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汉武帝活着的时候,他压根就不知道司马迁写了《史记》!
在正史上,司马迁写完《史记》之后,这本史书其实是他家里,被私人收藏了几十年。直到后来,司马迁的女婿成了汉朝的丞相,之后这套书才被司马迁的外孙子翻了出来,这才得以传世。
如果没有一个好女婿,没有那个外孙子,可能后世永远都不会知道,司马迁原来还写了这么一本书。
在《史记》这本书的背后,其实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
当年在西汉时期,有一个叫司马谈的史官,也就是司马迁的爸爸。司马谈在读书的时候发现:在他所读过的所有历史书里面,从来没有任何一本书,完整的记录了以往全部的历史。
在西汉之前,大家虽然有记录历史的习惯,但形式却比较单一。汉朝之前的史书,大家可以去搜《竹书纪年》或者《春秋》。这两本史书,都是先秦时期的史书。而这里面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在某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记载非常简短。
所以后来,司马谈就有了一个想法。
他想写一本新的史书,把之前所有已知的历史,全都写进去。
出于这个目的,后来,司马谈就借着自己太史令的身份,四处搜集各种历史文献资料,为接下来写书做准备。
不过,司马谈的这个梦想,一直到他去世,都没能完成。
因为这个工程量,实在是太大了。
就这样,在司马谈去世之后,司马迁接了他的班,继续做汉朝的太史令。同时,他也继承了父亲的梦想,立志要完成这部史书。
此后的十多年里,司马迁就按照自己父亲搜集到的这些资料,正式开始写书。
不过在这期间,司马迁因为给汉朝将领李陵求情,触怒了汉武帝,后来遭受了宫刑。但即便如此,在这之后,司马迁还是忍受着巨大的身心创伤,完成了这部旷世巨著。
至此,《史记》正式诞生了。
不过,对于《史记》的具体成书时间,后世却无法考证。我们只能确定,司马迁写完这本书的时候,汉武帝还在位。
但这样一来,一个问题就出现了。
在《史记》当中,其实存在很多对汉武帝不利的地方。比如说,司马迁对于汉武帝耗尽国力打匈奴这件事,其实是持反对意见的。而且,司马迁认为,汉武帝迷信鬼神,有好大喜功的嫌疑。
这些观点,算不算抹黑不好说。但是从后世的角度来看,确实对汉武帝有些不利。但是从司马迁自己的视角来看,他只是出于一个史官的职责,秉笔直书。
所以,如果汉武帝知道,有这样一部不利于自己的史书存在,他会允许这部史书传世吗?他会不会要求司马迁更改?或者干脆一把火烧了司马迁的书呢?
这种可能,司马迁自己也不敢赌。毕竟,这是他一生的心血。
所以,在《史记》成书之后,司马迁并没有大肆对外宣传。而在他临终之前,他就把《史记》的书稿,传给了自己的女儿。
就这样,在司马迁去世之后,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世人其实都不知道有这部书的存在。
直到很多年之后,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司马迁的这个女儿,嫁了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名叫杨敞。杨敞早年曾经在霍光麾下做官,后来官至丞相,并且参与了拥立汉宣帝。
而到了汉宣帝坐稳皇位之后,此时的汉朝官方,已经能够接受对汉武帝的一些批评了。而此时的杨家,地位又很高,也有能力保护这部书稿。
于是,在汉宣帝时期,司马迁的外孙杨恽,从家里拿出了司马迁的书稿,公开在了世人面前。在这之后,《史记》才真正通行于世。
不过,这个故事讲到这里,其实还没完。
随着《史记》流传天下,后面的几任汉朝皇帝,或者说汉朝官方,也开始意识到私人写史书的影响力了。所以后来,汉朝对于私人写史书,其实是持反对态度的。
而到了百年之后,到了东汉时期,这颗子弹穿越了时空,直接打在了另一位史学大家的身上。
在东汉初年,有一个人叫班彪。班彪在读史书的时候发现:司马迁写了汉武帝时代之前的事情,但是从汉武帝去世到东汉时期的历史,又没人写了。
于是,班彪穷尽半生精力,搜集资料,想要续写《史记》。
但结果,班彪和司马谈一样,都没能完成这个梦想。因为这个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
于是,班彪在临终之前,只能把这个梦想,托付给了自己的大儿子班固。
后来,班固确实继承了父亲的梦想,继续续写史书。可是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写书期间,他忽然被邻居给举报了!
然后,官府直接就把他抓了起来,说他私修国史。
按照当时的法律,如果这个罪名坐实了,班固很有可能会被杀头。
在这个关键时刻,班固的弟弟班超,为了救自己的哥哥,直接跑到了京城,向当时的皇帝汉明帝上书,陈说自己哥哥的冤屈。
汉明帝是一个明君,所以,当他收到班超的申诉之后,直接让人把班固已经写完的书稿拿来,自己要看一遍。而在看完之后,汉明帝发现,班固写的确实很不错,而且也没有夹带私货,基本上算是秉笔直书。
于是在这之后,汉明帝就下令赦免了班固,还给班固任命了官职,让他以后专门写这部史书。
就这样,在汉明帝的支持之下,班固这才得以写完了这部史书,这就是二十四史当中的《汉书》。
所以,不管是《史记》还是《汉书》,能够传下来,其实都很不容易。如果当年汉武帝知道,司马迁写了这么一个东西。《史记》能不能传下来,可能都要存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