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战的结局如果没有孙权的介入,关羽的命运或许会截然不同。可以说,如果孙权没有协助曹操,关羽不仅不至于丧命,而且他也不会败给徐晃。然而,即便如此,关羽依然可能会败给徐晃,因为他当时并未意识到荆州已然失守。这一连串的误判和错失,让关羽的命运彻底改变。
关羽在水淹七军,斩杀庞德,降服于禁的壮举后,声势浩大,威震华夏。这一系列胜利不仅让曹操深感威胁,还使得整个中原震动。曹操在其谋士司马懿和蒋济的建议下,决定与孙权联系。此时的孙权本与刘备结盟,但他看到关羽北伐顺利,心生觊觎之心,想分一杯羹,甚至派人表示愿意与关羽结成亲家并互助。然而,关羽并未理会孙权的提议,甚至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斥责。关羽的傲慢和自大在此刻显现无疑。
然而,关羽依然未察觉到更大的问题。大军缺粮时,他竟擅自取走了东吴储存在湘关的粮米,未曾告知孙权一声。孙权得知此事后,愤怒至极。最终,孙权转而接纳了曹操的提议,决定攻打关羽,并谋划夺取荆州。而此时,东吴大都督吕蒙则采取了巧妙的策略。吕蒙装病,诱使关羽将驻守在荆州后方的蜀军调集到荆州防线。这一举动,实际上间接帮助了关羽。吕蒙在关羽调兵防守时,悄然“白衣渡江”,带领数万精兵,以商人身份悄然袭击了江边的守卫。随后,吕蒙成功劝降了公安的士仁与江陵的糜芳,轻松拿下南郡,并开始安抚当地百姓,派发储备粮食。关羽此时完全不知晓自己的根基已经动摇,还沉浸在即将征服曹仁和徐晃的美梦中。
即使在此时,曹操也不放弃对关羽的打击,他故意将孙权进攻荆州的消息射入关羽的大营,但关羽依旧不信,认为这是曹操的谎言。在与徐晃的对战中,关羽并未意识到孙权的进攻,因而在战斗中忽视了东吴的威胁。关羽的兵力分散,尤其在围攻樊城时,他并未作出合理的兵力部署。这一战略错误被徐晃巧妙地利用了,徐晃通过声东击西的计策,成功迷惑了关羽,迫使关羽分兵去救援四冢。最终,徐晃在半路成功截击,重创了关羽的五千骑兵。关羽被迫撤围,开始退兵。曹操看准时机,指示曹仁和徐晃不要继续追击,任凭关羽自行撤退。
关羽此时已开始失败,而张辽如果赶到,局面只会变得更加糟糕。退军途中,关羽才得知江陵已被吕蒙占领。关羽尝试与吕蒙谈判,希望将江陵归还,但吕蒙却采取了巧妙的心理战术,将关羽的将士家属安置妥当,并传递家书给关羽的部下。这一系列的安抚和调动,使得关羽的军心动摇,原本数万的军队很快就陷入了混乱,剩余的仅是几百人。关羽无奈,只能撤至麦城,最终在突围时被潘璋与马忠俘获,并在当阳临沮被斩杀。
回顾关羽在襄樊之战后的表现,我们不禁感叹,他作为武圣的能力竟然出现了如此大的落差,简直与历史上英勇的关羽形象相去甚远。或许,这就是关羽的命运:既有辉煌,也有衰败,天命难违,最终还是因骄傲和失误而走向了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