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塌房,他“塌庙”,千年古刹少林寺,方丈“没了”!
官网查无此人,住处铁皮封死,一个活生生的名字,就这样被彻底抹去。
更惊人的是,曾被官方认定“查无实据”的刑事举报,如今却被证实涉嫌挪用侵占寺院资产、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
释永信被查可能只是开始,四大噩耗将让他再无后路!
少林寺官网紧急删库,关于释永信的一切图文几乎在一夜蒸发,他曾引以为傲的“少林欢喜地”淘宝店,也随之消失在搜索框里,紧接着,是他商业版图的实体崩塌。
据查,与他关联的8家企业,5家已是注销或吊销状态,少林寺对外投资的众多公司,也开始收缩战线,这具“金身”曾何其辉煌。
时光倒回上世纪八十年代,释永信接手的,还是个靠种地度日的破败寺院,是他,抓住了电影《少林寺》泼天的流量,成立了佛教界第一家公司,把“少林”打造成了全球顶级的文化IP。
从武僧团全球巡演,到开设公司、和各类产业,几乎涵盖了所有关于少林这个关键词的所有类目。
从在澳洲购地建分寺,到豪掷4.5亿在郑州拿地,他为“少林”注册了近700个商标,像保护可口可乐的配方一样保护着这块金字招牌,这个商业帝国,曾是释永信最坚固的铠甲。
而如今新任住持印乐法师已悄然到任,他曾公开表示,要杜绝名寺注册商标的行为,这不啻于对“释永信模式”的彻底告别,一个时代,就这样落幕了。
商业版图的崩塌只是表象,真正的“斩首”,来自宗教内部,中国佛教协会发布通告,注销释永信的戒牒,这张纸,对僧人意味着什么?
它不是毕业证,而是执业许可证,是僧人身份的唯一合法凭证,它是一道护身符,能将佛门子弟与俗世的法律审视隔开,没了它,世界上再无“释永信方丈”。
剩下的,只是一个必须直面法律的普通公民——刘应成,这记重拳,精准地打碎了他身上最后一层神圣光环。
曾经,他可以是“功德无量的活佛”,也可以是“挥金如土的CEO”,两种身份在他身上奇妙地共存,他一手拈花,一手拿着大哥大,网传他身披价值十六万的云锦袈裟,手持的佛珠据说能换一套房。
这种巨大的撕裂感,长久以来冲击着公众的认知,当协会亲手收回那张“护身符”时,等于宣告:他过去的一切宗教行为,都失去了合法性的根基,佛门再也无法为他提供庇护。
当金身与法身都被剥离,剩下的,便是一个赤裸裸的肉身,以及一份等待审判的欲望清单,官方通报的措辞冰冷而直接,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寺院资产——这是对财物的贪婪。
而且还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这是对色欲的沉沦,历史,总在不经意间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
早在2015年,一个自称“释正义”的神秘人就曾实名举报过他,内容几乎与今天的指控如出一辙,那时的释永稳坐方丈之位,面对镜头淡然一笑:“我要是有问题,早就出事了。”
这句漫不经心的回答最终一语成谶,当年的举报,官方核查后称显示,调查早已启动,且进展迅速,外界解读,这意味着证据或许早已确凿。
风波中心的少林寺,似乎什么都没变,游客依旧络绎不绝,武术馆的看台上依然挤满了兴奋的观众,导游口中“习武先习德”的告诫,听起来却多了几分复杂的意味。
只是,寺内僧人身影难觅,曾经的方丈室,已被高高的铁皮围栏封锁,禁止靠近,直播间里,游客们还在热烈地讨论着那个名字。
他是将少林从破败中拯救出来、推向世界的“功臣”?
还是将千年古刹过度商业化、中饱私囊的“罪人”?
或许,两者皆是,他像一个最精明的CEO,盘活了“少林”这份无形资产,却也让它沾染了过多的铜臭。
他让少林寺的香火传遍世界,却也让自己迷失在了欲望的深渊,嵩山依旧,钟声依旧,只是这钟声,在今日听来,更像一声叩问人心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