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能登上世界舞台,曾一度成为全球重要力量,得益于甲午海战的胜利,这场战争让日本赢得了巨额赔款,成为了其历史上的“第一桶金”。然而,表面上的胜利并不能完全解释日本崛起的原因。事实上,日本成功地抓住了源自英国的工业化力量,为其后来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如果依然使用冷兵器作战,比如大刀长矛,那么即使清朝的战斗力表现不佳,打起来无论是日本还是英国,都可能会被中国击败。中国的历史,严格来说,是一部充满战斗的历史,且战法讲究大规模兵团作战,拥有极为丰富的战术经验。即使在元朝和清朝时期,战斗力也多依靠汉人来执行。对此有一定历史知识的人都会清楚了解,便不多做赘述。可工业化革命却带来了坚固的战舰和强大的火炮,哪怕武功再高,面对现代化武器,仍无法抗衡。日本抓住这一技术空隙,成功地完成了对中国的“弯道超车”。
更直白地说,自甲午海战起,日本已整整五十年未曾败给中国。即使在二战期间,日本遭遇了美国和苏联的双重夹击,依然并未感到对中国有太大恐惧。那时候的日本,尤其是精英阶层,难道真不怕中国吗?
一、从弯道超车到弯道摔车
广场协议之后,日本进入了所谓的“失落年代”,一年的失落变成了十年,十年的失落变成了二十年,直到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令其退居世界第三的地位,甚至如今,印度也开始盯上了这个位置,显示出对日本的挑战。
日本为何会如此失落?回顾当时的广场协议签署国,其中还有一个“难兄难弟”,那就是西德。由于日本和西德的飞速发展,导致美国、英国等国家的不满。在美国的主导下,广场协议开始着手压制这两个战败国。最终,日本被打压到几乎崩溃,而德国却挺过了这一关,并成功整合了欧盟。那么,德国为什么能够挺过来,而日本却未能走出困境呢?
关键在于德国抓住了苏联解体的历史机遇,顺利完成了东西德的合并。可以形象地理解为,西德的经济泡沫正好为东德的重建提供了启动资金,西德的大规模投资帮助东德摆脱了落后,开启了经济腾飞的阶段。这是德国成功的关键。再看看日本,是否具备同样的条件呢?答案是:有!尤其是在日本对中国进行大量投资的时代,可以说中国成为了日本产业转移的“承接地”,这种现象在上世纪80、90年代尤为显著。正因如此,日本甚至提出了“雁形发展理论”,即让日本做“雁头”,其他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做“身躯”,这种格局显然低估了中国的潜力。
这并非是空穴来风,事实上,1990年代,日本曾大量投资中国,目的就是把中国当作全球制造业的低端承接者。然而,中国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展现了巨大的潜力。这种以“雁形理论”捆绑中国的发展,最终注定是失败的。
日本的错失在于它无法承认中国是潜龙,而非“低端产业”的代表。过于轻视中国的实际潜力,使得日本的崛起显得格外自负和短视。
于是,日本进入了“弯道摔车”的阶段,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其汽车产业。虽然日本曾在氢能源汽车技术上取得领先,2019年时,日本拥有全球83%的氢能源专利,但中美两国却选择了电动汽车路线,最终让日本的技术投入白费。为啥?因为中国和美国的经济体量以及全球影响力远非日本可以比拟,且它们拥有相对的政治和市场优势。因此,日本的研发投资最终被中美主导的电动汽车浪潮所淹没,所谓的技术优势也变得毫无意义。
更广泛地看,类似的例子不止于此。无论是互联网时代,还是智能手机的革命,日本都因错失发展方向而逐步被边缘化。步步错失让日本的经济和技术发展陷入了不断的困境。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没有足够的力量与中美竞争,更是因为它没有及时调整战略,最终失去了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
二、日本最高面额纸币上的那个人
那么,为什么日本在这场经济竞争中始终不怕中国呢?其实,背后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因素在影响着日本的思维方式。日本为什么一直不将自己视作“亚洲国家”?这一点通过其最高面额纸币的图案可以看到端倪。这张纸币上的人物,是福泽谕吉——一位19世纪的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提倡的“脱亚入欧”理论,曾深刻影响了日本的发展方向。
1885年,福泽谕吉在《时事新报》中提出了“脱亚论”,他认为虽然日本地处亚洲,但其文化与精神已经与亚洲的“固陋”割裂,应该向西方文明靠拢。这一思想奠定了日本“脱亚入欧”的文化基础,直到今天,日本的最高纸币上依旧印着他的肖像,而非日本天皇。这种深刻的文化自我定位,似乎意味着日本始终没有完全认同自己作为“亚洲的一部分”。
实际上,“脱亚入欧”反映的是日本自我认同上的巨大裂痕。在面对中国崛起时,显然日本从未真正理解西方崛起的内在动力。西方的崛起,实际上是工业革命、技术突破的结果。若是东方能够掌握这些技术,那么中西的差距自然会消失,狮子与老虎的较量便不可避免。
然而,日本依旧未能认识到这一点,甚至一度排斥东方的文化与历史,企图将自己定位为“西方的一员”。这也导致了日本的自我分裂,失去了在全球发展中的主动权。
总结来说,日本不怕中国,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它的文化自卑与极端反应。就像过去全面侵华、珍珠港事件、二战后的快速崛起等历史,都是源于这种不自信的文化心态。而这种内心的不安,最终导致了日本走向极端。
至于中国,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希望在未来的道路上,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始终保持着远大的视野和无畏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