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636年,直至1912年横扫历史舞台,历经276年,先后涌现出12位皇帝。在这两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大清王朝经历了荣华富贵与衰败沉沦的交替。这个王朝不仅奠定了中国的领土格局,还使中国成为了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清末时期,人口接近4亿,然而在清朝初期,竟然不足1亿。当最后一位皇帝宣布退位,标志着大清王朝的终结时,工作人员打开国库,目睹了震惊世人的一幕,雄厚的国库中,翻找多时竟只找到区区10银元。如此惨淡的景象,让人不得不感叹这国的灭亡一点也不冤屈。
众所周知,国库充盈的财富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经过200多年的封建统治,积累下来的财富到底去向何处?如此庞大的 populace 如何在税收的支撑下,似乎不会神秘消失。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清朝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地赔款使得伟大的国家痛失良机。尤其在1960年,英法联军肆意侵入圆明园,掠走珍贵无比的宝物,能够带走的全都装船而走,不能携带的也遭烈焰吞噬,晚清的财富究竟是怎样的富饶可见一斑。
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清朝的弱势尽显无遗,背后有西方列强默默支持的日本以现代化的武器对抗清朝的相对落后,北洋水师被认为是亚洲最为强大的海军,结果却在战斗中遭遇全军覆没,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虽败犹荣,清政府却不情愿地与日本签署《马关条约》,大量银两被日军用轮船运往日本。这一胜利更是令列强们看到了中国充裕的财富与清军的无能,进而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
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席卷而来,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慈禧太后竟然成为了最早逃跑的退役军官,清军尚未打几枪便选择了投降。最终,清政府不得不与11个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这次又是一场割地赔款的悲剧,赔款高达4.5亿两白银,加上利息,总计达9.8亿两。历代累积的财富,就此被列强掠夺殆尽。
在古代,皇帝和皇后去世后,通常会依照传统埋葬大量珍宝,尤其是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那些高贵和奢华的生命体,她在去世时也带走了许多金银财宝,伴随她长眠于地下。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金银再多,面对巨额债务和慈禧的奢靡挥霍,都是杯水车薪。
在晚清时期,慈禧对光绪帝的操控使她成为实权者,她的决策深刻影响着晚清的命运。由于国力的相对落后,以及西方列强的侵犯与掠夺,清政府一再退让,签署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割让土地和赔款,最终导致国库的财富被掏空。国库里只有10银元的荒谬景象,也是情理之中。
财富在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对一个国家而言,更是基本的保障。清朝国库的盈亏是其兴衰的真实写照。因此,大清的覆灭根本不是冤屈。经济发展是国家繁荣的基石,个人成长同样离不开财富的保障,故而……该学习时便专心于学业,该工作时就努力投身工作,不断朝向我们共同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