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元帅去世后,毛主席曾如此评价他:“罗荣桓的品格,可以用十句话来概括:无私利,不专断,抓大事,敢用人,提得起,看得破,算得到,做得完,撇得开,放得下。”这番话中,毛主席高度肯定了罗荣桓的品德和能力。而更值得深思的是,毛主席接着说:“同我一辈子共事的人,只有罗荣桓。”这一句不仅是对罗荣桓的独特评价,更为人深感震撼。那么,毛主席为什么会这样说呢?难道其他九位元帅与毛主席的关系没有达到如此深厚的程度吗?
事实上,毛主席的这句话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在十大元帅中,除了罗荣桓,其他九位元帅都曾经在某些时期与毛主席发生过意见上的分歧或矛盾,甚至反对过毛主席的决策。不过,历史已经证明,毛主席的领导才是最终正确的,九位元帅也都逐渐认识到这一点,最终重新团结在了毛主席的周围。
我们接下来就来回顾一下这九位元帅与毛主席的分分合合。
朱老总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自井冈山会师以来,朱老总和毛主席就一直是亲密无间的搭档,几乎没有过任何冲突。但实际上,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在1929年的红四军“七大”会议上,朱毛之间曾经爆发过激烈的争论。事发时,中央特派员刘安恭提出,红四军的“前委”过于权力集中,建议将军事权力交给“军委”。这个建议得到了朱德等人的支持,但毛主席坚决反对,认为这会削弱党对军队的领导。在接下来的会议上,朱德和毛主席分成了两个派系,最终朱派占了上风,撤销了毛主席红四军“前委书记”的职务。毛主席因此愤然离开了红四军。此事之后,陈毅专程去向中央汇报,周恩来经过慎重思考,认为毛主席的做法才是正确的,于是派人将毛主席请回来。通过这件事,朱德逐渐意识到毛主席的远见与判断是对的。从此以后,朱德再也没有与毛主席发生过分歧,并且坚定地支持毛主席。后来,朱老总曾对张国焘说:“就是把我劈成两半,也割不断我和毛泽东的关系!”
彭老总
毛主席曾在庐山会议上对彭德怀说:“我们两人在历史上是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彭德怀则提出可以五五开,毛主席坚持“三七开”。这种说法虽然有些气话成分,但的确也反映了两人之间的矛盾。彭德怀性格刚烈,的确与毛主席发生过几次较大的冲突。比如在百团大战中,彭德怀没有完全贯彻毛主席提出的游击战策略,且在未经中央批准的情况下便发动了战役,这让毛主席产生了不满。在1945年的“华北座谈会”上,彭德怀受到了毛主席的严厉批评,二人展开了一场大辩论。不过,这次争论最终没有像庐山会议那样破裂,毛主席和彭德怀都做了自我反思,最终平息了这场风波。
林彪
林彪与毛主席的关系更为复杂,早期林彪甚至在井冈山时期公开质疑毛主席的战略,认为“红旗还能打多久”,并对红军的前途感到悲观。毛主席特地写信给他,阐明中国革命的光明未来。此外,在长征期间,林彪对毛主席的军事指挥提出过质疑,甚至建议换由彭德怀指挥。毛主席对此极为愤怒,在一次会议中怒斥林彪:“你是个娃娃,你懂得什么!”但随着战争的推进,林彪逐渐认识到毛主席的领导才是正确的,并在随后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成为毛主席的重要支持者。
刘伯承
刘伯承的经历也充满了转变。作为四川军阀出身的他,在刚回国时对毛主席提出的游击战术表示反对。1932年10月召开的宁都会议上,他批评了毛主席的游击战策略,认为这种战术已经不适合当时的红军了。甚至在会议上,毛主席被撤销了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不过,经过多次战斗的洗礼,刘伯承意识到毛主席的战略才是正确的,最终转而支持毛主席,并在遵义会议上投下了支持毛主席的重要一票。从此,刘伯承成为了毛主席坚定的支持者,并在之后的革命中立下赫赫战功。
贺龙
贺龙与毛主席的关系则相对平稳,虽然他与毛主席认识得较晚,但两人始终保持着相互敬重的关系。贺龙于1936年10月带领红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开始与毛主席合作。可惜,在随后的运动中,贺龙因遭遇批判而不幸去世。尽管如此,贺龙从未与毛主席产生过严重的冲突。
陈毅
陈毅与毛主席的关系也经历过波折。早在红四军“七大”会议时,陈毅便未站在毛主席一边,导致毛主席感到失望。此后,陈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亲自去请毛主席重返红四军,毛主席也最终同意。自此,陈毅再也没有反对过毛主席,始终在各大斗争中坚定地支持毛主席。
罗荣桓
罗荣桓从秋收起义开始便跟随毛主席,始终是毛主席信任的重要政工干部。无论是在战斗中,还是在日常工作中,罗荣桓始终紧跟毛主席的步伐,支持毛主席的每一个决策。毛主席非常信任他,以至于在罗荣桓去世时,毛主席深情地说:“同我一辈子共事的人,只有罗荣桓。”
徐向前
徐向前和毛主席的关系也有波动。在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徐向前首次面对了考验。张国焘的分裂行为让徐向前一度站在了张国焘一边,尽管毛主席对此感到失望,但他理解徐向前的难处。后来,徐向前也逐渐认清了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并在战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聂荣臻与叶剑英
聂荣臻和叶剑英都是传统的军人出身,最初对毛主席的游击战术持反对态度。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和教训,他们最终认识到毛主席的正确,坚定地站在毛主席一边,成为了毛主席的重要助手。
总结来说,这九位元帅与毛主席的关系,经历了从反对到认同的过程,正如后人总结的那样:毛主席的领袖地位并非天生,而是在革命的不断磨砺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毛主席的伟大,并心甘情愿地跟随他走向胜利。
(参考资料:《毛泽东与十大元帅》《十大元帅轶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