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211年起,成吉思汗便对金国发起了持续的军事攻击。在双方的首次交锋中,蒙古骑兵迅速突破了金国的长城防线,在野狐岭和浍河堡等地击溃了金国的精锐部队,并将金国的首都中都包围。然而,蒙古军缺乏必要的攻城器械和经验,未能攻破这座城市。到了1211年末,成吉思汗无奈撤军,准备为下一次进攻做准备。
到了1212年秋,成吉思汗再次带领大军围攻西京(今大同)。金国的西京留守抹尽忠顽强固守城市,让蒙古军无法攻克。此时,金国派遣左都监奥屯襄带领援军赶来救援,成吉思汗在墨谷口设下埋伏,巧妙引诱金国军队进入圈套,最终奥屯襄的军队全军覆没。尽管如此,成吉思汗在之后的围攻中仍然未能拿下西京。期间他也不幸受伤,因而再次被迫撤回北方。
从西京保卫战可以看出,金国当时依然是一个强大的对手,野狐岭一战并未对金国造成致命打击。尽管金国遭遇初期挫败,但其继续顽强抵抗,蒙古军队难以一举攻破。然而,金国的腐化和内部分裂问题却逐渐显现,国君缺乏雄心壮志,朝廷大臣则争权夺利,未将抵抗蒙古南侵视为首要任务,错失了多次反攻的良机。
如果观察金国的地理位置,会发现其西北和东北的边境与蒙古接壤。在蒙古军队南征之际,金国完全有机会调动东北的女真人进攻蒙古本土,以分散蒙古的兵力。然而,在1211年蒙古第一次大规模进攻金国时,金国将大量兵力调往关内防守中都,导致东北地区的防线变得脆弱。就在此时,东北的契丹人开始在耶律留哥和耶律的哥的领导下发动反抗金国的战争,人数多达十万。
1212年,成吉思汗派兵进攻金国东北地区,耶律留哥最终投降了蒙古。金国派遣大军进攻耶律留哥,然而成吉思汗则派军队去辽西作战,成功击败了金军。1213年,耶律留哥自立为王,建立了“东辽”政权,成为蒙古的附庸。这一切表明,金国的东北地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动荡,金国此时无力调动更多兵力去应对蒙古的威胁。
金国的腐化导致了契丹人反叛的决心加剧。自金国灭辽后,虽然金国试图笼络契丹上层贵族,允许许多契丹人进入朝廷为官,但对契丹底层人民却实施了严格的压制政策。金国将大量契丹人迁徙到辽东,并实施监控管理,每户契丹人必须由两户女真人负责看管。在极端情况下,金国甚至对契丹人进行屠杀。这种民族压迫政策导致契丹人纷纷反抗,要么寻求重新归附西辽,要么选择集结起义。许多契丹人不堪压迫,开始流亡到草原上,与蒙古人逐渐融合,带去了先进的技术、政治经验以及高水平的文化,促进了蒙古部落的迅速进步。
1213年,成吉思汗在养伤后,再度对金国发起猛烈进攻。蒙古大军迅速攻占多个城市,最终进入妫川(今河北怀来)。金国派遣术虎高琪驻守镇州,并且派遣完颜纲带领10万大军增援缙山。若这两名将领能默契配合,蒙古军队攻破长城防线必然非常困难,但由于二人心存猜忌,在蒙古军猛烈进攻时,他们并未及时协作,最终导致金国大军溃败。
蒙古军队一路追击,直到居庸关,金军竭尽全力防守,然而蒙古骑兵的行军速度极快,金军还未能有效部署,蒙古军已经突破了五回岭,攻占了易州。接着,成吉思汗带领主力部队绕回金军的后方,对金军实施南北夹击。一个夜晚,蒙古军队突然袭击金军营地,金鼓之声震天而起,金军未曾醒来,蒙古军队便冲入阵中,场面极其混乱。最终,居庸关被攻破,蒙古军队再度进入华北平原。
成吉思汗随后派遣客台、哈台等将领带领军队继续围攻中都,其他军队则分为三路,扫荡金国北方。蒙古军从1213年持续到1214年,在河北、山西、山东和河南等地攻占了大量城市,史称“河北郡县尽拔”,唯独中都等十一座城市未被攻克。
直到1214年3月,金宣宗派遣使者向蒙古求和,愿将其女岐国公主嫁给成吉思汗,并赠送金帛、童男童女五百、马三千匹,蒙古军队这才开始撤退,满载而归。
然而,金国并未趁此机会恢复控制。蒙古撤军后,金国急于平定耶律留哥,派遣蒲鲜万奴领兵进攻。金军的战斗力已经大幅下降,面对耶律留哥的进攻显得力不从心。1214年,耶律留哥成功击败金军,蒲鲜万奴只得退守辽阳。
冬季时,成吉思汗派遣木华黎进攻辽东,大部分金军选择投降,蒙古军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了辽东。1215年,木华黎围攻北京(今辽宁宁城县),此时金国的局势更加动荡,金军内讧不断,宣抚使奥屯襄被杀,元帅寅答虎则投降蒙古。随后,蒲鲜万奴在东北自立,建立了“东夏”政权。
金国的龙兴之地已经沦陷,曾被视为“天下之中”的中都,最终也变成了北方的一座孤城。虽然中都城内依然驻有大量军队,但由于周边地区被蒙古军扫荡,经济已濒临崩溃,粮草供应严重不足。金国在通州调集粮草进行救援,但经常遭到蒙古军的劫掠。此时的中都,已难以维持长久。
1214年,金宣宗决心南迁至开封,这一事件被称为“贞祐南迁”。在迁徙过程中,金军中的游牧民族军队叛变,投降了蒙古。成吉思汗趁机发动进攻,第二年,蒙古军便攻陷了中都城。
与此同时,西夏也在背后搅局。1211年,西夏的李遵项政变上台,改变了原有的“附金抗蒙”策略,转而支持蒙古攻金,借机掠夺财富、扩张领土。然而,由于西夏国力薄弱,其出兵进攻金国的战斗几乎全数失败。金国试图与西夏改善关系,但李遵项加大了对金国的军事压力。西夏的屡次进攻不仅未能为其带来任何利益,反而导致国力更加衰退,百姓困苦,政局动荡。
在金国南迁后,北方形势发生剧变,金国不仅失去了东北的控制权,还丧失了黄河以北的大片领土。虽然蒙古在华北尚未占领城市,但其对华北的洗劫使得金国的控制变得岌岌可危。蒙古撤退后,河北一带的汉族豪强开始武装自保,纷纷建立堡垒。随着金国统治的衰弱,这些豪强逐渐成为地方军阀,许多最终投降了蒙古,成为蒙古的“世侯”。
在这样的背景下,金国的防线已经不再坚固。过去的长城防线已无法阻挡蒙古的进攻,金国只能依靠重新建立黄河防线来保卫自身。在接下来的十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