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平凡中的英雄之光
看完电影《南京照相馆》,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日军侵占南京时,五个成年人和两个孩子在一间小小的照相馆中拼命求生,他们躲避着凶残的敌人,只为了活命,迎接希望的曙光。
其中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阿昌打开柜门,发现了躲藏其中的老金。当时,他正在地上活动,恐怕没来得及赶往地下室,听见人声急忙钻进了柜子。这一幕看似简单,却揭示了电影中一个深刻的细节——老金是这群人中的“支柱”。这个细节恰如《太平预览》中所说:“人之所以群居,和壹之理尽矣。” 在这群恐惧中的人里,老金无声地承担了领袖的责任,这恰好体现了人类在困境中的互相依赖与支持。
剧透警告,以下内容包含剧透,介意者请勿继续阅读!
老金的角色,由王骁饰演,他以“拖拉机相貌,法拉利气质”的独特风格,展现了一种不张扬却有着强烈安全感的人物魅力。王骁的演绎给人一种成熟稳重的“人夫感”,尤其是在中年后的表现,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无言的平和与温暖。在这部影片的宏大叙事中,老金的形象是平凡中的伟大,他用最质朴的行动,守护着群体中的每个人。
当老金看到洗出的照片,里面是日本军人残忍杀害同胞的画面时,他的内心受到强烈震动。那一刻,他没有激烈的情绪爆发,而是默默地握紧了照片夹,眼眶渐红,声音哽咽地说:“不能洗了。”这不仅是普通人在面对真相时的自然反应,更是他从内心深处产生的选择——拒绝做出任何可能助纣为虐的行为。
他继续说:“再洗就是汉奸了。” 老金的痛苦不仅仅来自眼前的照片,更来自于内心深处对家国的深爱。他了解,只有让这些照片暴露出来,真相才能得以传递。他提出将底片藏在衣服中,任何一人出去时都要曝光这些照片。这些底片,成为了日本战犯审判时的关键证据,也成为了伪善的伊藤遭遇报应的有力见证。
老金并非电影中的英雄式人物,他不是那个举起手臂号召大家的领袖,只是一个普通的照相馆老板,一个平凡的中国人。然而,他在黑暗岁月中的坚守,无声地诠释了人性的光辉与民族的脊梁。
他身为一名普通的南京照相馆老板,每天以擦拭相机、为顾客定格生活的平凡时光为生,口音地道,性格朴实。1937年冬季的灾难,如同一股黑暗的洪流,瞬间吞没了他的生活。日军入城的炮火将平静的生活击得粉碎,也让他从单纯的生活幻想中猛然惊醒。
即便如此冷静的他,也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带着妻儿藏身于照相馆的小地窖中。这个选择,从某种角度看,是唯一的明智之举,因为逃跑的生还者又能有多少呢?
当最后“抓阄”决定妻女是否逃亡时,他要求妻子和女儿剪发自保。这样的举动看似平常,却充满了生活气息。他用剪刀剪下妻子的长发,细心地叮嘱她们逃生的路线。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映射出了他作为丈夫和父亲的最真实一面,平凡却让人动容。
影片中的一幕特别感人:在昏黄的灯光下,他用照相馆内的幕布为大家做了虚拟的祖国万里畅游。从上海外滩到万里长城;从苏州园林到杭州西湖,这些象征着祖国大好河山的背景,在灯光下不断变换。他举起相机,带着笑意告诉大家:无论发生什么,祖国的山河,永远属于我们。
为了帮助林毓秀和她的儿子逃脱,他故意走向日本士兵,最后以一个微笑迎接死亡。在枪响的一刻,他的身影消失在光影中,却也因此变得如此伟大。那一刻的笑容,带着愤怒,也带着释然,仿佛在告诉侵略者:“你们可以夺走我的生命,但你们永远无法抹去我的信仰。”
在这场悲壮的历史悲剧中,老金不仅仅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更是那个时代无数平凡人的缩影。他代表了那个时代众多无名英雄的心声,他们可能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在危难时刻,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家国,捍卫着正义。
《南京照相馆》不仅让我们铭记历史,它更让我们明白,在黑暗的时刻,每个普通人都会用勇气为历史书写新的篇章。
吾辈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