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里的铜陵 | 六朝隋唐梅根冶
创始人
2025-09-26 02:33:10
0

南北朝文学家庾信作《枯树赋》曰:“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作《夜泊宣城界》曰:“西塞沿江岛,南陵问驿楼。湖平津济阔,风止客帆收。去去怀前浦,茫茫泛夕流。石逢罗刹碍,山泊敬亭幽。火炽梅根冶(明万历《池州府志》、清光绪《贵池县志》作“水溢梅根冶”误也),烟迷杨叶洲。离家复水宿,相伴赖沙鸥。”从南北朝到唐代,两位文豪的作品都提到了“梅根冶”,一个与铜陵采冶铜历史息息相关,从东吴始置,历六朝、隋唐,古代江南地区重要的冶炼铜铁与铸钱场所。

孟浩然《夜泊宣城界》

梅根冶的设置

东吴始置梅根冶。

《宋书》记载“江南诸郡县有铁者或置冶令,或置丞,多是吴所置”,虽未指明置“梅根冶”,但也足以说明三国时东吴确实已置“冶”掌管冶铁事务。是否东吴设“梅根冶”?南朝梁武帝驸马张缵在所作《南征赋》中写道:“嘉梅根之孝女,尚乘肥于媵姬。嗟吴人之重辟,忧峻网于将贻。彼沈瓜而显义,指沧波而为期,此浮履以明节,赴丹烂其何疑。”文中间接提及了梅根冶,因为孝娥的父亲是东吴时梅根冶的铁冶官。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吴大帝时,孝娥父为铁冶官,遇秽铁不流,女忧父刑,遂投炉中,铁乃涌溢,流注入江。娥所蹑履,浮出于炉。时人号圣姑,遂立庙焉。”北宋官修《太平御览》也引用《纪闻》的内容记载:“吴宣城郡青阳县有梅根冶孝女李娥。庙居会阜之巅,林木秀茂,周回十里,土人不敢樵采,敬而事之,日荐苹藻。娥父,吴大帝时为铁官,冶以铸军器。一夕,炼金竭炉而金不出。时吴方草创,法令至严,诸耗折官物十万,即坐斩,倍又没入其家。而娥父所损,折数过十万。娥年十五,痛伤之,因火烈,遂自投于炉中,赫然属天,于是金液沸涌,溢于炉口。娥所蹑二履浮出于炉,身则化矣。其所收金凡亿万斤,沟渠中铁至今仍存。故吴俗,每冶铜铁,必为娥立祠享而祈福。”清乾隆《江南通志》明确记载“梅根河,在府东四十五里。吴置冶于此,谓之梅根冶”。

《太平寰宇记》关于东吴孝娥的记载

《太平御览》关于东吴孝娥的记载

清乾隆《江南通志》关于东吴置梅根冶的记载

晋时史见梅根冶。

《宋书》百官志记载:“卫尉,晋,江右掌冶铸,领冶令三十九户,五千三百五十冶皆在江北,而江南唯有梅根及冶塘二冶,皆属扬州,不属卫尉。”这是史书首次明确记载设置“梅根冶”,而且地位不一般,江南地区只有梅根及冶塘二冶。

《宋书》关于晋时梅根冶的记载

南朝鼓铸梅根冶。

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介绍铜陵县:“本汉南陵县,自齐梁之代,为梅根冶烹铜铁。”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载齐武帝《估客乐》诗云:“昔经樊邓役,阻潮梅根渚。感忆追往事,意满辞不叙。”两部北宋古籍都记载了南朝时梅根冶。清朝学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曰“梅根冶,自六朝以来皆鼓铸于此”,总结了历东吴、西晋、宋、齐、梁、陈六朝,置梅根冶,冶炼铜铁、铸钱的历史事实。

《乐府诗集》关于东吴孝娥的记载

《读史方舆纪要》关于梅根冶的记载

隋朝令掌梅根冶。

《隋书》百官志记载 “又门下集书主事通正令史,籍田令,廪牺令,梅根诸冶令”,特别提到“梅根冶”,隋朝延续六朝置梅根冶,并设“令”掌管。

综上分析,唐以前,皆称“梅根冶”,既冶炼铜铁,也负责铸钱。

《隋书》关于梅根冶的记载

唐朝改设梅根监。

据《旧唐书》百官志记载,唐朝对负责冶铸之事分工更精细,分设“掌冶署令”“冶监”“铸钱监”三个机构,“掌冶署令”负责熔铸铜铁器物,诸“冶监”负责铸铜铁之事,诸“铸钱监”负责铸钱。《新唐书》记载南陵“有梅根、宛陵二监钱官”;唐《元和郡县图志》也记载南陵“梅根监在县西一百三十五里,梅根并宛陵监每岁共铸钱五万贯”。根据后世和当朝的史书、志书记载,唐时梅根监属于“铸钱监”。但唐朝近三百年,是否一开始就改为“梅根监”,还是稍晚时候?从文学作品上探寻,开元盛唐时期孟浩然诗作“火炽梅根冶,烟迷杨叶洲”,中唐诗人刘长卿诗作“落日芜湖色,空山梅冶烟”(《鄂渚送池州程使君》),皆称“梅根冶”。当然,文学作品一般不能作为权威史料依据,或民间仍称“冶”也是可能。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就和稀泥曰“梅根监亦曰梅根冶”。但不管怎样,唐朝始称“梅根监”,这是史实;“梅根监”为“铸钱监”,也是史实。因而,元胡三省注《资治通鉴》中“钱溪”曰:“《新唐书▪地理志》‘宣州南陵县有梅根监钱官’,……以有铸钱监,故谓之钱溪。”

《旧唐书》百官志关于冶监设置的记载

《新唐书》关于梅根监的记载

《元和郡县图志》关于梅根监的记载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关于钱溪的注解

唐后或废梅根监。

五代十国之南唐时期,史书、志书有记载铸钱之事,但无记载“梅根冶”或“梅根监”。明嘉靖《铜陵县志》记载铜官山“南唐封利国山,置监于下,后改为铜官场,岁久乏铜,场废”,从这一记载看,铜官山不再“其山出铜,以供梅根监”,而是“置监于下”。北宋时期,《宋史》记载池州“监一,永丰,铸铜钱”,北宋官修《元丰九域志》也载池州“监一,永丰,至道二年置,铸铜钱,州东北二里”,已清楚地载明“梅根冶”或“梅根监”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叫“永丰监”。那“永丰监”在哪?是不是原“梅根监”改名而已?《读史方舆纪要》认为“永丰监,或曰即故梅根监”,但又曰“梅根监府东五十里”,这与《元丰九域志》记载“州东北二里”所在地理位置明显不符,相距甚远。可以断定,“永丰监”并非原“梅根监”。

《宋史》关于永丰监的记载

《元丰九域志》关于永丰监的记载

《读史方舆纪要》关于梅根监、永丰监的记载

梅根冶与铜陵

梅根冶今在贵池。

《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梅根河“府(池州府)东四十五里,……又北达大江,亦曰梅根港,港东五里即梅根监”,又记载梅根监“府东五十里,亦曰梅根冶”。清官修《大清一统志》也记载梅根监“在贵池县东,亦曰梅根冶,《元和志》‘梅根监在南陵县西一百三十五里’,《县志》‘在县东五十里’,自六朝以来,皆鼓铸于此”。根据记载,古时“梅根冶”“梅根监”当在今池州市贵池区东北的梅龙街道附近。“梅根冶”“梅根监”因临梅根河而得名。原“梅根河”,可能就是今天的九华河,还曾名“梅埂河”“钱溪”。

《读史方舆纪要》关于梅根河的记载

《大清一统志》关于梅根监的记载

明正德《池州府志》关于梅根河的地图标注

明万历《池州府志》关于梅根口的地图标注

清乾隆《江南通志》关于梅埂河的地图标注

清光绪《贵池县志》关于梅根的地图标注

梅根冶曾属铜陵。

唐《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梅根监在南陵县西一百三十五里”,古时“梅根冶”“梅根监”属于古南陵县(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时)。今贵池区,根据府志、县志记载,原西汉置石城县,隋朝析南陵西五乡并石城地置秋浦县属宣州,唐武德四年始以南陵、秋浦置池州,唐贞观元年废池州,南陵、秋浦还属宣州,唐永泰元年复析宣州之秋浦、青阳、饶州之至德置池州,五代十国南吴乾真年间始改秋浦为贵池。今铜陵江南地区,原铜陵县地,根据府志、县志记载,本属南陵县,唐末分南陵工山、安定、凤台、丰资、归化五乡而置义安县,后废为铜官冶,南唐保大九年改原义安县为铜陵县,宋开宝七年属池州。从史料看,唐元和年间,贵池县(时为秋浦县)已经设置并属池州,铜陵县还未设置时为南陵县地并属宣州,“梅根监”属南陵县而并不属当时的秋浦县。唐末置义安县,根据地理位置看,“梅根监”当属义安县无疑。南唐改原义安县为铜陵县,“梅根监”所在位置也当属当时铜陵县。两宋时期,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铜陵县几乎全是“梅根冶”“梅根监”“梅根山”的内容,《元丰九域志》《舆地广记》均记载铜陵县有“梅根山”;南宋《舆地纪胜》分别记载“梅根监”“梅根”“梅根山”,均明确“在铜陵”。由此足见,宋朝“梅根监”所在区域也当属铜陵县无疑。元朝,史料不详,无从知晓。明朝,据《大明一统志》记载池州府段长江“折而向东,历李阳河、梅根口,下至铜陵县大通河口”,可见原“梅根冶”“梅根监”所在区域已经不属于铜陵,而划归府治贵池县管辖,此后一直延续至今。综上典籍史料记载,古之“梅根冶”“梅根监”所在区域,在唐末立县、南唐复立到两宋期间,均属铜陵无疑。

《元和郡县图志》关于南陵县梅根监的记载

明万历《池州府志》关于铜陵县的记载

《太平寰宇记》关于铜陵县梅根冶、梅根监、梅根山的记载

《元丰九域志》关于铜陵县有梅根山的记载

《舆地广记》关于铜陵县有梅根山的记载

《舆地纪胜》关于铜陵县梅根监的记载

《舆地纪胜》关于梅根在铜陵县的记载

《舆地纪胜》关于梅根山在铜陵的记载

《大明一统志》关于池州府段长江的记载

结语

从古籍中找寻铜陵发展轨迹,鄙以上篇《汉设铜官千载名》与此篇《六朝隋唐梅根冶》,梳理阐述两个重要的名字、重要的冶铸及管理机构——“铜官”和“梅根冶”。古人惜字如金,两个名字出现频次却如此之高;“铜官”是西汉唯一的存在,“梅根冶”也是晋时江南地区唯二的存在。铜陵采冶铜的历史璀璨而辉煌,历史地位也极其高。做大做强铜产业、传承弘扬铜文化,今人当奋斗之。

来源:铜陵社科苑

相关内容

原创 ...
各位朋友,咱们今天来聊聊一段充满爱恨情仇的历史故事。在隋末唐初那个...
2025-09-25 09:07:25
戈壁徒步众筹话术文案合集|...
徒步众筹文案合集|走进戈壁,让支持成为力量 在江苏微网,我们专注为...
2025-09-25 09:07:09
原创 ...
咱们今天聊聊三国时期的一个大事件,曹髦讨伐司马昭。曹髦呢,是曹魏的...
2025-09-25 09:06:45
北京双飞6日游最佳路线推荐...
北京是一座文化多元的城市,融合了汉族、满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
2025-09-25 09:06:25
国庆带娃江西婺源5天4晚怎...
国庆长假,对咱们家长来说,可是个带娃出游增长见识、增进亲子感情的好...
2025-09-25 09:06:23
安徽旅游推荐精华4日线路,...
家人们,如果你还没去过黄山,那真的太亏啦!黄山,这座位于安徽黄山市...
2025-09-25 09:06:15
原创 ...
一、汉中之战的迷雾 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之间的汉中之战堪称迷局,...
2025-09-25 09:06:05
原创 ...
前言: 南京城的玄奘寺,一座历经千年风雨、承载着无数信徒虔诚祈愿...
2025-09-25 09:06:04
为什么北伐军只有10万人,...
中国历史结合地理然后以唐朝为分界线,可以将唐朝之前的历史看作是东西...
2025-09-25 09:06:03

热门资讯

【中医药历史与文化】谢佳芮:秦... 六 作者介绍 谢佳芮,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秦汉考古、医疗考古。 摘 要 秦汉时...
原创 古... 各位亲爱的朋友,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阅读这篇文章。在开始之前,别忘了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这样您就...
原创 “... 在雍正和乾隆两朝,曾有两位权势滔天的大臣,分别是“常务副皇帝”怡亲王胤祥和被称为“二皇帝”的和珅。从...
原创 吕... 《——·前言·——》 吕不韦,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辉,他与秦国的崛起紧密相连。作为秦...
原创 同... 在清朝历史中,孝康章皇后的母族,佟养正这一支,属于汉军正蓝旗的官宦世家,在康熙即位之前就已经有了显赫...
原创 朱... 在1948年的辽沈战役期间,东北野战军的炮兵司令员朱瑞在义县不幸触雷身亡,这一消息迅速传开,震惊了整...
原创 日... 每个人的身体上都会有毛发,这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几乎都能在自己的皮肤上发现不同部...
原创 压...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独特且具有深远影响的朝代之一。提到最令人熟知的朝代,许多人脑海里都会自然而然地浮...
原创 为...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电影跳票VS历史真相:7月31... 大家好,我是裤衩。今天跟大家讲的是,7月31号这个日子,它本来的样子和差点被我们忘了的样子。 说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