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压力,西北边疆局势动荡不安,国家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左宗棠被朝廷任命为恢复新疆的关键人物,肩负起了收复新疆的重任。在外敌频繁入侵和列强的觊觎下,左宗棠下达了震惊当时的军事命令——“不留生俘,降了也杀”。这一铁血政策虽备受争议,但最终带给新疆长达三十年的和平与稳定。
左宗棠出生于1812年11月10日,家住湖南湘阴县,父亲是靠教书为生的左观澜,家境贫寒,常常只能勉强度日。尽管如此,左宗棠从小展现出超常的才智,六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儒家经典,九岁便能熟练书写八股文,文笔流畅,逻辑严密。14岁时,他在湘阴县试中获得第一名,次年又在长沙府试中位列第二,顺利成为秀才。1832年,年仅20岁时,他通过乡试考取举人,与哥哥同榜中举。可惜,科举之路并不顺利,三次参加会试都未能中进士,仕途也因此受到制约。
科举的挫败使左宗棠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他放弃了传统的八股文,转而关注经世致用的学问,尤其受林则徐、魏源等人推崇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他广泛阅读《读史方舆纪要》《天下郡国利病书》等,研究地理、兵法、农业与水利,甚至亲自绘制地图,改良耕作方法。1832年,他与湘阴富商之女周诒端结婚,经济上的支持使得他得以专心学术。此后,他曾在醴陵的渌江书院担任讲师,还在安化陶氏家族担任私塾教师,结识了当时的两江总督陶澍。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左宗棠终于迎来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受湖南巡抚张亮基的邀请,他担任幕僚协助防守长沙,并展现出出色的军事才干。1852年,他辅佐新任巡抚骆秉章参与平定太平军,凭借卓越的表现,迅速从知县升任直隶州知州。之后,他被任命为浙江巡抚,带领楚军与太平军展开激烈的战斗,屡次立下赫赫战功。1864年,太平天国灭亡后,他升任闽浙总督,致力于恢复地方秩序。
1866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陕甘总督,开始着手平定陕甘回乱。为了保障后续的军事行动,他在兰州建立了制造局,生产新型武器。1875年,面对中亚浩罕汗国军阀阿古柏入侵新疆的威胁,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负责新疆军务。时年65岁的左宗棠誓言死守疆土,展现了坚定的决心。
除了军事才能,左宗棠还是洋务运动的积极推动者。他在福州创办船政局,建立中国第一座现代化造船厂,并设立求是堂艺局培养海军人才。他在甘肃创办织呢总局,开设了中国第一家机器纺织厂,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虽然身居高位,左宗棠的生活极为简朴,身边许多人记得他“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即便是官职高高在上,仍穿布衣,且与士兵同甘共苦。他将大部分俸禄捐出,用于赈灾和社会公益,家中的开销也仅靠微薄的银两维持,甚至妻子周诒端因病无法购买药物。
性格刚直的左宗棠,自比诸葛亮,号“今亮”,并以“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来激励自己。他治家严格,曾留下163封家书,教导后代要勤俭持家,传承正气。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使他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并被梁启超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19世纪中期,清朝国力衰弱,西北边疆局势愈发紧张。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的阿古柏趁乱入侵新疆,占领了喀什、和田等地,并建立伪“哲德沙尔汗国”。沙俄则趁机侵占了伊犁,英国支持阿古柏,企图将新疆变成一个缓冲国。面对这样的局面,清廷部分朝臣提出应放弃新疆,集中资源防御沿海。然而,左宗棠却力排众议,他上书清廷,提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他强调,一旦新疆失守,英俄势必进一步侵蚀中国的领土,京师也将受到威胁。最终,左宗棠的奏折说服了清廷,确立了“海防”“塞防”并重的战略。
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面对疆域辽阔、补给困难的新疆,他采用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优先攻占北疆重镇乌鲁木齐,并设立了大本营筹备军饷。1876年春,左宗棠指挥清军从甘肃出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经过一系列艰苦的战斗,阿古柏最终被逼至南疆,在失去所有支持后自杀。
胜利后,如何处置战俘成为一个重大问题。左宗棠的命令是“不留生俘,降了也杀”,这一命令虽然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但他坚信必须彻底清除敌对力量,避免未来再度起义。玛纳斯战役便是这一政策的典型例证,守军投降后,因担心其会反叛,清军对其进行了残酷的处决。这一做法也在其他战役中有所体现,特别是对阿古柏的部队和核心支持者。尽管如此,左宗棠并非一味屠杀,他在处理当地百姓时却展现出较大的宽容,主张安抚民众,改善当地生活。
左宗棠的政策虽然严酷,但却为新疆的稳定奠定了基础。从1877年到1907年,新疆保持了三十年的相对和平。左宗棠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包括推行屯田政策、设立学校、促进民族融合等。1878年,左宗棠因功升任东阁大学士,继续推动新疆建省,并在外交上为收复伊犁提供了有力支持。
1881年,左宗棠调任两江总督,继续推动洋务运动,为清朝的近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法战争爆发后,72岁的他亲自督师抵御法国海军,但长期的劳累令他的健康每况愈下。最终,左宗棠于1885年9月5日去世,享年73岁。清廷追赠他太傅,并将他奉祀昭忠祠和贤良祠,以表彰其功绩。
左宗棠的铁血手段和刚毅决策,尽管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却为新疆带来了稳定的局面,也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他的贡献至今被后人铭记,他的墓地和雕像仍在乌鲁木齐等地,提醒着人们这位伟大将领的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