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对刘备和关羽的厚待确实出于不同的原因,这其中的情感和策略都颇为复杂。
首先,曹操对刘备的关怀是别有用心,他希望通过对刘备的重用来收拢人心,从而增强自己的实力。早在陶谦将徐州让给刘备后不久,曹操的敌人吕布便因战败而逃,投奔了刘备。刘备或许是为了感谢吕布在衮州的混战中分散了曹操的军力,因此决定收留吕布,以避免后方的威胁,便将他安置在小沛。但吕布却是一个忘恩负义之徒,趁着刘备与袁术交战的弱势时机,猖狂地袭取了下邳,导致刘备惨败,士兵纷纷逃散,军中粮草告急。在形势所逼的情况下,刘备不得不向之前的恩人求和,结果吕布反将刘备赶出了小沛。即使刘备努力招揽逃散的兵员,却不久后又遭遇吕布的攻击,最终被迫投奔曹操。
曹操在面对刘备时,手下的程昱曾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刘备不过是一个枭雄,拥有像关羽这样的猛将而不可能真的归顺。因此,多杀一敌人似乎能够稳定局势。然而,曹操心中早已明白天下大乱,群雄混战,刘备作为第一个投降的诸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是在此时动手杀了刘备,势必会让其他降敌心生退意。郭嘉对此也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应该保留刘备。所以曹操毅然决定收留刘备,赋予他豫州牧的职务,给予粮草支持,帮助他重整旗鼓,率军共同对抗吕布。在成功讨伐吕布后,曹操将刘备接回许昌,俯身礼遇,封为左将军,二人出入如同同席而坐,这种礼遇不仅体现在职务上,还有曹操对刘备的信任。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曹操给予了刘备重任,但刘备并不甘于屈居于人下,最终还是寻找机会重回徐州,拒绝了再度臣服的命运。
而对于关羽,曹操的厚待则是出于一种真正的欣赏与喜爱。在刘备卷入衣带诏事件后,曹操趁机出征徐州,成功击败刘备,同时俘获了关羽和他的妻儿。曹操见到关羽后,以偏将军的身份对他采取了极高的礼遇,这一职务在当时甚至超过了早已归降的张辽,和跟随自己多年的于禁、乐进等将领的职务,都稍显逊色。在关羽明确表示不会背叛刘备,并誓言如有刘备的消息定会追随他时,曹操不仅没有表现出愤怒,反而对关羽的忠心和气节赞赏有加。与他对待其他叛将截然不同的是,曹操能包容关羽即将背弃自己返回刘备的意图,充分显示出他对关羽的深情厚谊。
因此,曹操对待刘备的战略性厚待与对关羽的真诚喜爱形成鲜明对比,尽管曹操的计划未能完全如愿以偿,但这其中的政治智慧和个人情感却值得我们深思。历史的长河中,英雄的归属与忠诚,是否仅仅是势力的博弈,还蕴含着更深入的人性和情感交织,这是曹操及其时代的复杂面貌所反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