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7月20日,炮兵委员会特地向武汉军区及其政委王平发出了一封正式的致歉信,表示对之前事件的歉意。这一举动背后所隐含的复杂性,使人不禁思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这样一个大军区级单位愿意向个人致以诚挚的道歉。
事情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75年4月,当时,王平被上级任命为炮兵政委。王平在此之前曾因种种原因而赋闲在家,而他的任命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责任和挑战。在炮兵的历史上,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可谓不容小觑。在那段时期,一些人选择支持司令员吴克华,采取了打击政委陈仁麒的行动。而当陈仁麒得到了支持后,他又开始对曾经打击过他的人进行反击。这一来一往之中,许多干部和群众被卷入这场权力斗争中,饱受其苦。作为新任的政委,王平的使命则是落实政策,帮助解放干部,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
经过深入分析和反复论证,王平最终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曾经受到指责的干部们纷纷选择了宽恕,并主动写下包袱,表达了对过去误解的反思。副政委欧阳毅在回忆起这一切时,感慨地指出,王平上任后,形势已经明显好转。王平的工作极为繁忙,白天接待各方来访,夜晚则持续开展政策落实,逐步为部队带来新的气象。此外,他亦积极展开军队整顿工作,明确要求军区内部要整顿那些懒散、肿胀、松懈、骄奢等现象。
在王平的领导下,炮兵的工作逐渐进入一个相对良好的状态,收获了不少干部和士兵们的支持与认可。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并不如人所愿,不久后,王平接到了调动通知,被任命调往武汉军区担任政委。当时,正值多位大军区级政委接连调动,一方面或许是为了执行部队整顿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出于其他原因,这使得王平的去职显得令人费解。
在他离开后,炮兵内部又开始了所谓的“反击右倾翻案风”。新任政委对王平之前的工作表现表示否定,甚至揭发他在炮兵大会上的讲话并非经过党委讨论,而是个人的主观意见。这一系列指控使得王平的讲话遭到作废处理,并有高层领导以此为理由向武汉军区发文件材料,要求对王平进行批判。
然而,武汉军区对此反应迅速而果断,他们认为这与自己并无关系,因而拒绝接收相关材料,将其原路退回。然而,炮兵内部却开始了对王平的主要批判,副政委欧阳毅也因此受到影响,被逐渐边缘化。随着“四人帮”被粉碎,各大单位纷纷展开自查,炮兵领导班子也相应进行了调整。
针对王平所受的不公待遇,炮兵委员会最终决定发函向王平表达歉意,信中提到:炮兵内部某些人与“四人帮”勾结,恶意抹黑王平,策划对其的诬告。为了纠正错误,炮兵主要领导指示政治部发文,明确点名指出王平受到的攻击是错误的,同时向武汉军区及王平对此表示诚恳的歉意。这一系列的事件,既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也体现了在风云变幻的历史中,为了正义与真相,最终必须作出合理的反思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