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湘西地区,拥有悠久而传奇的历史。在民国时期,湘西地区匪患严重,大小土匪数量多达十万余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一状况才逐步得到遏制。泸溪县作为湘西的重要县城,曾是匪患的重灾区,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土匪头目杨云飞。他劫掠烧杀,无恶不作,是当地声名狼藉的大土匪之一,直至建国后被剿灭。
1950年,解放军416团开始对泸溪县的匪首杨云飞展开剿匪行动。杨云飞出生于湘西泸溪县潭溪乡,从小性格凶狠,十几岁便混迹绿林,四处设卡拦截羊群,频繁进行抢劫,成为当地一霸。21岁时,他曾参军,担任过国民党正规部队的班长,退伍后回到泸溪,先后任自卫大队分队长及潭溪乡乡长。他一方面是国民党政府的官员,另一方面却与土匪勾结,干着劫掠烧杀的勾当,既是官也是匪,身份复杂。
1949年,国民党暂九师副师长徐汉章招揽杨云飞,任命他为暂九师第三团团长兼第三营营长。尽管官职不高,杨云飞却名声远扬,性格刚烈,不容他人轻视。他带领匪徒十多年,残杀无辜百姓三十余人,焚毁周家寨、岩头山、杨斌庄、一都羊等二十多个村寨,烧毁民房三百多栋,抢走耕牛近两百头,掠夺粮食、衣物财物无数。泸溪民间甚至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能摸老虎须,莫近杨云飞;见了杨云飞,不死脱层皮。”形象地描述了他凶狠的恶名。
1949年9月,解放军挺进湘西,9月21日泸溪县城解放。杨云飞率匪徒盘踞大陂流一带,持续与解放军对抗。他以大陂流为根据地,带领三百余匪众活动于泸溪、乾城(今吉首市)边境及公路沿线,频繁抢劫解放军的辎重车辆和军用物资,多次致使解放军伤亡。1950年1月10日,杨云飞联合熊高宙、粱光湘、杨齐伍、李祥云、李子斌等匪首,率千余匪众埋伏于泸溪与乾城县交界的麻扎渔粱月亮滩,拦截由乾城县人民政府派出的48艘运送春节物资的船只,武装押运的解放军416团山炮营30名战士与匪徒展开激战。由于人数悬殊,解放军不敌,激战三个小时后,杨云飞等匪徒击毙24名解放军战士,成功抢走全部物资,气焰嚣张至极。
为了彻底剿灭杨云飞,1950年3月,解放军416团派遣机炮连向大陂流进攻。杨云飞获悉消息,迅速带匪众撤离大陂流,潜往小龙溪。解放军占领大陂流后,发动群众寻找引路人,连夜追击杨云飞。次日黎明,解放军刚冲入小龙溪,便与匪徒爆发激战。面对解放军强大火力,杨云飞率众退入村后深山密林,随即消失无踪。解放军仅缴获少量红鱼和盐巴,抓获十余名土匪。随后又分头搜捕村寨周边,抓获更多土匪,但杨云飞依然下落不明。由于不敢贸然深入密林,解放军押解被捕土匪返回大陂流。
因无法找到杨云飞,解放军416团决定派出代表与他谈判,争取其投降。谈判代表为副政委栗汇川,地点选在距大陂流十五里外的交通要塞松柏潭。1950年4月,杨云飞如约赴谈,但在谈判中态度傲慢,无诚意接受条件,最终谈判以失败告终。
同年4月,解放军416团从乾城县调集一个营及警卫连、机炮连,一同围剿杨云飞。杨云飞利用泸溪县与吉首市边境的险峻山林据守,多次与解放军展开拉锯战,激烈交火整整持续一天。次日,杨云飞将部队撤退至桌子坪附近数座山头,解放军紧随其后,抓获百余土匪,占领关键山头,双方继续对射,枪声不断,直到夜幕降临。
当晚,解放军向敌方山头发射照明弹,暴露了匪众位置,匪徒四散逃命。解放军随即吹响冲锋号,连续追击整整一夜,最终彻底击溃杨云飞部队,缴获大量战利品,逮捕百余匪徒。剩余匪徒分散潜逃,杨云飞本人也杳无音信。
之后,解放军分散驻扎并发动群众,广泛规劝搜捕杨云飞残余部队。多数匪兵先后归案,但杨云飞依旧下落不明。直到1950年6月下旬,一位来自乾城峒河的船老板向泸溪县公安局举报,称曾在常德德山船帮见过杨云飞,愿意带人前往抓捕。解放军剿匪飞行小组迅速赶赴常德,果真在德山河船上发现杨云飞,当场将其擒获,活捉归案。
1950年冬,泸溪县人民政府召开公审大会,杨云飞被依法枪决。至此,这个在湘西闻名遐迩的土匪集团彻底覆灭,湘西匪患由此得以根除。
参考文献:
《湘西剿匪》
《泸溪文史资料》
《湘西文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