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董昭:比贾诩、荀彧还可怕的谋士,帮着曹操闷声发大财,高寿善终
创始人
2025-09-21 09:03:27
0

一、脱离袁绍的权力漩涡

公元196年,也就是建安元年,汉献帝终于逃脱了李傕和郭汜的压迫,孤身一人向各方诸侯求援,发出呼救信号。当时的局势,风云变幻,动荡不安,整个朝廷似乎早已失去了控制,汉献帝被视为权力的象征,但却如同一只被捏在手中的软弱存在。

袁绍得知此事后,心中不禁感到复杂。一方面,他是反董卓起义的领军人物,凭此奠定了自己在天下诸侯中的位置。另一方面,汉献帝本就是董卓所扶持的帝王,这样一来,若自己出手救援,岂不是要推翻自己曾经的立场,岂不是要为昔日反董卓的举动找借口?这种矛盾让袁绍犹豫不决。袁绍的谋士们已经看出了汉献帝的价值,认为与其等着局势进一步恶化,不如趁机把握这一机会,但袁绍还是决定保持观望,迟迟没有采取行动。至于汉献帝的命运,他认为可以暂时不予理会,自己继续稳坐大位。

曹操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于他来说,眼前的机会不可错过。即便汉献帝是董卓的拥立者,曹操并没有像袁绍那样有过多顾虑,他立刻派遣了自己的部将曹洪赶去迎接,并亲自表示,自己很快就到。曹操不仅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更希望能在纷乱的局势中站稳脚跟。

与此同时,汉献帝在经历一番凄凉的逃亡后终于回到了已经残破不堪的洛阳。此时,许多曾经答应救援的诸侯纷纷抵达洛阳,而其中以张扬最为强大,显示出极为雄厚的实力。当曹操赶到时,他才发现局面已经不如自己预期——要见汉献帝,必须要先过张扬这一关。此时,曹操想到了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董昭。

董昭,曾是袁绍的谋士之一,但与其他谋士不同,董昭的命运略显复杂。虽然早期他在袁绍麾下颇受重视,但袁绍的耳根子过软,常听信谗言。有人向袁绍报告说,董昭的弟弟投靠了张邈,而董昭自己则来投袁绍,似乎想两面插手。此等言辞让袁绍对董昭产生了怀疑,觉得他不忠不孝。董昭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于是悄然脱离了袁绍,转而投靠了河内的张扬。这一决断发生在公元193年,这一时机恰巧也与曹操即将接触汉献帝的政治布局重合。

二、低调却极为可怕的董昭

张扬起初对曹操并不看好,甚至对曹操这种想拉拢关系的人有些鄙视。张扬心想,曹操不过是袁绍的部下,何必与他为伍?但董昭却劝他说:“别看曹操现在还处于袁绍的阵营,但以曹操的眼光,终有一天他会与袁绍分道扬镳,倒不如趁早拉拢,未来对我们有利。”经过董昭的劝说,张扬才愿意与曹操建立联系。最终,曹操向张扬赠送了大量的金银和马匹,才顺利拉拢了这位势力雄厚的地方大员。

然而,曹操接下来的命运似乎并没有那么顺遂。两年过去,曹操仍然需要借助张扬的力量,才能再一次见到汉献帝,这种处境让曹操心中感到郁闷。于是他再次想到了董昭——这个一直在幕后操盘的人。然而,曹操心里也清楚,董昭是否会再度出手,自己并没有太大的把握。

没想到,当两人再次见面时,董昭便表态:“将军以兴义兵、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之事,乃是五伯之功,而如今事势不便,唯有移驾至许都耳。”这番话的意思是:天下纷乱,诸侯众多,只有你曹操,是真正值得信任的人,不仅帮你见汉献帝,还将汉献帝带到许都,让你有足够的政治资本。

此时,董昭的谋划已经显现出他非同凡响的智谋。比起贾诩、荀彧这些历史上有名的谋士,董昭的低调更具威胁——他帮助曹操完成了最为关键的一步,也让曹操将汉献帝引至自己的控制之下。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能简单地认为《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曹操,是一个直接带领汉献帝进入许都的人。事实上,曹操能够成功,背后有许多诸侯和谋士的深思熟虑。历史从来都充满不确定性,而董昭的低调和精密策划,正是曹操成功的关键。

三、荀彧的真正对手:董昭

随着曹操的势力不断扩大,他的手下谋士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郭嘉和荀彧的配合,使得曹操的战略眼光愈加独特。但在这两位显赫人物的背后,始终有一个隐形的策士,那就是董昭。他不争名夺利,只是默默地在背后提供帮助,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低调的位置。

例如,在张扬去世后,董昭独自一人前往劝说张扬的旧部投降曹操,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智慧,他轻松促使这些人归顺了曹操。事后,董昭依旧没有任何显赫表现,仍然在幕后操控一切。

董昭的真正可怕之处,恰恰在于他从不显山露水,却能在关键时刻影响曹操的决策。曹操曾听从董昭的建议,恢复了先秦时期的五等爵位制度,为日后曹操的称王之路铺平了道路。董昭在曹操心中播下了称王的种子,而荀彧却始终未曾察觉到这一变化。虽然荀彧为了劝说曹操恢复汉室而拼命争辩,但董昭早已经悄无声息地为曹操的未来铺设好了道路。

董昭帮助曹操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而荀彧则一直没能理解曹操的真正意图。在曹操最终决定称王之时,荀彧悲愤欲绝,最终抑郁而死。有人说,荀彧之死是曹操直接导致的,但实际上,他的死背后隐藏着董昭深不可测的智慧。

董昭不仅帮助曹操实现了称王的目标,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一直隐藏在背后,几乎没有人知道他在背后操控了这一切。正因为他过于低调,以至于连荀彧这样的智者也未能察觉。董昭的成就,甚至超过了那些有名的谋士,如贾诩和荀彧。

最终,董昭活到了八十一岁,享年高寿,在曹叡即位时安详辞世。与袁绍时期的其他谋士相比,董昭的结局无疑是最为成功的——他虽然名声不显,但却为曹操的成功立下了赫赫战功。

结语

董昭的低调智慧和深不可测的谋略,才是真正让曹操得以稳固其权力的核心所在。虽然他始终保持着隐身幕后、默默贡献的姿态,但从曹操的胜利和荀彧的死亡中,我们不难看出,董昭才是曹操背后最可怕的谋士。

相关内容

填补早期秦文明通史著述之缺...
近日,著名文史作家祁新龙新著《大秦长歌:一部两千年秦文明史》(三卷...
2025-09-21 01:02:54
原创 ...
隋唐时期可谓是中国古代英雄与名将的汇聚地,那个时期的历史充满了豪杰...
2025-09-21 01:02:42
原创 ...
众所周知,20世纪对世界格局的改变有两次划时代的事件,一是两次世界...
2025-09-21 01:02:38
书讯 |《困于沙丘》以战国...
几卷得而复失的残简,一段湮没无闻的史实 为何胡服骑射光耀华夏,赵武...
2025-09-21 01:02:28
原创 ...
提到长坂坡之战,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便是赵云七进七出的英勇形象,以及...
2025-09-21 01:02:09
原创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是岳飞在其笔下对靖康之耻的愤怒...
2025-09-21 01:02:06
原创 ...
《北齐书·卷九·李祖娥传》记载:帝高洋怒不可遏,挥刀责骂道:“你杀...
2025-09-21 01:01:42
原创 ...
“即便叶赫那拉氏只剩下一个女人,我也要将爱新觉罗家族彻底铲除。”这...
2025-09-21 01:01:42
原创 ...
赵匡胤的无奈困局:帝位之争下的悲剧 赵匡胤的悲剧命运,仿佛被无形...
2025-09-21 01:01:38

热门资讯

原创 4... 1949年5月10日,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副司令员粟裕向外发布了《淞沪战役作战命令》,这预示着解放...
原创 卖... 1941年1月3日的清晨,黑暗笼罩着燕赵大地,太阳依旧藏匿在云层背后,沉寂与危险悄然临近。此时,号称...
原创 史... 提起东汉末年刘备高举“匡扶汉室”旗帜的故事,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这不仅得益于后世无数艺术作品的传播,...
原创 为... 许多读者可能会对后金政权(即清朝的前身)能够在刚刚崛起时迅速击败蒙古人的这一历史事件感到困惑。为什么...
原创 他... 当然,下面是对你提供的文章的改写版本,保持每段的语义不变,同时适当增加细节描述,使文字更加生动丰富,...
原创 载... 载沣,堪称清朝历史上命运最为顺遂的王爷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载沣并不是天生就注定要继承王爵的。...
原创 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每当中原王朝衰弱时,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便趁机南下劫掠。商朝时期的鬼方、混夷等部族,周...
原创 五... 西晋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评价最差的朝代之一,其历史背景和内政的混乱成为了许多人议论的焦点。 公元24...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名将:西楚霸王... 项羽(公元前232年 ―公元前202年),男,唐宋典籍记载为周王族诸侯国项国后代,姬姓 ,项氏,名籍...
原创 孟... 1947年5月13日至16日,孟良崮战役在华东战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此役不仅击溃了国民党企图在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