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历史中,做官并非易事,官员们不仅要担心职位的安全,甚至还得提防自己的生命与家族的命运。很多时候,仅仅因为一件小事,就可能被判定死刑,甚至全家被牵连。然而,即便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明代依然没有出现过朝廷无人可用的情形。党派斗争、官员腐败依然是常态。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上任之后为了治理腐败,采取了许多措施,显示出他对清除贪官的决心。
朱元璋极力整治贪污,始终不容忍任何官员的腐化。他为此亲自制定了整肃贪污的纲领,《大诰》与《醒贪简要录》便是他的治理之策。在朱元璋的统治下,百姓有权上访,揭发腐败行为,而对于那些贪污数额巨大的官员,朱元璋明确规定,贪污金额超过60两的官员,必须斩首。为了执行这些政策,朱元璋在其在位期间,曾发起过6次大规模的肃贪运动,最终共杀害了约15万名贪官,显示出他治理腐败的铁腕手段。
那么,明朝所说的60两银子,到底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我们可以从大米的购买力来推算。当时一两银子能够购买大约两石普通大米,根据《明史·食货二》的记载,每石大米约为94.4公斤,所以一两银子大约能够买到377.6斤大米。根据当前东北大米的价格(约3元/斤),一两银子相当于1132.8元。因此,60两银子大概相当于现在的7万元。
那么,明朝官员的俸禄如何呢?实际上,明代官员的薪水主要以粮食为计算单位。例如,正一品官员的俸禄是87石,相当于43.5两银子,换算成现代的货币大约是5万元。其他官员的薪水也有差异,从一品的74石(37两银子,约4.2万元)到正九品的5石5斗(大约3115元)。即便是最低级的从九品官员,月薪也有2.5两银子,相当于约2500元。
从这些数字来看,相较于平民百姓,明代官员的薪酬算是相当可观的。根据《宛署杂记》记载,一头猪的价格大约为1.5两银子,价格相当于15000文;而一斤鲫鱼的价格为1000文钱,可见当时物价并不算太高,普通百姓的生活相对较为宽裕。
然而,一旦发生天灾或人祸,明朝政府处理的重点便是保证皇族和京城百姓的粮食供给。与此同时,百姓的生活水平以及官员的薪水也会受到影响。许多官员,尽管在为皇帝辛勤工作,却仍然难以仅靠俸禄维持家庭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