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434年风雨桥!木质榫卯造就侗族奇观
创始人
2025-09-21 18:02:59
0

央视网消息:风雨桥是中国传统桥梁廊桥的一种特殊形式,以长廊式结构和飞檐装饰为特色,风雨桥因行人能在桥上躲避风雨而得名。这种桥型多见于我国西南地区,如广西、贵州和湖南等,以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为主。

湖南怀化芷江侗族自治县的龙津桥,始建于明朝,当初建成时为我国最大的风雨桥,如今它依然横跨在 水河上。一起跟随穿越机和无人机的视角一起飞跃侗寨,穿越龙津风雨桥。

穿越龙津风雨桥

看侗寨古桥百年风貌

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素有“滇黔门户、黔楚咽喉”之称,是全国五大侗族自治县之一。

风雨桥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由于侗族村寨多沿河而建,跨水而居,风雨桥成了侗族人民的交通要道。

跟随无人机的视角穿过湖南芷江,龙津风雨桥如一条巨龙横跨 水河,它全长246.7米,宽12.2米。这座风雨桥桥墩形似“龙口喷津”,龙津桥因此而得名。龙津桥上,三重檐的廊道与五重檐的亭阁错落有致,深蓝色琉璃瓦与白色檐口相映成趣。

龙津风雨桥始建于公元1591年,桥内以木制的榫卯结构为主。434年以来,它历经洪水的冲击屹立不倒。

龙津桥旁,一排吊脚楼错落有致,这些建筑保留了湘西吊脚楼的整体样貌,又加以现代加工,成为一条 水河边的商业街。

如今,龙津风雨桥的桥内也开满了各类商户,成为芷江居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也成了来往游客的必打卡景点之一。

龙津风雨桥

不用一钉一铁打造

芷江龙津风雨桥始建于公元1591年,整座桥梁采用传统侗族工艺建造,全桥数以千计的构件均以榫卯相接,不费一钉一铁,不仅展现出侗族工匠的建造智慧,也让龙津风雨桥历经四百多年依然保留至今。它记录着岁月,也沉淀着历史。接下来,一起走进龙津风雨桥,探寻这座古桥背后的故事。

在湖南怀化芷江侗族自治县,侗族的标志性建筑风雨桥,长246.7米,以16座舟形桥墩为桥基,桥墩是用糯米和桐油黏合,桥面之上,木质建筑使用了木质的榫卯结构。这种结构在当地的木质传统民居中也有所体现。

利用传统的榫卯工艺,龙津桥上的建筑既美观又坚固。榫卯结构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古人通过对木材特性的深刻理解,创造出种类繁多的榫卯样式,燕尾榫、透榫、半榫等相互配合。

燕尾榫形似燕子尾巴,外窄内宽,越拉越紧,在承受拉力时愈发牢固。

透榫贯穿构件,连接强度高,能有效传递荷载。

半榫则隐藏于构件内部,既保证结构稳定,又不破坏整体美观。

这些榫卯如同精巧的机械零件,严丝合缝地咬合在一起,让整座桥梁浑然一体,实现了“以柔克刚”,在抵御外力冲击时,通过榫卯之间微小的位移化解能量。2024年汛期, 水芷江段水位超警戒水位,水面贴近桥面,面对洪水的冲击,龙津桥安全度过。

除了榫卯结构,16座舟形石墩的设计更是古人智慧的绝妙体现。舟形的外观不仅造型优美,更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其尖端迎向水流方向,能够有效分散水流冲击力,减少桥墩所受的压力,宛如一艘艘小船劈波斩浪,极大降低了洪水对桥墩的侵蚀。桥墩体采用糯米和桐油黏合,看似奇特,实则蕴含科学道理。糯米富含淀粉,在加热糊化后具有很强的黏性,桐油则防水防腐,二者混合后,形成了坚固且耐久的黏合剂,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桥墩依然稳固如初。

龙津风雨桥横跨 水河数百年,这不仅得益于其坚固的榫卯木质结构和稳固的石墩,还在于古代造桥匠人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结构的整体性与冗余度。即便部分构件受损,整体结构依然能够保持稳定,不至于瞬间崩塌。

风雨桥成为商业街

承载美食与文化记忆

历经数百年风雨,湖南芷江的龙津风雨桥不仅沉淀着历史,也承载着一代代芷江人的文化记忆,现在这里已成为一条文化商业街,风雨桥上各类非遗小吃、杂货店云集。从桥内到桥外,龙津风雨桥已经成为一条连接文化与美味的“舌尖上的商道”。

走在龙津风雨桥的廊道上,能看到这里已经开满了各类商铺,成为当地的一条小商品市场街。同时也有不少档口卖起了非遗美食。当地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蹿”的说法,也有“侗不离酸”的说法,档口里摆满了各类各样的泡菜和酸萝卜。

芷江酸萝卜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如今它的身影遍布芷江大街小巷,酸萝卜的制作以家传技艺为主,每家都有独特的配方,成为每一个芷江人的家乡味道。

酸萝卜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张艳艳:从我小时候包括我的爷爷奶奶这辈都是做酸萝卜的,我从小就喜欢吃酸。在这座桥上每天来来往往的游客络绎不绝,我在这上面开一家店,想把酸萝卜融入风雨桥的历史里面去,让更多的游客能品尝到我们芷江的酸萝卜。

广东游客:酸萝卜的味道酸酸甜甜挺好吃,味道我们那边吃不到。买了好几次了,一天买一次。

当地还有“无酸不成席”的说法,龙津风雨桥上的酸萝卜和当地另一种美食也能搭配出不一样的味道。以前,不少人家会在龙津桥下养鸭子,如今,芷江鸭已经成为一项当地特色的标志性美食。

在距龙津风雨桥不远的岩桥镇,芷江鸭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才华正准备着食材。其中最不能缺的就是当地放养于稻田、山涧、小溪的纯种麻鸭,以及本地野生芷草。

经过炒制、炖煮,再加上青、红、紫红辣椒三种不同的辣味进行调味,最后放入当地特有的香草植物——芷草进行增香,一道特色的非遗美食芷江鸭就完成了。芷江鸭配上酸味的酸汤鱼和酸萝卜,成了芷江餐桌上的“待客三件套”。

贵州游客:专程从贵州自驾游五六个小时到芷江来吃这里的芷江鸭,非常香,而且很嫩又不柴,这个芷江鸭确实有它的名气。

龙津风雨桥,不仅是侗族群众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更是文化传承的生动载体。当美食香气在廊桥间萦绕,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这座百年古桥正以崭新面貌,续写着属于芷江的文化新故事,让每一位踏上这里的人,都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文化传承的魅力。

来源:央视网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国家的灭亡都是因为遭遇了强大的外敌,而少数国家...
2025-09-21 13:05:52
原创 ...
总有人说,历史如同一场轮回。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曾诞生过...
2025-09-21 13:05:41
原创 ...
刘邦和项羽的首次交战,彭城之战,完全以惨败告终。刘邦带领的56万大...
2025-09-21 13:05:40
原创 ...
刘彻从胶东王升至太子,这一路可谓波涛汹涌,充满了许多跌宕起伏的故事...
2025-09-21 13:05:34
原创 ...
1995 年,一位老将军的遗体在火化时,骨灰中筛出了 11 块金属...
2025-09-21 13:04:39
原创 ...
牧野之战与周武王的胜利 牧野之战,周武王以少胜多,凭借着英勇的战斗...
2025-09-21 13:04:35
原创 ...
前秦(351年~394年)是氐族雄主苻健建立的朝代,也是东晋十六国...
2025-09-21 13:04:19
首展重温“烽火卢沟”
本报讯(记者 孙颖)昨天,“宛平博物馆之城”上新,位于宛平城西门内...
2025-09-21 13:04:14
原创 ...
古今战争从未缺少失败者。秉承“成王败寇”的观念,有人宁死不屈,有人...
2025-09-21 13:04:14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在汉朝末年、三国初期,那个动荡不安的大时代里,变革与危机并存,机遇与死亡时刻交织。英雄和枭雄同样崛起...
原创 清...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存在了几千年,历经无数次的兴衰更迭,朝代更替,涌现了无数的王侯将相。然而在这些历史人...
原创 明... 明朝公爵(三):功封、恩封与追赠的公爵收入远超宗室郡王 明朝的公爵,作为功臣中的最高爵位,授封后可...
原创 重... 重庆“红衣女”后续!官方深夜通报:“三记重拳”大快人心! 汉武帝时期,有个叫郭解的游侠,名气很大。 ...
原创 兵... 宋朝衰败的起点究竟是什么? 在讨论这一问题之前,恐怕会引发更多的尖锐质疑——宋朝的三百年历史,什么时...
原创 9...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9名登山者神秘死亡——...
原创 秦... 秦朝以其严苛的刑罚和残暴的统治闻名,这种高压政策激发了广大民众的强烈不满。而在秦代社会,最先显现出的...
原创 许... 许褚是曹操手下第一号猛将,力大无比,勇猛强悍,和典韦齐名,一个被称为“虎痴”,一个被称为“恶来”。曹...
原创 曹... 在历史的长河中,曹丕篡汉的事件常常被认为是顺理成章的。然而,汉献帝并未在曹丕篡位后选择投奔刘备,这背...
原创 此... 一个国家的底蕴如何,根据此国的历史就可以看出,世界上拥有历史最悠久的4个国家分别是古巴比伦、古埃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