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时代的俄罗斯,其版图面积曾达到历史巅峰。除了将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沙俄鼎盛时期掌握着约2288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这一庞大的领土面积在全球范围内无出其右,堪称当时世界第一大帝国。
苏维埃俄国建立之后,沙俄遗留下的领土规模曾出现大幅缩水。这一变化令许多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的俄罗斯人心生不满。因此,重建苏联,恢复昔日广袤的疆域,成为当时苏俄政权的重要目标与核心任务。
历史给了苏联实现这个目标的机会。苏联成立之初,便将乌克兰、白俄罗斯及外高加索三国纳入其统治范围。二战期间,斯大林又通过东方战线的战略布局,成功吞并波罗的海三国、摩尔多瓦、芬兰部分领土以及波兰大片土地。
如此一来,二战后的苏联领土面积重新达到了约2280万平方公里,基本恢复了沙俄时代的疆域规模。长期以来,俄罗斯人的民族自豪感,很大程度上都建立在其版图的大小上,疆域的广袤被视为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
苏联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结构类似于联邦制国家。在加入苏联之前,这些加盟国就明确表示拥有自由进出联盟的权利。尽管如此,现实中谁都清楚,进入苏联相对容易,但要退出却极其困难。因此,苏联各成员国整体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直到解体的前夕才出现松动。
苏联解体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苏联的主体国家俄罗斯,不愿意继续带领这些“小弟”共同发展。无论是资源、人才还是经济总量,俄罗斯都远远领先其他14个加盟共和国。大量资金每年从俄罗斯流向这些相对落后的加盟国,令俄罗斯人极为不满。与其继续背负沉重负担,不如大家各自独立,自谋出路。
这场解体带来了喜忧参半的局面。那些具备一定资本或骨气的加盟共和国早就想独立自主,而缺乏资本、乐于依赖补贴的则不愿意分裂。无论如何,俄罗斯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想要独立行动的国家。但真正分裂之后,俄罗斯才意识到一个严重问题:虽然经济负担减轻了,但其领土面积也大幅缩水。
从2280万平方公里骤减至约1707万平方公里,缩水了520多万平方公里。有人调侃说,俄罗斯在一夜之间退回了彼得大帝时期的版图,这种陡然缩小让人难以接受。俄罗斯人一向以疆域的大小来衡量民族自尊心,这次损失对他们的精神打击极大。
特别是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的关键港口丧失,使得俄罗斯一夕之间失去了祖先历经300多年辛苦争取的战略要地。因而,这段时间里,俄罗斯人很难走出领土缩水带来的阴影。
除了领土缩减的打击外,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经历了剧烈变化。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格局让俄罗斯处于巅峰状态。苏联拥有全球最多的核武器,掌控十多个有影响力的盟国,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30多个军事基地。华沙条约组织能够与美国主导的北约抗衡。
那个时代的俄罗斯人,脸上常挂着自信的神情。然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战略地位急剧下滑。尽管军事力量仍位列世界前三,但其他领域则表现平平。
比如,几乎没有其他加盟国愿意继续听从俄罗斯的指挥,除白俄罗斯外,许多国家开始寻找各自的发展道路,其中不少加入了北约。此外,苏联在海外的30多个海军港口几乎全部被放弃,仅剩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港保持租借。这样的俄罗斯,国际影响力远不及过去,这种落差感极难弥补。
面对这种局面,俄罗斯著名思想家杜金提出:俄罗斯若非帝国身份,将一文不值。这种观点看似极端,但在许多深谋远虑的俄罗斯人心中,却有着合理的逻辑。
他们认为,昔日帝国的辉煌是不可轻易超越的象征,只要能恢复帝国时代的光荣,哪怕采取复古的手段也在所不惜。要实现帝国的辉煌,必然需要重新开疆拓土。然而,俄罗斯面临财政拮据,民众生活困难,谈何扩张疆域?
因此,搞钱成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当局的首要任务。这里就不得不提“休克疗法”——这个词如今已不陌生。前不久阿根廷新任领导人米莱就采用了这一方式,试图彻底改革国家经济,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休克疗法本质上是大刀阔斧地对经济进行深度调整,实施高强度经济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初期往往伴随剧烈震荡,就像阿根廷经历的那样市场极不稳定。但随着改革的推进,经济有望逐渐回稳。波兰、爱沙尼亚、玻利维亚等国正是依靠此法走出经济低谷。
但俄罗斯在执行休克疗法时,似乎只做到了“休克”二字。1992年至1996年间,俄罗斯的通货膨胀不但未能遏制,反而持续攀升,生产力下降,国内生产总值较解体前减少近一半,经济陷入严重危机。
所以,千禧年之前的俄罗斯经济状况极为糟糕。若非依赖丰富的资源出口,俄罗斯根本难以支撑下去,更别谈恢复昔日帝国的辉煌了。至于为何休克疗法在其他国家有效而在俄罗斯失灵,专业人士或许能给出更深入的解析。
个人认为,杜金等人思想较为陈旧,他们沉迷于过去的辉煌,难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俄罗斯的未来。如今的时代与昔日不同,单纯恢复帝国制度、扩张领土,已无法带来沙俄或苏联时代的荣耀。
在当代,扩大版图并非大多数俄罗斯人的首要目标。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让民众过上更好的生活,从而自然提升民族自信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很多人认为千禧年后俄罗斯经济回暖,已经具备开疆拓土、复兴帝国的基础。但地球早已成为“地球村”,全球经济紧密相连,任何国家都难以孤立发展。俄罗斯的经济复苏,实际上离不开其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当然,贸易是双向的,关键在于谁更依赖谁。这也是为何俄乌战争爆发后,许多专家断言欧洲离不开俄罗斯天然气,欧洲人会因此受冻。但现实并非如此,欧洲成功调整能源结构,避免了大范围能源危机。反观俄罗斯,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贸易策略、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经济将面临极大冲击。
我个人觉得,俄罗斯这一步走得过于急促,或许是“国师”杜金急于在有生之年看到理想成真,促使领导层仓促发动了这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