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玮,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第五子,是“八王之乱”爆发的导火索。他曾是父亲在临终前特别安排的后备之一,与他的兄弟秦王司马柬、淮南王司马允一道,肩负着守卫国家要害的重任。司马玮的职责是通过控制各地军事力量,确保帝国的强盛,他也以“并假节之国,各统方州军事”的身份,掌握着重兵。然而,身为重要力量的司马玮,却在关键时刻成了导致动乱的推手。在刺杀了辅政大臣后,司马玮英年早逝,未能实现父亲所期望的统一与匡扶晋室的宏愿。 一、昏庸皇帝与暗潮涌动
司马炎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以其英明神武的形象深得百姓爱戴。然而,在帝国的继承问题上,司马炎却面临了一个尴尬的事实——他的继承人是一个被视为“傻子”的皇帝。事实上,在西晋最适合登上皇位的,应该是他的弟弟司马攸。司马攸才智过人,若不是早逝的父亲司马师及司马昭出任了领袖,或许司马攸才是司马家族的首领。与此相比,司马炎的长子司马衷并未具备足够的政治和军事才能。群臣自然更倾向于拥立司马攸,但命运弄人,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展现了超常的聪慧,使司马炎对其寄予厚望,希望将来能继承帝位,带领西晋走向辉煌。 为了保证司马遹能继位,司马炎可谓是煞费苦心。他命已经患病的司马攸返回封地,最终害死了他。同时,他将三个儿子派往各地担任要职,确保家族的权力稳固。司马柬被任命为秦王,负责镇守关中;司马玮被封为楚王,督管荆州;而司马允则被封为淮南王,掌管江、扬二州。此外,司马炎还大肆分封宗室,增强宗室的权力,用以抵抗地方的世家大族。然而,所有这些计划,在司马炎驾崩后并未能阻止西晋的衰败。随着他一去,西晋如失去了舵手的船只,快速驶向灭亡的深渊。 二、辅政风波与司马玮的上京 司马炎去世后,朝廷权力的真空立即显现。皇后杨芷与父亲杨骏开始了他们的权力斗争。在得知司马炎希望由叔叔司马亮辅政时,父女俩便百般阻挠,最终决定由杨骏一人掌控朝政。在此过程中,杨芷则巧妙地通过树立亲信,逐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杨家完全稳固,他们依然面临两个严峻的挑战:一是忠诚的宗室大臣司马亮依旧在朝,二是外戚贾南风一直觊觎权力。为了削弱司马亮的影响,杨骏多次拉拢亲信,迅速提高他们的权力。结果,司马亮感到局势不妙,最终选择逃往许昌。 然而,杨骏并未能完全掌控局面,贾南风趁机联合了其他外镇诸侯,寻求支持。通过太监的游说,贾南风成功招募了楚王司马玮。在得知此消息后,杨骏同意了司马玮入京。正是这一决定,为西晋引入了更多的危机。年轻气盛的司马玮进京之后,立即对朝廷的不公发起攻击,这个决定直接导致了西晋政局的动荡。 三、风云突变,悲剧结局 进入朝廷后的司马玮立刻行动起来,弹劾杨骏。在贾南风的支持下,杨骏很快被废除,众多他的党羽也被清除。为了掌控后宫,贾南风顺势废除了太后杨芷,并任命司马亮为太宰,与卫瓘共同辅政。同时,贾南风将支持自己的人扶上了重要职位,而司马玮被任命为卫将军,带兵行事。随后的权力斗争中,各方势力迅速产生了矛盾。 司马玮意识到,若不除掉一些核心人物,局势将更加复杂。他决定动手,先从司马亮和卫瓘开始。两位辅政大臣彼此间也开始了政治斗争,最终,贾南风再次选择站在司马玮一边,支持他铲除威胁。然而,令司马玮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心腹竟然背叛了他。长史公孙宏与舍人岐盛联合起了贾南风,暗中诬陷司马玮伪造诏书,滥杀无辜。最终,司马玮被以滥权罪名处死。 在临终时,司马玮感慨万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晋朝的兴盛。但却被身边的人背叛,导致他死于非命。他与弟弟司马乂曾共同计划扶持晋室,却最终都被冤枉为“反贼”,身为年轻的军事统帅,司马玮却因缺乏政治手腕,成为“八王之乱”第一阶段的始作俑者,也成了历史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