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改变中国历史的10场战争:每一场战争都影响了后世千年的历史
创始人
2025-09-25 12:04:09
0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数次战争,不仅改变了一国的命运,更深刻影响了后世千百年的政治格局与民族发展。

在讨论那些足以改变历史的经典战争时,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并非所有决定性的战役都能被列入此榜单。有些战争,尽管结果显而易见地改变了历史进程,但它们的胜利往往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的产物。

例如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以及刘邦与项羽的垓下之战,它们固然开创了新的王朝,但那是在前朝腐朽衰败、新兴势力勃然而兴的背景下,以强胜弱、以多击少的必然结果。本文所聚焦的,是那些在历史转折点上,充满了变数、甚至可能逆转乾坤的战役。

第一场战争,就要从战国末期说起。

一、长平之战:一战打断东方六国脊梁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占领野王地区,将韩国与上党郡切断联系。韩国无力防守,便把上党之地献给秦国求和,但上党郡守冯亭却拒绝降秦,反而率众投降赵国,携带十七座城池归入赵地。

这突如其来的馈赠让赵国朝堂内议论纷纷。赵国重臣赵豹认为冯亭此举是为保自家地盘,不怀好意;而平原君赵胜却主张接受,称此乃唾手可得之利。最终,赵国接受了上党,亦因此成为秦国的首要敌人。

两年后,秦将王龁出兵长平,赵王派廉颇率军坚守,战争初期双方相持不下。秦国改派名将白起,同时在赵国内散布谣言,称廉颇畏战无能。赵王中计,改用纸上谈兵的赵括领军。赵括轻率出击,被白起诱入埋伏,粮道被断,最终赵军四十余万人被围歼,降者尽数坑杀。

这一战成为战国最惨烈的屠戮,赵国元气大伤,再无与秦抗衡之力。虽秦国亦伤筋动骨,十数年未再东伐,但此战已为其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二、巨鹿之战:五万楚军崛起压垮大秦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各地义军风起云涌。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率军击败楚将项梁,自以为胜局在握,便北上攻赵,与王离合围巨鹿城,意图一举歼灭赵国残余势力。

各地诸侯虽派军援赵,但畏秦军威名,无人敢先出战。唯有项羽,率五万楚军北上,破釜沉舟,决意一战。他下令沉船毁釜,只带三日军粮,誓言不胜不归。其军气势如虹,在九次恶战后,切断秦军甬道,重创王离部。

章邯见援军迟迟不至、局势不利,又遭赵高猜忌,不得不率部投降。巨鹿之战后,秦军主力尽丧,大秦名存实亡。

更关键的是,此战后诸侯皆服项羽,尊其为“诸侯上将军”,从此项羽拥有分封权力,为后来的楚汉之争埋下伏笔。可以说,巨鹿之战不仅终结了秦帝国的军事优势,也开启了群雄逐鹿的新篇章。

三、汉匈三大战役:农耕文明击退草原骑兵

汉武帝在位时,面对北方匈奴的威胁,决心采取主动反击战略。自公元前127年起,汉军接连发动漠南、河西、漠北三大战役,打破了多年来匈奴对中原的压制。

首先,卫青率军收复河套地区,成功夺回秦末失地;随后霍去病两次征战河西,斩获匈奴贵族数千,开辟丝绸之路的关键通道;而在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汉军穿越千里大漠,重创匈奴主力,迫使匈奴单于远遁漠北。

此三战之后,匈奴势力大衰,再无力南侵,中原边境得以安宁数十年。农耕文明暂时压制了游牧民族,汉民族在北方立足,得以延续。

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胜利,更是文化与制度的胜利,是华夏民族能够生生不息的重要保障。

四、赤壁之战:火烧江水定三国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号称八十万大军攻向江东,孙刘联军被迫合兵于赤壁迎敌。在诸葛亮与周瑜的合谋下,采用火攻之计,一举烧毁曹军水师,迫使曹操败退。

此战的胜负,直接导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若曹操胜,南方或将一统,三国之争无从谈起。但赤壁之败,不仅保存了孙吴、刘备势力,也延续了数十年的分裂与动荡。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赤壁之后,曹魏虽仍强大,却无力再度南下。刘备、孙权各自建国,政权割据的格局延续至西晋。

一场战火,三分天下,历史的走向,就在长江的一道烽烟中改写。

五、淝水之战:小胜大,成南北格局

公元383年,前秦君主苻坚集百万大军,号称“风卷江南”,准备吞并东晋。然而东晋谢安指挥得当,谢玄与谢石等率军迎战,于淝水之畔诱敌深入,以少胜多,大破前秦。

苻坚逃回长安,前秦随即土崩瓦解,北方群雄并起。此战后,南北政权对峙格局形成,长达近二百年。

如果淝水之战失败,中原或早已被彻底统一。但胜利让东晋保存实力,为南朝延续赢得空间。

历史往往不是由人数决定,而是由策略与信念铸就。

六、安史之乱:盛唐梦碎,藩镇横行

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从范阳直奔洛阳,史称“安史之乱”。此战拖延近八年,大唐损失惨重。安史势力虽最终被平定,但大唐元气已失,中央集权被藩镇制衡。

乱后,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朝廷再无力制约。唐朝虽名义存在一百多年,但实质早已四分五裂。

更为深远的是,这一乱局为五代十国留下伏笔,数百年战乱与政治碎片化皆源于此。

一次叛乱,让强盛的大唐跌入衰亡的深渊。

七、京师保卫战

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在土木堡遭瓦剌伏击,六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皇帝被俘。瓦剌军乘势南下,兵临北京城下。

京中大臣一度主张南迁,但兵部尚书于谦坚决反对,主张坚守。经过周密部署,明军在京师保卫战中击退瓦剌,保住京师。

此战虽兵力不多,却决定了明朝的生死。若北京失守,后果或如北宋靖康再现。

因此,这场战役虽小,意义极大,堪称晚明的转折点之一。

八、山海关之战:吴三桂开门迎清兵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本欲抗清,但家眷被李自成掳掠,转而向清军求援。多尔衮率清兵入关,与吴三桂联手击败李自成。

自此,清军顺利南下,逐步占领全中国。若吴三桂不降,清军入关或将延后,明朝复辟可能尚存。

此战不仅是清朝崛起的起点,也是明清之际最大的人为转折。

九、鸦片战争:门户洞开,百年国耻始端

1840年,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以鸦片贸易为由发动战争。清军装备落后,被迫签下《南京条约》,割地赔款。

此役标志中国进入半殖民地时代,西方列强相继入侵,中国从此陷入动荡百年。

鸦片战争不仅是军事的失败,更是制度与观念的崩溃。中国再也无法闭关自守,必须面对工业文明的冲击。

十、抗日战争:民族血火,背水一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逐步侵占中国领土,至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战争开始。八年浴血,数千万军民死伤,中国以巨大代价赢得胜利。

抗战不仅保住国土,更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尊严的关键一战。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也由此进入反法西斯主力国之列。

这场战争,是近代中国最惨烈、最英勇的一次抗争,也最能凝聚民族认同与历史记忆。

十场战争,十段历史,每一次刀光剑影背后,都是一次制度的重塑、民族的涅槃。也许,战争不是人类的全部,但在关键时刻,它却一次次推动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面对这些改写命运的节点,我们不禁要问:未来的转折,会由谁来书写?

相关内容

原创 ...
各位朋友,咱们今天来聊聊一段充满爱恨情仇的历史故事。在隋末唐初那个...
2025-09-25 09:07:25
戈壁徒步众筹话术文案合集|...
徒步众筹文案合集|走进戈壁,让支持成为力量 在江苏微网,我们专注为...
2025-09-25 09:07:09
原创 ...
咱们今天聊聊三国时期的一个大事件,曹髦讨伐司马昭。曹髦呢,是曹魏的...
2025-09-25 09:06:45
北京双飞6日游最佳路线推荐...
北京是一座文化多元的城市,融合了汉族、满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
2025-09-25 09:06:25
国庆带娃江西婺源5天4晚怎...
国庆长假,对咱们家长来说,可是个带娃出游增长见识、增进亲子感情的好...
2025-09-25 09:06:23
安徽旅游推荐精华4日线路,...
家人们,如果你还没去过黄山,那真的太亏啦!黄山,这座位于安徽黄山市...
2025-09-25 09:06:15
原创 ...
一、汉中之战的迷雾 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之间的汉中之战堪称迷局,...
2025-09-25 09:06:05
原创 ...
前言: 南京城的玄奘寺,一座历经千年风雨、承载着无数信徒虔诚祈愿...
2025-09-25 09:06:04
为什么北伐军只有10万人,...
中国历史结合地理然后以唐朝为分界线,可以将唐朝之前的历史看作是东西...
2025-09-25 09:06:03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唐朝的社会背景深刻体现了一个繁荣与多元文化交流的时代。长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城市之一,成为了...
原创 秦... 秦始皇通过统一六国,成功实现了霸业。他不仅修建了万里长城来防御外敌,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制度,推动...
原创 日... 前言 在中国东北的大连旅顺口区,屹立着一座看似普通,却背后隐藏着复杂历史的塔——白玉山塔。 这座塔...
传闻都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这句话应该是从谋士的角度对比诸葛亮来拔高郭嘉的,与这句话相对应的是“郭嘉不死,...
原创 少... 自从释永信被调查后,很多人都看清了少林寺“堕落”的真相,也担心这座千年古刹会就这样灭亡。 幸亏官方赶...
原创 三... 公元228年,蜀国丞相诸葛亮面对曹魏的强大军队,决定实施北伐策略。然而,街亭一战的惨败让蜀军的局势急...
原创 抗... 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后,罗卓英这位曾在战场上屡建奇功的英雄,开始迎接他人生的新篇章。他晋升为陆军...
原创 博... 博古,许多人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尤其是熟悉中国革命历史的人。作为当时中央苏区的领导之一,博古与李德共...
这幅图片全球“出圈”告诉世界什... 《抗战之声》 埃德加·斯诺 摄 □ 本报记者 杨玉梅 涂珂 “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位让世界了解中国共产...
原创 宋... 解放战争后期,宋希濂曾提出一个极具冒险性的战略计划,建议将30万国民党军撤退到缅甸。这个提议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