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艰苦的斗争中锻炼、成长、壮大
当清河区抗日根据地联成南北一大片后,为了适应新形势的斗争需要,组织了党政群工作团,迅速开辟新区工作,我党政军民领导机关移到广北、北隋、牛家庄一带。1940年10月,山东省委指示将原中共清河地委改为区党委,下划为清东、清西、清中三个地区和垦区工委。在青年工作方面,于1940年底在博兴县纯化镇召开第二次青年代表大会,成立了清河区青年救国总会。这次会议进一步总结了清河区三年来青年工作经验,并传达了省青救总会的任务。会上选举了夏戎同志为会长,王林同志任组织部长,高枫同志为宣传部长。1941年初,下面先后成立三个分会:王林(清东地委青委书记)任清东分会会长,杜之唐(清西地委青委书记)任清西分会会长,崔毅任清中分会会长(待查)。后又调赵国栋、于耿光两同志去清西分会工作;朱永顺同志调清东分会工作。各县、区、乡都配备了青年干部和儿童工作干部,如清西的王真(现在浙江省体委工作)、尹洛,清东的常玉,清中的孙玺玉,都是做儿童工作的。清河区工作的迅速开展,为度过最残酷的1941年到1943年的那个阶段的斗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的青年干部和广大青年,不仅在坚持平原的武装斗争和艰苦的反扫荡斗争中得到了锻炼与成长,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广大青年在建政工作中也起了不少作用。
青救会为了争取青年的民主权力,促进宪政,积极参加各级民主政权及各级参议会,把彻底实行民主政治,作为抗战青年的光荣任务。1940年秋成立了八个县的宪政促进会,并成立了清河区青年宪政促进会;到1940年底,清河区就有六百多名青救会员参加抗日民主政权工作,其中有专署级一人,县级四十六人,区级九十二人,乡级四百六十五人。
在直接参加和支援游击战争、反扫荡斗争的同时,广大青救会员,还积极参加了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改善了穷苦农民的生活,在这些活动中也壮大了青救会组织,扩大了青年统一战线。在青年宪政促进会的统一指导下,改选了不少乡村政权,动员青年参加各级政府,同时还作了部分的借贷救济工作。在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并推行了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创办了不少夜校、识字班、抗日小学。除此之外,还带动广大群众挖抗日沟,改造平原地形……各方面都作出了显著成绩。不管战争怎样残酷,清河区人民始终保持着高涨的抗战热情、顽强的斗志以及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其中,清河青年们的英勇斗争是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的,他们的确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支强大生力军。在斗争中,有无数优秀青年干部和青年群众献出了他们年轻的宝贵生命。如青年独立营营长朱志明同志(后任七师一团副团长,在1946年邹平北部反击战中牺牲,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寿光县青救会负责干部于萍同志,广寿边青救会负责干部徐海同志,垦利县青救会长王志颜同志,邹南县的青救会负责干部赵绍九同志。广饶县碑寺村的青抗先队长牛怀荣,遭敌枪杀后又扒去了心脏。桑科村的青年游击小组长燕致福和组员燕致秀、燕致玉遭敌活埋。以上这些在对敌斗争中光荣牺牲的青年同志只是千万青年烈士中的几位。至今,他们的英雄形象还铭刻在清河区人民的心中。
以上是关于抗日战争开始后清河区青救会的片断回忆。1944年初,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后改为渤海区,这一地区的广大青年,为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以及后来的解放战争,都继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作者:王林
内容来源《广饶文史集粹》
编辑:王春融
编审:孙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