海上项目。然而,到了明朝中期,当政府准备重新启动船队时,却发现许多关键的技术已经遗失,甚至连船队的详细航海资料也不知为何被销毁,似乎这一切的知识和经验都突然间消失了。

这个解释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解释为何明朝的远航活动会被迫终止,但若我们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探讨,依然会发现许多令人困惑的地方。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系列问题,我们需要从郑和的下西洋之举谈起。

根据史书记载,在永乐和宣德年间,明朝政府先后派遣郑和七次远征,进行海上远洋航行,最远的航程达到了东非和红海。郑和的这些航行极大地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也扩展了明朝的朝贡体系,不仅在政治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尽管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在历史上已不再陌生,但当我们深入了解其细节时,许多令人吃惊的事实便浮出了水面。首先,我们不禁要问:当时郑和所乘坐的船究竟有多大?

根据《明史》的记载,郑和船队中的最大宝船长达四十四丈,宽度为十八丈!这个数字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不太容易感受到它的震撼。为了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这一规模,我们可以做个比较。明朝的一尺大约相当于今天的31厘米,所以四十四丈的长度大约是140米以上。这一长度与现代的052D驱逐舰长度相差无几,后者大约156米,宽度为19米,而郑和的宝船宽度竟然是其三倍。

由此可见,郑和的宝船几乎相当于今天的052D驱逐舰长,但宽度却要大得多。如果将三艘052D驱逐舰并排放置,这个规模大概就能与郑和的宝船相匹敌。那么,问题来了,明朝初期是如何造出这么庞大的船只呢?

造船并非简单的单一技术,它涉及多个领域的协同合作。建造一艘小船与建造一艘巨型战舰在技术和资源上完全不同。为了建造如此巨大的宝船,至少需要几十个行业的参与,成千上万的人力协作,以及完整的造船产业链。即便放眼全球,今天的造船技术水平,能做到这一点的国家也不过十个左右。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明初的造船业确实具备了这个能力。中国古代造船业历史悠久,并且随着宋朝的远洋航行和元朝时期海上国际贸易的兴盛,造船技术也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元末时期,战舰规模已经达到五十米左右,鄱阳湖之战中的舰船便为一例。至明朝建立后,国家对造船业进行了整合和提升,造船技术自然得以进一步发展。

然而,如果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问题就并不完全解决了。我们不禁要问,明朝是如何解决建造这些巨舰的龙骨问题的?或者更进一步地,如何解决船体材料的问题?毕竟,船只在海上航行时,需要承受强烈的风浪压力,这种力矩是纯木结构难以承受的。现如今,大型战舰几乎都采用钢铁或特种合金材料,以保证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但在明朝,能否做到这一点呢?

如果历史记载属实,那么明初的造船技术已经达到让人难以想象的高度。到19世纪,世界各国的铁甲舰和蒸汽动力舰船已经开始问世,但即便如此,郑和的宝船依然在世界范围内难以找到匹敌之物。

接下来,我们回到明朝政府为何暂停郑和船队的远洋航行这一问题。目前史学界主要提出了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也最为人熟知,就是船队开销过大,导致政府无法承受。郑和的船队并非只有一艘宝船,它还包括了超过两百艘其他类型的船只。船队上的人员总数达到了二万左右,加上维修和建造船只的工匠,整个船队需要维持超过十万人的生计。这笔庞大的开支,无论是在明朝的巅峰时期,还是在其他任何历史时期,都无疑是沉重的负担。虽然船队通过贸易获得了一些收益,但远远无法抵消其开销。

更为复杂的是,郑和船队的资金管理问题。据考证,船队建造资金来自国库,但船队赚取的贸易收益却进入了皇帝的私库,且并未经过大臣的审批。这使得财政上的不透明引发了官员的不满,最终形成了对船队的整体反对,成为导致其停运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种解释则带有一些阴谋论色彩,认为这是“贸易权”之争。郑和船队的远航让政府对外贸易几乎形成了垄断,这使得一些官员无法通过私人走私或参与海贸来获取利益。因此,许多官员便开始反对船队的继续存在,有人甚至为了打压郑和船队,销毁相关航海资料,以此阻止船队的复兴。

第三种解释是关于材料的问题。有人认为,建造这样巨大的宝船需要特定的木材,而到了明朝中后期,这些巨大的木材已经被开采殆尽,难以满足修建和维修的需求。结果,船队的运作难以持续,最终停运。

至于具体的真相,至今依然没有定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郑和下西洋的规模确实是前所未有的,明朝初期的造船业技术也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相关内容

云南沙溪古镇旅游路线六日游...
作为驴友,想报团玩转云南沙溪古镇六日游,是不是总在纠结:报哪种团能...
2025-09-27 13:09:26
原创 ...
数年前的一个冬日,广州的赵先生经老友引荐,驱车前往城郊乡下的一处老...
2025-09-27 13:09:23
原创 ...
秦始皇曾说过:“朕的战争只打了十年,他们说朕残暴,七国之间的战争打...
2025-09-27 13:09:07
原创 ...
1949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广州梅花村的旧宅收到了李宗仁的宴请。这...
2025-09-27 13:08:39
原创 ...
“历史就像一位蒙着面纱的美人,总有些角落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这句...
2025-09-27 13:08:32
内蒙古兴安盟:巴彦查干山万...
9月26日,义勒力特镇巴彦查干山秋色 9月26日,义勒力特镇巴彦...
2025-09-27 13:08:30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末代皇帝溥仪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三岁登基...
2025-09-27 13:07:33
原创 ...
在新中国177位开国中将中,何德全的名字或许不如徐立清、王必成那样...
2025-09-27 13:07:21
原创 ...
1949年,南京解放的消息传来,南京的人民涌上街头,欢呼庆祝胜利的...
2025-09-27 13:07:14

热门资讯

李鸿章为何要杀死清朝首富胡雪岩... 胡雪岩,晚清时期著名的红顶商人,徽商的代表人物。巅峰时期的胡雪岩,将钱庄开遍大江南北,坐拥2000万...
原创 如... 前言 中国历史上有两位著名的“八贤王”,一位是宋朝的赵元俨,另一位则是清朝的爱新觉罗·允禩。对于赵...
原创 清... 清朝满汉不通婚:为何不少妃子的祖籍却是汉人? 满汉不通婚,这一政策在清朝时期广为人知。然而,尽管存在...
原创 慈... 在1901年至1905年春夏之交,袁世凯在担任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时,依照西方的军事制度进行改革,组建...
原创 索... 索额图,作为清朝前期的重要人物,曾在朝廷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一度手握权力,深刻影响着当时的政治走...
原创 晚... 鸦片战争的爆发为中国敞开了大门,从此,许多新奇的事物和思想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激起了人们对外界世界的...
原创 有... 出政策刺激消费很好,但是银行落后的审批机制感觉还活在清朝,明显拖后腿了,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 作者...
原创 都...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在清朝的历史上,慈禧太后无疑是一个具有极高争议的人物。...
原创 若... 在康熙皇帝的统治下,清朝的皇子中有着许多才俊,其中不仅有我们熟知的四阿哥胤禛,也有一位备受期望的王子...
原创 纳... 纳兰明珠,清朝的一位复杂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既是奸臣,又被视为一位重要的功臣。他不仅对清朝的政权稳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