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当年寄给我外公的一封回批”“靠着开辟新的侨批汇路,潮汕无数家庭才得以维系生活”……8月5日上午,多位抗战老兵、侨批从业者后代、潮汕华侨后人等走进汕头市博物馆,参观“烽火侨批家国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侨批档案专题展,探寻曾经的家国记忆。
当历史的指针回拨八十载春秋,墨迹穿越时空的纸语仍在回响。展厅内,众多抗战时期的潮汕侨批档案与历史照片亮相,为观众铺展开一幅海内外潮汕儿女共御外辱的历史长卷,让泛黄信笺中的家国故事重焕光彩。
四幕展解码家国情怀
当天上午,尽管雨势较大,前来看展的市民仍旧络绎不绝。102岁的抗战老兵陈天和96岁的抗战老兵陈泉彬坐着轮椅来到现场,在家人的搀扶下参观展区。当停留在“侵略暴行 罄竹难书”的展区前,他们颤抖着抚摸展柜玻璃,通过侨批档案回忆当年的抗战往事。
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次展览以“侨批纸短 家国情长”“侵略暴行 罄竹难书”“邮路梗阻 另辟通途”“同仇敌忾 夺取胜利”四幕篇章,构建起立体的历史叙事,展现潮汕儿女绵长的家国情怀与坚韧的抗争精神,以及海内外潮汕人的同仇敌忾与报国壮志。
展览中,一封封侨批宛如时光的信使,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汕头失陷后,儿日日夜夜无不一日忧虑,大人及嫂等不知事情如何?”“近来我国与日发生战事,敌机每往内地轰炸,此等无人道的行为,使我侨胞所痛恨,儿亦甚为挂念。”……一张张历史照片和往来侨批,讲述了战火硝烟中无辜百姓的境遇,展现华侨赤子丹心与民族不屈精神,成为永不褪色的民族印记。
“看到这些侨批,就想起了我的父母。”作为“东兴汇路”开拓者之一赵开钳之子,赵永兴在现场驻足看展,不时回忆起父辈开辟侨批汇路时的经历,“当年满大街张贴着日军通缉父母的照片,我们全家曾经包了一艘渔船,在海上漂了几个月。”
赵永兴认为,此次观展活动非常有意义,“侨批在抗战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今天的展览让民众了解到这些历史细节,感受到当年的艰苦生活,对整个社会有很大的教育作用。”
三代人对话烽火岁月
此次展览还吸引了不少潮汕华侨后人前来。活动当天,爱国侨领高绳芝嫡孙高洁带着夫人与孙女到场观展,他耐心地跟孙女解释侨批的来由与背后蕴含的抗战精神。
“潮汕是我们的根,我们要带着孙女来寻根。”高洁动情地说道,通过这些泛黄的侨批,让下一代认识到先辈在家乡的成长与贡献,感受家乡如今的发展盛况。记者了解到,此次高洁携亲属专程来汕寻根,还为汕头捐赠一批珍贵文物和书籍。
“平时爸爸和爷爷会跟我讲家族的故事,让我感觉特别骄傲自豪,生在这么一个爱国的家庭里。”高洁的孙女高子淇说,这次看了侨批展览,让我更加了解汕头、认识汕头,希望以后有机会回来为家乡发展服务。
在展厅内,一封特殊的回批引人注目。1938年初,周恩来、叶剑英等人发表了对海外华侨募捐的宣言,苏君谦、郭子纲、黄奕、三位旅泰华侨响应号召支持祖国的抗日运动,在泰国寄来了国币200元到詹鸥波处,并将钱寄到了武汉的八路军办事处,支援延安抗大。对此,周恩来、叶剑英等人联名写了一封回批,信中对苏君谦、郭子纲、黄奕三位华侨的爱国热忱表示钦敬,并鼓励更多海外华侨回国学习抗日知识。
当天上午,詹欧波的外孙曾铓来到现场观展,他向记者讲述了这段回批背后的历史,“从这些侨批中,我们看到了前辈对祖国的热爱,希望能多举办类似的活动,让广大爱国华侨和青少年继续传承这份深厚的爱国情怀。”
作为世界记忆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侨批在抗战时期承载了特殊的历史使命。此次展览让沉睡的侨批档案苏醒为鲜活的教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献上一份厚重的精神礼赞。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张晓宜
【作者】 张晓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