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9500铁骑对决中的生死逆转:24岁赵匡胤如何用血肉之躯改写历史?
创始人
2025-09-26 08:31:46
0

公元954年二月,上党平原的寒风裹挟着血腥气扑面而来。后周禁军都虞候赵匡胤紧握蟠龙棍,望着远处北汉军阵中猎猎作响的"刘"字大旗,喉间突然涌起铁锈味——他咬破的舌尖正在渗血。

这个细节被《资治通鉴》完整记载:"太祖(赵匡胤)顾谓同列曰:'主危如此,吾属何得不致死!'乃解所被马甲,率骑犯其锋。"此时距离右军统帅樊爱能、何徽率万余人临阵脱逃,不过半个时辰。

这场被后世称为"高平之战"的惨烈战役,不仅决定了五代十国的最终走向,更埋下了赵匡胤建立大宋王朝的关键伏笔。

一、北汉契丹联军压境

《旧五代史·周世宗纪》记载的"显德元年正月,太祖(郭威)崩,晋王荣即皇帝位",将我们带回那个危机四伏的早春。

后周太祖郭威去世仅七天,北汉主刘崇立即联合契丹发难,《资治通鉴》详细记录了联军规模:"汉主自将兵三万,以义成节度使白从晖为行军都部署,武宁节度使张元徽为前锋都指挥使,与契丹自团柏南趋潞州。"加上契丹杨衮部万余骑兵,总兵力达到四万余众。

面对如此强敌,34岁的新帝柴荣在朝堂上遭遇了空前阻力,宰相冯道当庭质问:"未审陛下能为唐太宗否?"这位历仕四朝的老臣言下之意,是劝年轻皇帝效仿石敬瑭向契丹称臣。

但柴荣拍案而起的回应"以吾兵力之强,破刘崇如山压卵耳",展现了与其养父郭威一脉相承的刚烈。

此时朝中仅有禁军都指挥使李重进、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等少数将领支持出战,而24岁的赵匡胤作为禁军中级军官,其态度虽未载入朝议记录,却在后续战事中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

二、高平南坡的禁军溃败

二月十一日晨,后周与北汉联军在巴公原的遭遇战,以极具戏剧性的方式展开。

《新五代史·周本纪》记载的"壬子,前锋与北汉军遇,击之,北汉军却"看似是周军占优,实则暗藏杀机。北汉前锋张元徽故意示弱后撤,诱使柴荣亲率中军深入,随即发动致命反击。

《旧五代史·周世宗纪》用颤抖的笔触记录了右军崩溃的惨状:"右军樊爱能、何徽望贼而遁,东厢骑军乱,步军解甲投贼。"

此时柴荣身边仅剩中军五千余人,而北汉军正如《资治通鉴》所述"张元徽乘胜陷阵",契丹杨衮部更在侧翼虎视眈眈。

最致命的是,周军右翼万余士卒在樊爱能带领下集体倒戈,《资治通鉴》记载了那令人窒息的一幕:"右军溃,步兵千余人解甲呼万岁,降于北汉。"

后周立国以来最精锐的禁军,竟在皇帝眼前成建制叛变。

三、赵匡胤"解甲冲锋"绝地反击

当全军崩溃已成定局之际,《宋史·太祖本纪》中"太祖麾同列驰马冲其锋,汉兵大溃"的记载,掩藏着精妙的战术智慧。

赵匡胤在生死关头展现的军事天赋,通过三项关键决策得以体现。

首先是《资治通鉴》特别记载的"解所被马甲"行动,宋代重骑兵铠甲重达40-50斤(《武经总要》),卸甲后虽失去防护,但战马速度提升30%以上,这种自杀式冲锋对北汉军造成巨大心理威慑,《旧五代史》描述的"士卒见太祖先登,皆死战"印证了这种战术的心理震慑效果。

其次是巧妙利用战场地形,《新五代史》记载的"地狭,士马不能逞"被转化为战机,当北汉前锋张元徽部陷入丹河支流沼泽时,《资治通鉴》记载的"东北风益盛,北汉兵逆风而战"成为绝佳助攻。

最后是与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张永德实施的钳形攻势,《宋史·张永德传》记载的"永德引麾下犯其锋,太祖因冲之,汉兵大溃",两人各率两千精锐实施左右夹击,最终导致《资治通鉴》记载的"元徽马倒,为周兵所杀"这一转折性战果。

四、日食扭转乾坤

这场逆转的核心时刻,隐藏在天文记载与战术行动的精密配合中。

《旧五代史·天文志》"日有食之,在胃四度"的记录,经陈垣《二十史朔闰表》推算,当日日食发生在巳时三刻(约上午10:45)。

赵匡胤的冲锋正是抓住日食造成的短暂黑暗,《资治通鉴》记载的"会日食,天色晦暝,北汉兵惊溃"揭示了天时运用之妙。

从樊爱能溃逃(约辰时末)到张元徽被杀(巳时三刻),短短57分钟内完成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战术动作。

辰时六刻(8:30),赵匡胤率亲兵50人收拢右军溃卒;辰时七刻(8:45),与张永德商定分击策略;巳时初(9:00),左翼突入北汉中军;巳时二刻(10:30),将张元徽部逼入沼泽;巳时三刻(10:45),借日食发起总攻。

这种精确到刻钟的战场节奏把控,即便放在现代战争中也属罕见。

五、铁血整军:战后改革的伏笔

《资治通鉴》记载了战后的处置情况,"收樊爱能、何徽及所部军使以上七十余人,责之曰:'汝辈非不能战,正欲以朕为奇货,卖与刘崇耳!'悉斩之"。

严厉惩罚背后是赵匡胤的强力推动,《宋史》直言"太祖请行法,于是骄将堕兵始知所惧"。

高平之战的惨胜,直接催生出三个方面禁军制度变革:

其一是"简诸军骁勇者升为上军"(《旧五代史》),开创精锐部队选拔机制;

其二是设立殿前军体系,《宋史》记载"以太祖领殿前都虞候",为赵匡胤日后掌控禁军埋下伏笔;

其三是推行"兵样"制度,《五代会要》记载的"召募天下豪杰,不以草泽为阻",打破晚唐以来军阀垄断兵源的积弊。

这些变革使后周禁军从骄兵蜕变为虎狼之师,为后来扫平诸国奠定基础。

相关内容

原创 ...
岳飞,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他凭借忠诚的信仰...
2025-09-26 05:05:03
原创 ...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科技与文化交融,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逐渐打破了许...
2025-09-26 05:04:58
原创 ...
从西元1840年开始,中国进入了近代史阶段。当然对于华夏来说这一变...
2025-09-26 05:04:30
原创 ...
在当今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世界的许多地方都呈现出高度的现代化,...
2025-09-26 05:04:00
原创 ...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宣布投降,整个中华大地上人们欢声...
2025-09-26 05:03:51
原创 ...
秦始皇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大一统的帝王,还是历史上首位自称“...
2025-09-26 05:03:50
原创 ...
1933年,郭炳生这一名字突然引发了我军的剧烈震动——他被我军击毙...
2025-09-26 05:03:39
原创 ...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的前线,一股寒冷的气流伴随着刺骨的北风席...
2025-09-26 05:03:25
原创 ...
1981年冬,北京一间简陋的病房里,杜聿明静静地躺在床上,病榻上显...
2025-09-26 05:03:11

热门资讯

原创 1... 70年代末,中国驻朝鲜使馆接到了一份颇为特殊的申请。这份申请的递交者名叫王兴复,身份是居住在朝鲜的华...
原创 北... 说起北宋南宋的词坛,有两个名字总绕不开 —— 柳永和李清照。这两位,一个是在市井巷陌里写尽离愁的浪子...
原创 清... 清朝末年,国家腐朽,政权软弱,屡次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犯,甚至丧失了大量土地,尤其是沙俄等大国的蚕食,让...
今日正式开放!就在呼和浩特,它... 新华社内蒙古分社旧址7月30日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榆林镇陶卜齐村正式对外开放,生动展示新华社在内蒙古的...
丙午户部大清铜币当制钱十文中心... 丙午户部大清铜币当制钱十文中心“汴”字:晚清货币文化的缩影 在古钱币收藏领域,丙午户部大清铜币当制钱...
原创 一... 少林寺这位“花和尚”可真是颠覆了所有人的三观,自释永信出事之后,流言四起。 甚至有人专门为这位“花和...
黄河清风·丝路人物史话|辛云京... 乱世中的铁血节度使 辛云京(714年—768年),字京昙,兰州金城(今甘肃兰州)人,后来客居京兆,出...
原创 晚...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距离我们如今的生活较为接近,因此成为了许多影视作品的创作背景。在清...
原创 周... 1954年,那个激动人心的年份!就在这一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指挥,青藏高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建设热潮。1...
原创 释... 官方公告传来,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因为涉嫌贪污和违反戒律被调查。没过两天,少林寺管委会就迎来了“天降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