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巷口的关帝庙时,总能看见那尊红脸红袍的塑像,手持青龙偃月刀,眼神瞪得跟铜铃似的。旁边摆摊的大爷总说:"关二爷当年温酒斩华雄,那叫一个威风!" 这话听多了,我倒犯了嘀咕 —— 历史上的关羽,真有这么神吗?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温酒斩华雄" 这事儿,其实是罗贯中编的。我翻《三国志》那阵子,翻来翻去都没找着关羽跟华雄交手的记录。反而在《孙破虏讨逆传》里看到了,说孙坚带着人在阳人那个地方打了场胜仗,把董卓的都督华雄给斩了。想想也有意思,孙坚本来是东吴的开国人物,论打仗也是把好手,怎么到了《三国演义》里,就成了给关羽垫脚的背景板?罗贯中笔锋一转,就让关羽端着那杯热酒出了场,喝完酒提刀杀人,回来酒还温着 —— 这剧情编得,连我这爱读野史的都觉得太巧了。
不过话说回来,关羽也不是浪得虚名。真要论打架,他是真能打,而且是那种能吓住人的能打。就说白马坡斩颜良那回,《三国志》写得明明白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你想想,隔着千军万马瞅见颜良的帅旗,二话不说拍马就冲过去了,对方还没反应过来,人头已经被他拎回来了。这哪是单挑啊,简直是古代版的闪电战。袁绍那边的将领们,愣是没一个敢上前拦的,这股子狠劲,可不是吹出来的。
还有刮骨疗毒那事儿,听着就疼。医生说箭头上的毒钻进骨头里了,得把肉切开刮干净。换作一般人,估计早就吓得直哆嗦,关羽倒好,伸出胳膊让医生开刀,自己该喝酒喝酒,该聊天聊天,血都流满了盘子,脸上连点表情都没变。这忍耐力,搁现在估计能去当特种兵。后来他打樊城,水淹七军,活捉了于禁,斩了庞德,吓得曹操都想迁都躲躲风头 —— 能把一代枭雄逼到这份上,你说他厉害不厉害?
有意思的是,咱们现在看关羽总觉得他跟青龙偃月刀是标配,其实正史里压根没提过这刀。那会儿骑兵打仗,多半用的是矛或者槊,轻便,适合冲锋。你想啊,要是真拎着那么沉的大刀,怎么可能在万军丛中说冲就冲?估计是后来人觉得关二爷太威风,非得配个特别点的武器才像样,就跟给英雄戴红花似的,越传越神。
其实关羽这人,毛病也不少。陈寿就说他 "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简单说就是对小兵还行,对当官的就傲气冲天。孙权想跟他结亲家,他不光不答应,还把人家使者骂了一顿,这脾气也太冲了。后来他丢荆州,走麦城,跟这臭脾气脱不了干系 —— 底下人被他得罪遍了,真到了危急关头,谁还愿意帮他?
可偏偏就是这么个不完美的人,后来被捧成了 "武圣"。从唐代开始进武庙,到了清代更是被封了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连佛教都把他当伽蓝神供着。我有时候觉得,后人其实是把自己对英雄的想象,一点点都安到了关羽身上。他的忠诚,他的勇猛,甚至他的傲气,都被放大了,成了一种符号。就像咱们现在看武侠小说,总希望有个又能打又讲义气的大侠,关羽正好就成了这个寄托。
现在再路过关帝庙,看着那尊塑像,我倒觉得亲切多了。他不是那个无所不能的神,就是个脾气不太好、打仗很勇猛、对兄弟特讲义气的武将。有优点,也有缺点,跟咱们普通人一样,只是运气好,被写进了史书,又被说书评书的添了些彩头。
要是觉得这故事有点意思,不妨动动发财小手点个赞,关注一下?说不定下次聊三国,还能碰出新的火花呢,保不齐还能沾点关二爷的豪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