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初冬,华北野战军在张家口、宣化、花园口一带与傅作义的王牌部队35军展开激烈战斗。这时,一支装备简单、穿着草绿色军装和狗皮帽的部队,悄悄从三河、蓟县出发,穿越密云、怀柔,急速向延庆和怀来挺进。这支部队便是东北野战军的第四纵队。
当时,35军正从张家口撤退,准备回到北平,途中却被聂荣臻指挥的华北大军一路拦截。面对局势的急转直下,傅作义决定调动104军和16军,分别从怀来和南口出发,企图与35军汇合,进行援救。四纵作为东北野战军的主力部队之一,肩负着极为重要的任务——他们的目标是要迅速穿插至平绥线,打击正在康庄接应35军的16军,确保两路援军不能汇合。
聂荣臻华北兵团此时正面临两面作战,形势异常严峻。四纵的队伍经过了四天四夜的急行军,突然出现在北平西北的怀来、康庄、八达岭一线,立即成为华北兵团最强有力的支援力量。
四纵司令员吴克华果断指示,11师切断康庄与怀来之间的联系,12师则负责切断康庄与八达岭的联系,而主力10师则包围并攻占康庄。他指示部队迅速查清城内敌情,做好攻击准备,并随时准备追击敌人。
天亮时,11师报告称:“敌16军先头团已通过康庄,向怀来挺进。”这一消息令吴克华心中一紧,立刻反应:“敌人动作很快,形势危急。”不久后,10师传来了好消息:“我们已经包围了康庄,16军大部分仍在该地。”此时,吴克华的心里才稍微安定下来:“幸好我们没有迟到,否则敌人一旦与35军汇合,战局将会更加复杂。”
吴克华是一名老红军,他从排长、连长到团长、旅长,一步步凭借自己的实力晋升。罗荣桓曾如此评价他:“吴克华沉稳、干练,又机灵、善变,脑子转得快,他认准能打的仗,准赢。”然而,这一仗,他真的能够赢吗?
就在这时,16军军长袁朴接到了傅作义的电报,电报中提到:“东北共军守塔山的四纵已进入关内,驻扎在北平以北。这是一支善战的部队,请格外小心。”袁朴听到消息后,心中不免一紧,他迅速决定带领部队撤回北平。然而,四纵的10师已经赶到康庄。
由于敌军在夜色掩护下试图逃离,四纵10师的政委刘玲在夜间查哨时发现了异常,抓住了一名俘虏。经过审讯得知,康庄已经被四纵占领。刘玲迅速发出指令:“敌人跑了,快追!”战士们紧急响应,迅速装备并开始追击敌人。在追击过程中,四纵战士们发现敌人的队伍四散逃窜,纷纷开火。枪声响起,敌人慌乱不堪,四纵则开始大规模抓捕俘虏。
在这场追击战中,16军被迅速歼灭,敌人失去了抵抗的意志,迅速散架。与此同时,怀来城中的敌104军收到消息,迅速开始集结。吴克华用望远镜观察敌情,发现敌人的集结行动有些反常。他心生疑虑:“104军在16军被歼后为何还要集结?难道是准备继续向西进攻,和35军汇合,还是打算南逃?”经过一番思考,吴克华判断,敌人可能是孤注一掷的困兽之斗,急需寻找新的出路。
经过一番迅速部署,吴克华果断下令:“敌变我变,打一场没有命令的仗!”命令下达后,11师和12师立即发起进攻,最终104军被四纵的混战之兵打得溃不成军,也像16军一样迅速解体,敌军溃败。经过三天两战,四纵以绝对优势歼灭了敌104军和16军,敌军总数超过两万。
通过这两场大捷,吴克华不仅为东北野战军进入华北战场奠定了基础,还为华北主力全歼了敌王牌35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此役被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记录,成为解放军历史中的经典战例,也曾一度登上中国军事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