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告传来,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因为涉嫌贪污和违反戒律被调查。没过两天,少林寺管委会就迎来了“天降正义”,请来了洛阳白马寺方丈担任少林寺的住持。
这位高僧叫释印乐,1966年在河南出身,比释永信年轻一岁。他之前在洛阳白马寺担任了好几年的方丈。
有网友说得挺有道理:白马寺可是汉传佛教的发源地,佛教的“祖庭”。要是白马寺的方丈跑到少林寺去当住持,岂不是身份降低了吗?
没错,这次释印乐擔任的不是方丈,而是住持,这微妙的区别其实藏着佛门职位的高低之分,也关系到少林寺未来的发展方向,挺有讲究的。
少林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寺,掌门人的传承方式,是继续沿用传统的“师徒法脉”呢,还是彻底走向“十方丛林”的新路子?
一、住持与方丈:从东汉佛寺到现代丛林
要理解印乐法师的任命,得先搞明白“住持”和“方丈”这两个在佛寺里的职位到底有啥区别。这两个词在电视剧里经常被搞混,但实际上,在现实中它们代表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宗教意涵。
住持基本上算是佛寺里的“行政总管”,负责日常的管理和寺庙的整体运作。
“住持”这个词头最早出现是在东汉时期,那时候佛教刚传到中原,寺庙里的管理还没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制度。
严佛调是中国第一位本土出家的汉僧,果然在他帮助西域高僧安世高翻译经书的时候,洛阳白马寺的运作基本上靠的是僧团内部自我管理。用今天的话讲,就是“集体管理制度”。
那会儿还没有明确的“住持”这个说法,一直到唐代,百丈怀海禅师制定了《百丈清规》,才正式确立了“住持制度”。
这个规矩规定,一间寺庙里得有个住持,他的任务就是“领众修行,主持帮派事务”,大致就像现在的那些寺院CEO一样,主要负责日常的宗教活动、财务管理和僧众的日常事务。
在当今社会,挑选住持的方式可以说挺灵活,通常都是寺院自己推荐或者由上级佛协指派,条件嘛,主要要求是要热爱国家和佛教,而且戒腊(就是受戒的年份)得满10年。
印乐法师的任命就是按这个流程来的,先经过少林寺“两序大众”的民主评议,然后报请河南省佛协审核批准,最后由宗教部门进行备案,整个程序合法合规,没跑偏。
方丈:传承法脉的“精神旗手”
比起住持,方丈这个称呼在宗教上更显尊崇。这个名字出自《维摩诘经》,书中讲到维摩诘居士的住所只有“一丈见方”,却能容纳无数众生,寓意佛法浩瀚无边。
从唐代起头,方丈逐渐变成大寺庙里最高的宗教领袖的称呼,特别是在禅宗的寺院中,方丈不只是管事的角色,更代表着法脉的纯正正宗。
方丈的挑选比起住持来得更为讲究,难度也大得多:
戒律的门槛可是挺高的,担任方丈的人呀,必须得全都受持“三坛大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而且戒腊还得满20年。这戒腊呢,是从受比丘戒开始算起,往后数得至少有二十年。
接着说法脉认证吧,要当方丈的话,必须得得到前任方丈或者宗派祖师的认可。例如少林寺,它归属禅宗的曹洞宗,新任的方丈得沿袭这个宗派的传承,没有上一任方丈亲自传授衣钵,也别想被认可为方丈。
除了之前两点,方丈还得经过官方的批准才行,比如说大型寺庙的方丈,还得经过中国佛协和宗教部门的最终核准。
所以说,方丈和住持这两者其实不一样,前者是宗教上的领袖(还能兼任行政管理),而后者纯粹是负责行政的。如果拿企业来比喻的话,住持就像公司的总经理,而方丈就更像董事长兼技术总监了。
二、印乐法师:从白马寺到少林的“跨寺”挑战
释印乐法师能不能担任少林寺的方丈,还得看他是否符合相关的条件。说到他,1982年就出家了,按照佛教的规矩,出家就得受沙弥戒,而到了1983年,他又在南京栖霞寺受了具足戒,也就是比丘戒的那会儿。
按照一般惯例,禅宗的弟子在拿比丘戒之后,不久就会再接受“菩萨戒”这个更高的戒律。而释印乐法师已经修戒42年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在宗教程序上,显然符合担任寺庙方丈的资格呀。
再看看释印乐的学术背景,
1990年,他从中国佛学院毕业,拿到了硕士学位。到了2012年,又先后在斯里兰卡佛学院获得了硕士,之后在泰国大学荣誉博士的头衔也到手了。他还多次去日本、印度走访交流,促进白马寺走向国际。
释印乐掌管白马寺整整20年,期间他推动了“农禅并重”的方针,减少了商业气息,赢得了“中原清修范例”的美誉。凭借这些条件,他本有机会直接晋升为少林寺方丈,不过,关键在于法脉传承的问题上。
三、少林寺的传承困局:从“子孙庙”到“十方丛林”
在历来的习惯里,少林寺被称作“子孙庙”,方丈的位置基本都是师徒传承的,比如释永信接班他师行正禅师担任方丈。这种做法可以保证“法脉正统”,但也可能滋生权力集中的问题。
跟少林寺的传承方式不一样,“十方丛林”采用的制度就更开放一些。就像白马寺那样,方丈是由僧众集体投票产生的,没有那么讲究师徒关系,更偏向于“择贤任能”,这样一来,交流和革新也更方便一些。
网友打趣说,要是释印乐真当上了少林方丈,那就意味着少林寺要从“子孙庙”变成“十方丛林”了。现下这个趋势,似乎已经不走回头路了,原因大致有这些:
曹洞宗的传承出现了断裂的状况。释印乐虽然被少林寺管委会任命为住持,可他并非少林弟子,而且与释永信之间也没有师承关系。
释永信已经失去了传法的资格。官方通知里说,佛教协会把他的戒牒给注销了,就算他再想找个少林曹洞宗的弟子传位,也没法在法律上生效了。
四、未来:传统还是变革?
释永信倒台这事啊,肯定会成为少林寺历史上的一个大转折点。如果还坚持以前的传统,僧人们就得再耐心等下一位曹洞宗的领头人出来。
这么多年来,少林寺一直都在释永信的掌控之下,他的弟子们也都被认为跟他“同一条线”的嫌疑挺大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5年,释延鲁一举报他,结果30多位少林僧人都挺身而出为释永信作证。要说这些僧人对释永信干了啥事一窍不通,似乎挺难相信的。
要是少林寺改走“十方丛林”的传承路径的话,释印乐可能就成了未来方丈的最佳人选。不过不管选哪条路,肯定会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结语
住持负责寺庙的管理事务,而方丈则是寺庙里的宗教领袖。
住持负责僧众的日常安排,制定规矩,比如什么时候开展早课,何时用斋饭,谁去挑水、砍柴,也包括犯错时由谁来惩戒等具体事务。
方丈特别讲究“法脉传承”,很多时候都得经过上一代方丈的认可,才能保证其“正宗性”。
在国内禅宗寺庙里,方丈不仅能行使住持的一切职权,还拥有解读佛经、教导僧众的巨大权柄。
释印乐现在担任住持,不过从少林寺管委会的动向来看,他将来很可能会升任少林的方丈。
释永信这次出事,其实暴露出少林寺内部的问题。所以不管从法律角度(释永信已经被除名)还是从道理推测,今后的少林方丈,基本上不太可能还是寺里的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