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刘伯承率领的129师成功绕过了日军在娘子关的主要阵地,准备进行突袭以打击敌人。到了22日,772团在七亘村附近的营庄布置了防线,却被日军的飞机侦查到。当天夜里,日军发动了一次突袭,771团由于警戒不足,未能做好充分准备,仓促应战,导致与师部失去了联系。经过漫长的14个小时,他们才与师部恢复了联系,而全团则遭受了重大损失,伤亡人数超过30人。
与此同时,国民党第二军团的司令兼第13军的军长汤恩伯也得知了771团被包围的消息。他立即拨打电话给刘伯承,语气沉重地说道:“看起来你们的游击战不太奏效,我们几万人都难以招架,你们这一旅又怎么可能支撑得住呢?考虑撤回吧,快跑吧!”听到这些话,刘伯承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他随即转向参谋处长李达说:“游击战到底行不行,过后让他们见识见识。”
因此,刘伯承下令陈赓在七亘村设下埋伏。当陈赓率领部队首次在七亘村对日军发起攻击时,国民党军却选择放弃了娘子关。汤恩伯又拨通了刘伯承的电话,把这个消息告知刘伯承,并催促道:“你们也快撤吧。”刘伯承则满怀信心地回答:“我们刚刚在七亘村报复了敌人,击毙了他们300多人,并抓获了300匹牲口。”汤恩伯听后感叹道:“看来你们的游击战还是有效的!” 刘伯承进一步表示:“我们还计划在七亘村附近再大干一场。”汤恩伯随即表示期待刘伯承的捷报,匆忙地离开了。
随着国民党军的溃败,太原在11月8日沦陷于日军之手。在这个危急时刻,汤恩伯奉老蒋之命,前往位于太原南面的榆次设置防线,以期阻止日军的南侵。然而,他刚抵达榆次东南一百多里外的榆社,就碰上了从前方退下来的败兵,心里不由得产生恐惧,遂再次拨打电话给刘伯承,寒暄后问道:“你们那边的情况如何?沁州方向和西河底似乎有敌军逼近,这对我们左侧构成了很大威胁啊!”刘伯承语气坚定地回应:“汤将军,我们的指挥部就设在西河底,您的左侧没有敌情。”汤恩伯似乎松了口气,接着问:“那么,我的右侧有没有敌情呢?”刘伯承确保说:“请放心,右侧也很安全。从六河沟到石家庄,从石家庄到太原市郊,各个地点都有我们的部队在守卫。”他言辞诚恳,展现出强烈的信心。
汤恩伯迟疑地感慨道:“刘师长,你们的部署显得如此宽广,让我感到有些担忧!”刘伯承笑道:“这就是我们的游击战术!”汤恩伯似乎得到了安慰,心情轻松了许多,表示他一直仰慕刘伯承,并希望能与之见面。刘伯承欣然应邀前往榆社。两人一见面,汤恩伯当即赞美道:“你们的游击战做得非常好!”李达在日后道出了真心话:“汤恩伯这句称赞,可真的是发自内心。”陈冠任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详细记述了刘伯承三次在七亘村设伏的经过,以及汤恩伯态度的前后变化。这本书成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销量突破百万册,多次跻身中国军事图书热卖榜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