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18日下午5点30分,一个身穿灰色人字呢大衣,瘦高个儿、瘦长脸、分头、肤色黄黑的中年男子出现在坐落于北京西交民巷东口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秘书室,这名男子自称是国务院办公室的,来给行长送紧急文件。
当时行长不在,秘书拿起文件一看,神色顿时凝重起来,马上站起来直奔计划研究局王局长的办公室。
原来这份文件是一份周恩来总理亲笔批示的公函,公函的主要内容是:主席办公室来电指示,今晚9时,西藏活佛第一次开讲经会,有中外记者参加,要摄制纪录片,主席还嘱拨一些款修缮寺庙用,拟定拨款20万人民币。
公函上有国务院办公室主任童小鹏的亲笔签名,还有周总理的亲笔签名和批示语,用的是国务院办公厅的专用公函纸,盖着总理办公室的鲜红大印。
在这份公函上还写着周总理的手书批示,让人民银行在下午7点前将这20万人民币送到民族饭店,交给西藏工委宗教事务部赵全一。
银行的工作人员对这份公函没有产生任何的疑虑,总行没有这么多现金,就立马从其他分行调运。
就在筹款的过程中,王局长觉得这份公函有点蹊跷,这么大一笔款子,总理为什么不通过财政部走手续呢。
就在这时,一个电话打来,电话中的人自称是总理办公室的,询问银行款子的事情,并嘱咐一定要抓紧办。这下王局长的顾虑全部被打消。
七点整的时候,银行的工作人员两大袋的现金(15万元10元面值,其他都是1元和2元面值)送到民族饭店,交给了一个叫赵全一的人。
在交接的时候,银行工作人员索要赵全一的手续,赵全一拿出了一份国务院办公室的介绍信,上面也有总理办公室的印章。
3月21日星期一早上,银行要下账,就把电话打到了总理办公室,这才知道被骗了,总理办公室根本就不知道有这回事。
1960年,正是三年自然灾害的第一年。在这样经济极端困难的非常时期,骗子竟用伪造的“总理批示”骗去了20万元人民币!周总理知道以后极为震怒,立即点名让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负责侦破此案,有人以他的名义诈骗了银行20万元。
1960年3月24日下午,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正在一个会上讲话。忽然,他的发言被一个紧急电话打断了:总理办公室通知,一个化名“赵全一”的骗子,伪造周恩来总理批示,骗取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20万元现金……中央负责同志责成公安部,立即组织力量,迅速破案!27号晚上,杨奇清见到周总理,总理给他10天时间破案。
技术部门通过对“赵全一”留下的罪证——伪造的总理批示、取款介绍信和20万现款的收款白条的鉴定确认:罪犯所用的牛皮纸信封是真的国务院旧信封,公文用纸是大机关用的15行横格纸。罪犯文化水平较高,熟悉公文格式和用语。
犯罪分子用的信纸,市面上并没有出售过,而是机关内部自制的。而15行横格纸,也是外贸部过去使用的公文纸之一。犯罪分子就隐藏在外贸部是肯定的了。
杨奇清不负所望,在4月4号彻底侦破了此案。原来此次诈骗案的作案者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叫王倬。王倬是外贸部出口局计划处的一个科员会计,能够接触到国务院批下来的一些用钱的计划。
王倬因为被朋友借去资金投资失利,一心想扳回老本,干大事,拿大钱,发大财。他就动上了银行的心思。
为了这次作案他准备了几年的时间,王倬所在单位,有机会见到周总理的批示。他天天晚上用毛笔在报纸上临摹周总理字迹。练得能够以假乱真了,然后利用工作的便利获得了公函专用纸和伪造印章的钢板。
1960年2月,王倬在北海后门小百货店买来刻刀、毛笔;在王府井买来蜡纸、刻笔、印泥。信封是从部里找的。公文纸外贸部有,随用随拿。
1960年3月17日晚上,王倬着手正式制作公函和介绍信。然后有了前面的一幕。他在骗得了两麻袋现金后,用自行车把这些钱从民族饭店拉回家里。
20万巨款王倬不敢花,都藏在家里。他把家里的墙掏空往里藏钱,藏不下的就塞在鞋子里,他母亲的棉衣里也被抽去棉花藏钱,最后实在没办法藏的就拿火炉烧毁,有近万元被他和母亲烧毁。
幸运的是公安机关追回了19万多的钱款,案破后,王倬以反革命诈骗罪被判处死刑,他的母亲以包庇罪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