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培养过5名元帅6位大将,晚年悔恨:若不犯错,我就是元帅之首
创始人
2025-09-22 13:01:25
0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真诚地邀请您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这样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与分享,还能第一时间获取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人生中充满了各种选择,选对了往往皆大欢喜,若选错了则可能彻底改变人生的轨迹。

1927年,张发奎家中突然迎来了一位重要客人——共产党最高领导人之一的周恩来。周恩来亲自登门拜访,言辞恳切而真挚:“蒋介石称帝的野心已昭然若揭,然而国家的危机依然没有解除。我们党仍将为了全国的解放不断奋斗,您是否愿意加入共产党,与我们携手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而努力?”

听着眼前这位男子的真诚邀请,张发奎的内心激起了波澜。他多么渴望看到祖国解放的那一天啊!但眼下蒋介石已不可靠,共产党真能依赖吗?几经犹豫,他未能立刻给出明确答复,周恩来只得带着遗憾离开。

多年以后,张发奎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总是满含悔恨地责备自己:为何没做出正确选择?若是如此,他至少也能成为一名元帅。

1927年,国民党内部矛盾激化。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发动反革命政变,枪口指向共产党人,中国陷入血雨腥风。

国民党军队挥舞着武器在街头张扬气焰,共产党则遭遇突如其来的背叛,被迫四处躲藏,普通百姓行走街头也如履薄冰。

这一幕给张发奎带来巨大震撼。街上鲜血横流,有的是共产党人,有的是无辜的百姓,都是同胞的鲜血!他的心中涌起无尽愤怒。

孙中山先生曾倡导民主、民生与民权,但蒋介石却走向独裁之路,妄图爬上人民的头顶。

此前,张发奎受孙中山的知遇之恩,始终视国民党为誓死效忠的阵营,三民主义深深烙印在他骨血里。然而他忽略了,每个领导人都是独立个体,孙中山值得追随,不代表继任者同样值得。

蒋介石掌权后,野心逐渐显露,张发奎却依然信赖他,虽然两人政见不合,但他没有动摇。

然而这次事件如同一记响亮耳光,狠狠地打在张发奎脸上,仿佛在嘲笑他的识人不清。

蒋介石还假意辩解:“外面的那些人实在太过分,天天搞运动,扰乱社会秩序。”

对此,张发奎再也不愿相信蒋的谎言。

正值此时,汪精卫向他伸出橄榄枝。汪精卫提出讨伐蒋介石,南京与武汉国民政府彻底分裂。

汪精卫心思缜密,早已察觉张、蒋二人关系紧张,此次邀他入伙,正是好机会。张发奎也没多想,觉得既然蒋介石不行,那就推翻他,扶持其他人,于是跟随汪精卫转至武汉国民政府,正式开始讨伐蒋介石。

他未曾察觉,这一步已经悄然决定了他人生轨迹的雏形。

张发奎投靠汪伪政府的消息很快传到共产党耳中,令他们心情复杂,因为不久后,共产党即将发动南昌起义。

1927年7月12日,汪精卫叛变。蒋介石的追杀尚未止息,共产党又陷入武汉国民政府“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高压风险。

作为国民党左派将领,张发奎过去曾给予共产党极大支持。虽然他背叛了共产党,加入汪精卫阵营,却从未真正执行汪精卫下达的追杀共产党命令。

共产党是否还能信任他?党内对此展开激烈争论。

7月20日,聂荣臻、叶挺、邓中夏等在九江密会,讨论南昌起义是否应当发动。

大革命失败令共产党遭受重创,张发奎的态度显得尤为关键。

虽有人认为他心系国家,但经过商议,党内决定不能再冒任何风险,最终放弃依赖张发奎。

幸而他未阻止共产党行动。

叶挺、贺龙率第二方面军出征南昌,张发奎并未追击,而是南下广州与李济深纠缠。

在没有他的阻挠下,八一南昌起义顺利展开,中国革命迈向新转折。

其实,共产党仍然认为张发奎可能争取过来,甚至派周恩来亲自前往劝说他加入。

张发奎身上到底有什么魅力?不只共产党和汪精卫争抢,连蒋介石都对他忌惮,却不愿轻易除掉?这都要从他的过去说起。

张发奎出身广东一个小村庄,偶然加入粤军,自此踏上充满坎坷的军旅生涯。

或许因幼时亲历生死,他在战场上表现出无所畏惧的英勇,加上军校系统学习,逐渐屡建战功,迅速晋升为国民党高级军官,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人物。

他还是个乐于助人的领导者,将多年军事理论与实战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部下。

叶挺、贺龙等共产党的重要成员,皆曾受其教导,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军事人才,为我党培养了不少优秀将领。

1926年北伐作战中,广州革命军势如破竹,但在汀泗桥遭遇坚固防守。

汀泗桥地势险要,三面环水,背靠山脉,极难攻破。吴佩孚想借此拖住敌军。

久攻不下,张发奎按捺不住,亲自率三十五团和叶挺独立团奋勇冲锋,誓破坚关。

叶挺手下多是共产党人,他们在张发奎师长的带领下视死如归,浴血奋战,冲破铁桥。虽伤亡惨重,但终获胜利。

这场胜利令张发奎倍感信心,见识到共产党人的拼劲,尤其对叶挺印象深刻,决意在第二次北伐中继续重用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将领。

叶剑英也是张发奎麾下重要部将,当时仍在国民党阵营,跟随张发奎参加北伐。

张发奎见他好学,亲自授课,传授指挥技巧。

叶剑英表现出色,多次英勇作战,甚至赢得蒋介石青睐。

戏剧性的是,这位出自张发奎麾下的将领,最终选择了与师傅完全不同的道路。

四一二政变后,叶剑英深感国民党的道路不通,毅然投身共产党,后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成为十大元帅之一。

而张发奎却因未能识局,最终湮没于历史尘埃。他与共产党的关系可以说颇为深厚。

1927年之前,张发奎与共产党一直保持着良好往来。

1924年大革命如火如荼,成为张发奎与共产党结缘的关键时刻。

尽管国共合作表面和睦,但少有国民党军官真正接纳共产党人。

张发奎则例外,这位勇猛将领对共产党极为包容,只要是爱国救国者,他都欢迎。

因此,他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成了吸纳共产党党员最多的地方。

这让共产党看到了争取他的希望,虽然他并不认同共产主义理想,却一直尊重并包容共产党人。

作为国民党左派,蒋介石上台后,他极不赞同蒋对共产党的残酷打压,多次在公开场合让蒋难堪。

张发奎此时已是军中赫赫有名的“铁将军”,人人敬重。蒋介石虽心怀不满,却不敢轻易对他下手。

如此敢爱敢恨、文武双全的人才,未能加入共产党令人扼腕叹息。共产党也一直感念他的包容与帮助,态度十分友好。

然而,张发奎始终忠于国民党,却被蒋介石一再辜负。

蒋介石消极抗日,意图专制独裁,年轻时接受三民主义教育的张发奎怎能容忍?这无异于践踏他的信念。

双方矛盾激化,蒋介石开始对他百般刁难:“你喜欢打仗?我偏不让你上战场。”

权力逐渐被削弱。

日军侵占东北,张发奎与无数爱国者一样愤慨,主动请缨前往抗击倭寇。

蒋介石虽未明言拒绝,却禁止财政拨款支持,令张发奎怒斥其自私。

八一南昌起义期间,张发奎的“不作为”引发国民党及蒋介石怀疑,认为他早已投向共产党。

他的内心苦涩难言,忠诚难获认可。

但在右派眼中,他确实在暗中支持共产党,只是他自觉是为抗日。

后来,日军侵略日益肆无忌惮,张发奎才得以重返战场,参与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等大战。

此时,他功绩卓著,培养出五名元帅、六位大将,抗日战绩辉煌,称得上英勇伟大的护国将军。

那么为何他晚年只能在香港流泪,满怀悔恨?

抗战胜利后,国内解放战争展开。若此时张发奎选择归顺共产党或隐退,都能得到较好结局。

然而,他性格中带有逃避倾向,年少时不敢面对亲友离世,长大后不敢承担转变阵营风险,中年不敢承认失败。

他仿佛中了魔咒,一定要为国民党的失败找个出气筒,彻底倒向蒋介石,把共产党当敌人,频频与共产党交锋。

尽管蒋介石仍不信任他,不让他参与主战场,他依然固执地反对共产党,极力抹黑我党的功绩,类似事迹数不胜数。

甚至连共产党人都不理解:蒋介石为何边缘化这位有才能的将军,他明明能报效国家,却在国民党中蹉跎岁月?只有他自己清楚原因。

最终,国民党败退台湾,蒋介石才想起这位昔日猛将,任命他为“风光”的陆军总司令。

张发奎虽然习惯军中生活,但并不精于政治。国民党连连败退,陆军总司令地位如同街头老鼠,人人喊打。

他常说:打仗才是我的本分,在政治漩涡中挣扎让我迷失自我。蒋介石的做法令他心灰意冷,决定退出政界,隐居香港。

1955年9月27日,全国欢庆首届新中国授衔仪式在北京举行。

远在香港的张发奎翻看报纸上熟悉的面孔,手指缓缓划过贺龙、叶剑英、徐向前……这些曾是他的部下,皆获元帅、大将军衔。

心中百感交集,既羡慕又悔恨。

多年沉默后,他终于吐露心声:若当初没犯错,他本该是元帅之首。

可惜往事难以重来,只剩无尽伤感。

我党虽念及他抗日功绩,晚年未让他过于凄凉,但人总需为过错承担代价,他的名字再难如开国元帅般流芳百世。

一念之差步入此境,望诸君面对重大抉择时务必慎重,即便选错,也不可执迷不悟。

相关内容

实拍御林军死忠看台高喊“跟...
实拍御林军死忠看台高喊“跟丫死磕”
2025-09-21 20:42:33
象棋世锦赛上海嘉定开幕,霍...
世界象棋锦标赛和上海杯象棋赛嘉定开幕。霍震霆主席:象棋推广要靠年轻...
2025-09-21 20:41:55
2025沅江市首届桨板水上...
华声在线9月21日讯(通讯员 李珊 全媒体记者 赖泳源)9月21日...
2025-09-21 20:41:15
原创 ...
要用温柔的心对待这个世界,这样,世界才会温柔地回应你,展现出它最柔...
2025-09-21 20:34:10
原创 ...
两晋之交,北方局势动荡不安,爆发了著名的“永嘉之乱”,而南方则相对...
2025-09-21 20:33:45
原创 ...
关于周朝国号为何叫“周”,唐代学者张守节在注释《史记·周本纪》时提...
2025-09-21 20:33:37
讲述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厚重(...
西夏绿釉鸱吻。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西夏鎏金铜牛。  银川...
2025-09-21 20:33:23
原创 ...
蒋介石在大陆时期,手下的“五虎上将”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著名军事集团...
2025-09-21 20:33:09
原创 ...
栖霞,作为全真教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长春子丘处机的故乡,历史上与丘...
2025-09-21 20:32:59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将迎来一场规模盛大的纪念活动,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
原创 林... 北宋末年所谓的 “80 万禁军” 虽在《水浒传》中被反复提及,但这一数字更多是文学渲染,实际战斗力与...
本周四开始报名!2025汕头马... 近日,记者从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获悉,2025汕头马拉松将于12月14日(星期日)上午7:30在...
原创 6... 在1964年,特赦后的末代皇帝溥仪踏上了南下之旅,开始了他与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等昔日的国民党将领...
原创 他... 《——【·前言·】——》 隋末乱世,群雄并起,一位南朝皇族后裔萧铣,在江陵孤注一掷,自立为帝,妄图复...
【民建先贤(13)】孙晓村:坚... 孙晓村(1906-1992),浙江余杭人。1949年参加民建,历任民建全国会务推进委员会委员、常委,...
原创 东... 东吴王位之争是中国三国历史中的一件极为重要的政治事件,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东吴国。该事件的具体背景可追溯...
原创 中... 文|探古论今人 编|探古论今人 “突厥化”一词,指的是某个区域或族群在历史进程中,受到突厥民族...
原创 为... 说起中国近代史上被割走的土地,沙俄和后来的苏联,绝对是绕不开的名字,留下的伤疤也最深。 时间倒回19...
原创 朱... 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在精心培养下去世,年仅38岁。朱标的离世,毫无疑问成为了明朝历史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