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兄弟断送了我的半壁江山!”
1949年,蒋介石在接到一条令人震怒的消息后,在办公室暴怒,怒骂连连。这并非外敌的打击,而是他亲信中的一部分竟然策反了他的一支精锐部队。这如何不让他愤怒?面对自己亲信的背叛,蒋介石气得几乎无法自制。然而,这场背叛为他即将迎来的灾难埋下了伏笔,随后他在渡江战役中惨败,国民党从此走向衰败。
那么,这次背叛的幕后推手——段氏兄弟,到底是何方神圣?他们又是如何策动蒋介石的亲信部队,助力起义,彻底摧毁国民党的军事根基的呢?
其实,段氏兄弟并非一开始就是国民党的人。他们实际上是共产党的秘密特工,尤其是大哥段伯宇,他从1938年起就已经是共产党党员。相比之下,弟弟段仲宇比哥哥小了十岁,最早从事教学工作,之后还远赴印度,直到1944年才返回国内。
正是通过弟弟的介绍,段伯宇得以顺利进入蒋介石的总统府侍从室,成为了蒋介石的“亲卫”。此举不仅让段伯宇深入国民党的高层,更让他成为了最核心的情报来源之一。周恩来得知此事后,非常高兴,指示段伯宇在蒋介石身边要尽量积累信任,寻找机会策反更多潜在的同志。
段伯宇凭借过人的智慧与扎实的军事背景,迅速与蒋介石身边的高层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通过自己的职位为地下党争取到了宝贵的机会。他不仅在总统府侍从室为党的同志提供掩护,逐渐培养了不少国民党军官成为共产党的地下党员,还通过巧妙的观察,发现了多个对国民党不满的高级军官,这其中,南京警备司令部参谋长万建藩,伞兵司令部参谋处主任刘农畯,乃至蒋经国的亲信贾亦斌,都是他潜心策反的对象。
万建藩,作为国民党高层之一,其弟万鹏曾因涉嫌与解放区接触被捕入狱。段伯宇通过自己广泛的关系网,成功地帮助万鹏脱困,并借此机会与万建藩建立了深厚的关系。段伯宇精通“话术”,通过与万建藩的频繁交谈,逐渐让万建藩对国民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并最终将其策反。
1947年,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在渡江战役前的叛变,令他大为震怒。他气急败坏地指责段氏兄弟,是他们摧毁了自己在江南的根基。究竟段伯宇和段仲宇是如何实现这一策略的呢?段伯宇的工作不仅仅限于策反高官,他还成功策动了贾亦斌与刘农畯两位重要将领的起义。特别是刘农畯,作为伞兵部队的团长,叛变后的举动让蒋介石面子尽失。这支精锐部队的起义直接影响了国民党的战局,也让蒋介石的战略计划受到重大打击。
贾亦斌,作为蒋经国的亲信,最初并没有打算参与共产党的事务。他只是反感战事,想要退出政治。但在段伯宇的开导下,他渐渐认识到自己的立场过于消极,不参与政治不代表可以躲避战争的灾难。最终,贾亦斌完全倒向了共产党,与段伯宇建立了更深的信任。
段伯宇的策反工作显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他不仅帮助将蒋经国亲信的贾亦斌策反过来,还将多个重要军官拉拢至共产党阵营,逐步建立了强大的地下网络。
然而,段仲宇与哥哥相比,起初并不知晓哥哥的党派身份。直到多次与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接触,段仲宇才渐渐被其思想所吸引,并最终彻底倒向共产党。他成为了上海地区的地下党负责人,为党的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他所住的“副司令公馆”成了我党在上海的秘密基地,也成为了当时上海地下党活动的指挥中心。
这时,段伯宇的起义计划已在国民党内部悄然铺开,蒋介石甚至未曾察觉到这些亲自挑选的年轻官员,早已变成了共产党的力量。而随着1948年底,国共两党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段伯宇决定脱离侍从室,来到了上海协调后续的起义工作。他策动的几位国民党高级军官已经做好了起义的准备,并频繁召开秘密会议。
当时,蒋介石计划在长江一带防守,以期遏制解放军的推进,却没想到最亲近的将领,竟然在他的眼皮底下策动了大规模的叛变。在蒋介石的亲信部队里,一支叫做“太子军”的伞兵部队和一支被称为“御林军”的部队先后叛变,这一举动不仅让蒋介石的声望一落千丈,也直接加速了渡江战役的失败。
段伯宇和段仲宇兄弟俩的起义不仅给蒋介石致命一击,也为解放军的胜利提供了宝贵的支持。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两兄弟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直到高龄才结束他们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