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被埋地下38小时,靠两只苍蝇绝处逢生,后发誓终身不拍苍蝇
创始人
2025-09-27 20:05:47
0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很多人死于瞬间,也有一些人死里逃生。王扶之,这位新中国开国少将,曾在抗美援朝最吃紧的时刻,被美军炮火炸塌的山洞活埋。

在地底下整整熬了38个小时,靠意志力支撑,靠一口气续命,最终却是因为两只不起眼的苍蝇,把他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

这场生死营救,不仅让一个将军起死回生,也让一段鲜为人知的战场奇迹流传至今。只是,这场奇迹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苍蝇又是怎么成了救命恩人?王扶之为何会立誓此后终身不打苍蝇?今天,我们就来还原一下那段尘封在炮火下的传奇故事。

王扶之的故事,始于1935年的延安山区。那年他只有12岁,个子却已经有一米六多,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成熟不少。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母亲在他5岁时就病死了,父亲为了糊口把他带去给地主打短工。在地主家的田边,他第一次看见了红军。

那时候的红军和其他军队不一样,不抢老百姓的东西,还帮村里修路、挑水。王扶之被深深吸引,主动跟着红军走,还谎报了年龄,说自己17岁。红军信了他,把他收进少共营。他成了全营年纪最小的红军战士。

刚参军时,他连枪都没有,只能拿着梭镖冲锋。一次战斗中,他冲到敌人面前缴获了一支步枪,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空手上战场。一年后,他入了党,开始学习测绘、电台、通讯等技术,成了部队里的多面手。

从抗战到解放战争,他一路从小战士打成了团长、师长。打过山东、翻过华北、跨过长江、挺进海南,几十场战役下来,他身上的伤痕比勋章还多。新中国成立时,他才刚刚三十岁,却已是经验丰富的指挥官。

真正让他载入史册的,不是哪一场胜仗,而是那次几乎无法生还的被埋事故。1952年8月2日,王扶之作为志愿军第39军115师的代理师长,正在临津江以东的一个坑道里与几名参谋研究作战方案。

突然一声巨响,敌军的炸弹精准命中山体。坑道轰然垮塌,七人被活埋。三人当场牺牲,王扶之和另外两人靠着躲在最深处的掩体侥幸活下来。洞内一片漆黑,氧气在一点点耗尽,食物和水都没有,只剩下几口闷气。

为了延续生命,他们用饭盒接尿,靠着自己的尿液缓解口渴。他们不敢动,只能靠在一起,尽量节省每一口气。王扶之不断鼓励身边的战友,坚持再坚持,因为他知道,外面的同志一定在挖。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整个115师几乎全部投入到救援中。彭德怀亲自下令:无论生死,都要把人挖出来。但问题是,山体塌方,原有坑道位置根本看不清。工兵们一边挖一边怕二次坍塌,大家心里都着急得不行。

挖到第30个小时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开始怀疑里面还有没有活人。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工兵副连长突然发现,从一处石缝里飞出了两只苍蝇。

在战场上,苍蝇的出现并不稀奇,但在满是碎石的废墟中飞出来,就说明一件事——里面还有空气,还可能有人活着。于是,指挥官立刻调整挖掘方向,向苍蝇飞出的地方集中力量。

又过了8个小时,终于挖通了坑道。王扶之和另外两人瘫在角落,脸色灰白,嘴唇干裂,眼神却依旧清醒。他们听到外面传来动静时,立刻用脸盆和饭盒敲打回应,终于得救。

三人被抬出来时,全营上下爆发出一阵欢呼。很多人热泪盈眶,有人当场跪在地上说这是奇迹。王扶之昏迷前说的话,成了后来人最感动的记忆:“要不是这两只苍蝇,我这命怕是交代在这了。”

从那以后,王扶之立下一个规矩——绝不拍打苍蝇。别人看见苍蝇都嫌恶心,他却轻轻挥手赶走。他说,这世上没有谁是无用的,连苍蝇都有可能救命。这话听起来像笑话,却是他最深的感悟。

这次生死经历没有让他退缩,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信念。后来他又参加了珍宝岛自卫反击、西沙海战,直到1998年才正式离休。离休后,他常年到学校给孩子们讲红军故事,讲抗美援朝的艰难,讲那两只苍蝇的奇迹。

他把勋章捐给了博物馆,只留下一个弹痕累累的茶缸,说这是他活下来的见证。他说,荣誉不是自己的,是全体战士的。只要还能走得动,就要替牺牲的战友多看看这个盛世中华。

王扶之一直活到102岁,是开国将帅中最后一位健在的少将。他一生不拍苍蝇,也不拍照,不喜欢宣传自己,只说“我这命,是国家给的。”

很多人说他的故事像电影,其实比电影还精彩。一个十二岁的小红军,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撑过了战争年代的风雨,撑过了生死边缘的38小时,还靠两只苍蝇把命保了下来。

今天我们回头看这段历史,不仅是感动,更是敬佩。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有时候,最微小的生命,也能带来最大的希望。

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更不能忘记这些为国家浴血奋战的英雄。他们不是传说,他们是活生生的历史,是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奠基者。

他们的信仰、他们的坚持、他们的牺牲,是这个国家最坚实的底色。王扶之的传奇,不只是抗战的缩影,更是中国军人精神的真实写照。从废墟中走出来,他用一生告诉我们——信念,是不会塌方的。

相关内容

云南沙溪古镇旅游路线六日游...
作为驴友,想报团玩转云南沙溪古镇六日游,是不是总在纠结:报哪种团能...
2025-09-27 13:09:26
原创 ...
数年前的一个冬日,广州的赵先生经老友引荐,驱车前往城郊乡下的一处老...
2025-09-27 13:09:23
原创 ...
秦始皇曾说过:“朕的战争只打了十年,他们说朕残暴,七国之间的战争打...
2025-09-27 13:09:07
原创 ...
1949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广州梅花村的旧宅收到了李宗仁的宴请。这...
2025-09-27 13:08:39
原创 ...
“历史就像一位蒙着面纱的美人,总有些角落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这句...
2025-09-27 13:08:32
内蒙古兴安盟:巴彦查干山万...
9月26日,义勒力特镇巴彦查干山秋色 9月26日,义勒力特镇巴彦...
2025-09-27 13:08:30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末代皇帝溥仪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三岁登基...
2025-09-27 13:07:33
原创 ...
在新中国177位开国中将中,何德全的名字或许不如徐立清、王必成那样...
2025-09-27 13:07:21
原创 ...
1949年,南京解放的消息传来,南京的人民涌上街头,欢呼庆祝胜利的...
2025-09-27 13:07:14

热门资讯

原创 王... 在大秦扫灭六国的战争中,除了最弱小的韩国外,其余五国都被王翦和王贲父子所征服。尽管他们在战争中立下赫...
原创 汉... 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国通过对其他六国的军事征服,先后消灭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和齐国,仅...
原创 东... 三国时期,虽然战乱不断,却也涌现出许多智勇双全的名臣猛将。各路能臣谋士纷纷投效不同的明主,导致魏、蜀...
历史阴影未散,七成韩国人要求斩... 文︱陆弃 八十年,一个足以让几代人更替、历史尘埃落定的时间,然而在韩国民众心中,日本殖民统治的阴影依...
原创 武... 历史上,每当朝代更替,尤其是通过暴力手段推翻旧政权的时期,通常都会伴随着血腥的战争与无尽的杀戮。这一...
原创 夏... 当谈及夏朝的考证问题时,现如今普遍认同的看法是,夏朝后期的都城位于洛阳,具体而言就是二里头遗址。然而...
对二里头遗址青铜冶铸生产的新认...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乳钉纹铜爵。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镶嵌兽面纹铜牌饰。 图为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二...
战国初期的霸主魏国怎样沦为二流... 全文共3330字 | 阅读需7分钟 众所周知,战国时期魏国由盛转衰是从魏惠王开始的。 魏惠王一个严...
原创 秦... 据传说,大禹在成功治理洪水后,将整个国家划分为九个大区,即“九州”。他命令这九个地区向中央进贡青铜,...
免费向市民开放至11月 殷墟文... 封面新闻记者 赵奕 实习生 朱柯臻 8月5日,由安阳博物馆、广都博物馆和成都空港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