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国洲文化推出绵阳党史百年大事记,为成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充实内容。
【三台青年学生从军运动】
1942年,为弥补兵源不足状况,改善兵源质量,迅速提高军队战斗力,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决定以国民党员和三青团员为骨干,开展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广泛动员学生参军。10月,成立全国知识青年志愿从军指导委员会,指导全国知识青年从军工作。1943年3月,国民政府立法院公布新的《兵役法》,鼓励青年学生参军,规定学生服役期间保留学籍,使得青年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消除了学籍的顾虑。
四川军管区随即派参谋长徐思平出巡川北各师管区宣传和督导。据统计,报名参加服役的学生、公教人员、党团人员达47万余人。到1944年第二阶段时,东大师生从军热情依然不减。
拨给印缅远征军的青年军总数在1万余人,他们在印度受训结业后很快派到印缅前线担任交通运输、坦克车兵等技术兵种工作。青年远征军在滇缅战役中,先后参加缅北大反攻、如密支那、八莫、南坎、腊戌诸战役,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为抗战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国洲文化四川红色教育培训
【中共川北工委建立】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仍以抗日大局为重,坚持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军事上严守自卫,在政治上坚决反击。为贯彻党中央指示,中共川康特委分析全川形势,估计三台、阆中等地会发生问题,决定派秘书长李维带领张文轩和交通员向高阳到三台巡视工作。李维将三台中心特支工作交给张文轩后,随即赶到阆中与阆南中心县委书记杜浮生及其助手王叙五会面,研究疏散已暴露的党员和今后党的工作。
1941年3月,李维到南方局汇报工作,先后将三台、阆中、苍溪等地党组织被破坏的情况报告给南方局。南方局派组织部长孔原向李维传达南方局的指示,决定划小党的工作区域,将遂宁、阆中、三台中心特支所属组织和川东特区的南充中心县委所辖南充、岳池等地的党组织从川康特委划出来,建立中共川北工委,直属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由李维任书记,杜浮生为委员,负责江油、绵阳、安县、三台、射洪、盐亭、蓬溪、遂宁、中江等县党的工作。
李维任川北工委书记后,曾两次去南方局汇报工作并接受指示。1942年3月,李维去南方局汇报工作,钱瑛主持召开会议,肯定川北工委一年来的工作成绩,提出今后的任务,传达南方局关于贯彻“隐蔽精干”方针,要求每个党员必须执行“三勤”(勤于业、勤于学、勤于交友)任务的精神,并宣布撤销川北工委,调杜浮生到新华日报工作,李维以南方局川北区特派员的名义继续负责川北工委所辖地区的党组织。
川北工委从成立到撤销,时间虽然只有一年,但却在特殊时期为贯彻执行“隐蔽精干”方针作出卓越贡献。川北工委成立后到抗战结束,川北地下党组织除在皖南事变后遭到破坏外,党组织没有再被敌人破坏。虽然党员人数不多,但组织保留下来,保存了一批干部,为解放战争时期党组织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沙汀回乡创作长篇三部曲】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为保存革命力量,中共南方局决定把在重庆的党内骨干分散到各地隐蔽。1941年2月,地下党员、革命作家沙汀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辗转回到家乡安县,隐居雎水关,先后创作《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三部长篇小说,主要反映抗战时期的四川农村生活,从不同侧面揭露抗战时弊和新旧痼疾。
沙汀(1904-1992),原名杨朝熙,1927年夏在成都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安县发展党员,建立特支组织。1928年成都发生二一六惨案,他隐蔽一段时间后,1929年流亡到上海,走上文学道路,积极参加左翼文联活动,出版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祖父的故事》和反映土地革命、揭露地方军阀统治下的农村社会作品。抗战爆发后短暂回川,1938年赴延安,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代主任,后随贺龙120师转赴晋西北和冀中抗日根据地,创作长篇报告文学《随军散记》《敌后七十五天》。1940年到重庆,发表短篇代表作《在其香居茶馆里》。
雎水关位于安县西部的边缘,与绵竹、茂县交界,依山傍水,形势险要,是一个三不管的边远小场镇。沙汀把家室安置在偏僻的小场镇上,自己搬到刘家酱园的后院住下,潜心创作的同时,还要躲避国民党的追捕,遇到紧急情况,马上往山里转移,曾经借住在苦竹庵一户姓萧的人家,也曾只身躲到雎水关十里外安县与茂县交界的刘家沟。1946年11月,沙汀完成第三部长篇小说《还乡记》的全部初稿。
国洲文化四川红色教育培训
【绵阳党组织恢复与发展】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共川北第二工委和川北工委的领导下,对抗战后期停止活动的绵阳地方各级党组织进行恢复重建。1947年3月,川北第二工委决定成立中共江油工委,陈忠明任书记。同年11月,中共川北第二工委将陈忠明调射洪,成立中共三(台)射(洪)临时工作委员会。1948年4月,中共川北工委又将陈忠明调回江油工作,由梁斗枢继任书记。
1948年7月,中共川北工委派王朴庵到江油整顿组织,建立了中共江油中心县委,由王朴庵任书记,领导江油、彰明、平武、北川4县的3个区委、18个支部。同年12月,陈忠明在江油石岭乡被捕,中心县委立即疏散党员,江油地下党工作由涂作模、王岳负责。王朴庵等人转移绵阳后,在绵阳城区和绵阳师范学校内先后发展10名党员,建立中共绵阳特支。1949年2月,中共川北工委决定成立中共绵阳临时工委,由王朴庵任书记。9月初,川北工委决定在绵阳临时工委的基础上,成立中共绵阳中心县委,由李英任书记,中心县委领导绵阳、安县、绵竹、罗江、彰明(部分)等县的党组织,共有党员90多人。10月,川北工委为迎接解放,决定建立中共江(油)彰(明)梓(潼)盐(亭)工委,由林宗华(李江景)任书记,领导江油、彰明、梓潼、盐亭、平武5县的10个党支部。
到1949年12月解放前夕,绵阳市境各县均建立了党的组织,共有34个党支部、党员524名。这一时期是建国前绵阳市境党员人数最多的时期,数百名党员在川北工委的领导下,成为开展党的活动、坚持武装斗争、迎接解放绵阳的核心力量。
国洲文化四川红色教育培训
【省立绵阳师范学校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抗战胜利后,在地方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绵阳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掀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与人民解放战争紧密配合。
1946年,四川省立绵阳师范学校学生李英发展同学王本鉴、李世英入党。1948年春,地下党员刘英年发起成立进步组织“读书会”,秘密阅读革命书籍。壁报活动同时蓬勃开展。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加快全国内战的步伐,国统区人民生活更加悲惨。1945年秋的一天,因晚饭太少,学生提意见,与管伙食的职员发生冲突。李英、王本鉴、李世英等决定趁机发起罢课,抗议学校当局克扣学生伙食。次日,全校罢课,学生贴出“反对黄长直独断专横压制学生”等标语,向校方提出公开经济、按月公布账目、改善伙食、给学生以自由等符合绝大多数同学意愿的合理要求。校长黄长直被迫同意交出伙食费(包括克扣100多名学生的伙食费在内),由学生自办伙食,罢课斗争取得胜利。
1949年4月,师生伙食团即将无以为继的时候,传来成都大学生反饥饿罢课示威游行的消息,激起师生们的极大同情。党组织召集紧急会议,决定发动全校学生罢课,声援教师的正义行动。罢课第三天,罢委会率领全校学生在丰谷镇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专署终于被迫接受师生提出的条件:银行拨款用银元支付,就地拨给师生食用黄谷。历时5天的斗争宣告结束。(责编:国洲文化四川红色教育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