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深圳9月26日电 题:十五运赛场通过“极限测试” 中国马术未来可期
——专访中国马术协会秘书长钟国伟
新华社记者曹剑杰、王浩明
暴雨初歇,一对对人马组合出场,漂亮的跳跃,引来阵阵喝彩。
日前,2025年中国马术三项赛邀请赛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马术测试赛在深圳光明国际马术中心、光明科学公园越野赛场举行,为十五运会的马术比赛完成了全要素测试。比赛期间,中国马术协会秘书长钟国伟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小标题)十五运赛场通过“极限测试”
在本次测试赛最后一个项目开始前,一场暴雨让不少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但比赛如期开始,赛场看不到一点积水。
“这样的雨,一点儿积水都没有,可以说我们的场地通过了极限测试。”钟国伟说。
漫步在光明国际马术中心,步移景异、光影流转,让人仿佛置身画中。场馆总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最大木梁跨度达66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木结构体育建筑之一。
从空中俯瞰,这座以传统“双坡屋顶”为灵感的建筑,两面环山、绿意盎然,以“木构新境”演绎出“众檐共景”的现代美感,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工艺无缝衔接,既有“中国味儿”又极具“国际范儿”。
深圳市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张雅丽介绍,马术中心核心的纤维砂场地系统,采用特殊聚合物纤维与精选石英砂科学配比,为赛马提供良好缓冲与抓地力,高效排水与防扬尘特性更为赛事环境提供优质保障。
本次测试赛中最年轻的选手、2008年出生的徐墨菲说:“这次全运会测试赛十分规范,新场地的建设也非常合理,给马儿们提供了一个非常舒适的比赛环境。主场地包括越野场地的地面都做得非常好,越野场地旁边的临时马房也增加了便利。马房很舒服,我能感觉到马在这里比赛的时候是非常享受的。”
(小标题)为场馆赛后利用探索“光明新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光明国际马术中心除主赛场和室内外训练场,还配备了专业马厩和配套服务区,可以实现集赛事、训练与生活于一体。
钟国伟表示,从马术场馆的选址、设计到赛后的利用,当地政府的市场化思维让人印象深刻。“深圳光明这次赛前就将赛后运营单位统筹到赛事全过程,一方面很多固定资产在赛后可以合理使用,不会造成浪费,而且运营单位可以分担很多前期成本,减少政府的负担。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全运会的举办磨合团队,对赛后运营提供帮助。”
他介绍,在测试赛前三个月,中国马术协会也派出了专家团队,在赛事筹备、赛时运营和赛后利用方面,与当地团队合作并给出指导建议。
深圳市光明区副区长彭颖表示,光明区将场馆赛后利用“前置”考虑,争取做到赛后无缝转换,快速满足运营需要。马术运动的文化内核深厚,又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项目,与光明十分契合,未来光明将依托马术中心,面向大湾区,发展马术运动的赛事、培训和文化产业,希望能够为大型体育赛事的赛后场馆运营探索出一条“光明新路径”。
(小标题)中国马术未来可期
这次马术测试赛,涌现了不少年轻面孔,虽然只是测试赛,但竞争也十分激烈。钟国伟表示,中国马术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青少年人才不断涌现,未来可期。
他介绍,目前每年在中国马术协会注册的青少年骑手约万人,且数量每年均有10%以上的增长,青少年赛事的数量及质量逐年提升。
“我们现在青少年赛事布局非常丰富,延续全年,青少年参加及选择比赛的机会非常多,骑手等级体系也日渐完善。以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冠军赛、U系列赛事为例,以往报名人数、参与人数少,现在报名通道一放开,很快就达到报名上限,一场比赛300到500人参赛,多的甚至达到700,以前也就100到200。”钟国伟说。
他表示,近年来中国马术协会重视马术人才的培训,除了马术运动员之外,教练员、裁判员、兽医、钉蹄师等专业人士的培训也非常重要。
“我们和国际马联、香港马会、德国马协等机构合作,已培养各级马术人才超过8000人,各类培训非常注重教学的规范性,使孩子们从小接受专业的训练,水平就提高得很快。”钟国伟说。
他表示,之前模式培养的很多运动员只懂得骑马,“下了马就不管了”,现在很多年轻骑手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综合能力有所提高。
“2019年全国青年运动会的比赛,由于参赛骑手水平参差不齐且基本功不扎实,比赛场面心惊胆战,危险场面频有发生,但到了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级别难度提高的情况下,骑手们已能有镇定从容的场上表现。现在我们国家队中涌现出14至20岁的年轻运动员,这批孩子通过规范性训练及出国参赛,水平提高很快,现在国内中级别比赛中,常常是青少年骑手获胜。”钟国伟说。
徐墨菲表示,现在年轻骑手更注重用智慧骑马,强调与马匹之间的沟通配合。“年轻一代骑手出国训练交流日益增多,带回了更成熟、更丰富的技术与经验,正逐渐推动我国马术运动向更高水平发展。”(完)
上一篇:现代世界种族的中世纪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