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露寺》中,东吴的“乔国老”有一段极具韵味的唱词,将刘关张赵四兄弟赞美为四朵金花:“刘备本是靖王的后,汉帝玄孙一脉(莫)流。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皆(摘)愁……他三弟翼德威风有,丈八蛇矛(苗)贯取咽喉……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他四弟子龙常山将,盖世英雄贯九州。长坂坡、救阿斗,杀得曹兵个个愁。”
在这段词中,不仅称赞了刘备的帝王血脉,还提到刘关张赵四兄弟的英雄气概。历史上是否真有“桃园三结义”,赵云是否真的是刘备的“四弟”,这些问题暂且搁在一边。今天我们的话题聚焦在建安十三年,当阳长坂之战中,除了张飞以外,还有谁能像他一样在水断桥喝退曹操的大军?
无论是根据《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来寻找答案,我们都会发现一个遗憾的事实:在刘备的阵营中,除了张飞,其他任何人,包括关羽和赵云,都无法做到那种壮举。而这其中,我们不得不提及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人物,而《三国志》里并没有这样的记载。
在我们揭晓这位高人之前,不妨先分析一下,曹营中的关羽和赵云,为什么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可怕。
为了让这个问题更具趣味性,我们今天的讨论主要围绕《三国演义》,正史仅做少许补充。而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有时候也显得十分无奈。许多人都希望从他身上捞取战功,甚至连一些小人物也想借机挑战他——和关羽交手,无论输赢,至少能在历史上留个名字。毕竟,被关羽斩杀,甚至被擒拿,也比默默无闻地死于床榻要好得多。
三国时期有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吕布被誉为天下第一猛将,除了张飞之外,几乎没人敢主动挑战他。吕布死后,关羽的声名大噪,但却成了曹营诸将竞相追逐的目标。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虽然守关的将领们看似并不强大,但他们依然敢和关羽一较高下:“孔秀退入关去,鸣鼓聚军,披挂上马,杀下关来;孟坦出马,轮双刀来取关公;韩福闪在门首,尽力放了一箭,正射中关公左臂;卞喜暗取飞锤,掷打关公;王植拍马挺枪,径奔关公;秦琪大怒,纵马提刀,直取关公。”
《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这些,表明曹营的将领们并未因关羽的斩将之威而对他产生畏惧,反而每个人都希望能借此一战,迅速成名。
尤其是夏侯惇,他更是狂妄自信:“我特来擒你,献与丞相发落!”在夏侯惇看来,关羽不仅可以击败,甚至还可以活捉。
我们从《三国演义》细读可以发现,夏侯惇之所以如此自信,并非完全无知,而是基于他们在土山之战中的接触。那时,关羽被夏侯惇缠住,未能顺利突围,这也是他最后投降曹操的原因之一。
即使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营的将领们依然不服气。庞德作为先锋驰援襄樊时放言要挫关羽三十年身价,徐晃甚至开出了千金悬赏,鼓励手下将关羽斩首。这些都表明了曹营诸将对关羽的无畏与挑衅。
当曹营九将出现在长坂桥前时,他们对关羽的实力心知肚明,尤其是夏侯惇,他曾多次与关羽单挑并未落败。虽然这些将领们明白关羽并非不可战胜,但对抗关羽的难度和风险,使他们不敢轻易出手。
在他们眼中,击败关羽不仅能立下赫赫战功,还能得到丰厚的奖励。因此,关羽被视为一个巨大的挑战,而非难以逾越的屏障。
而另一边,曹营诸将对赵云的关注则明显较少。赵云并未像关羽那样名声远扬,因此曹营将领们并不太重视他。在长坂桥上,曹营的将领们并未对赵云表现出过多的忌惮。
事实上,曹营诸将追赵云,除了张郃外,几乎没有其他能和赵云匹敌的高手。张郃曾和赵云在穰山之战中交锋,赵云凭一招轻松击败了他。而这次追击赵云,张郃并未占到太大便宜:“云更不答话,挺枪便战。约十余合,云不敢恋战,夺路而走,背后张郃赶来。”
如果赵云未能及时脱困,张郃的追击无疑会是致命的,但赵云依靠巧妙的骑术和机智最终脱险。曹营的大将们虽然都在追击赵云,但没有一个人真正对赵云感到畏惧,因为他们对赵云的了解远不如对关羽的深入。
相比之下,张飞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他自建安三年起便跟随刘备征战,早已是曹营将领们熟知的劲敌。更重要的是,张飞豪放的性格以及在曹营中打下的声誉,使得曹营将领们对他有所忌惮。“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关羽曾这样形容张飞,这种言辞让曹营的将领们对张飞产生了极大的敬畏。
在长坂桥前,曹营九将虽然个个都心怀忌惮,但却都不敢主动出手迎战张飞。他们清楚,若不听从曹操的命令,贸然与张飞交手,最终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与张飞的声名相比,关羽和赵云的威胁感要低得多。而在刘备的阵营中,除了张飞外,唯一能在长坂桥前凭借“断桥”喝退曹军的,或许只有一个人。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
熟悉三国史料和小说的读者大概会微笑着想,诸葛亮的长啸能有如此威力吗?他凭借“狮吼功”吓退敌军的可能性,或许只是一种略带戏谑的想法。然而,诸葛亮不仅以聪明才智令曹营将领们胆寒,他那高亢的嗓音和勇猛的形象同样令敌人心生畏惧。
诸葛亮的先祖诸葛丰和三国时期的诸葛瑾、诸葛诞等也都有着出色的武艺,诸葛亮的勇敢和智慧不仅仅局限于谋略,他的身手与气势,或许真能让曹营将领们感到压倒性的威胁。
所以,综上所述,虽然《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在长坂桥之前并未亲自现身,但若他真出现在桥头,曹军的反应或许会截然不同,甚至可能形成另一番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