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死在非洲的“常州提督”,曾火烧圆明园,戈登之死为啥震动英国?
创始人
2025-09-21 09:03:41
0

相信许多朋友在学习历史时,都会见到“戈登”这个名字。戈登是清朝末年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协助清军作战的洋枪队指挥官。实际上,他在帮助清朝最终击败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戈登不仅是19世纪英国全球殖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中国,欧洲和非洲的历史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死亡曾震动英国,甚至被某些人视为英国殖民黄金时代的终结符。那么,戈登究竟做了些什么呢?他为何如此重要?又是怎样死去的呢?

戈登的全名是查理·乔治·戈登(Charles George Gordon),1833年出生在英格兰肯特郡的伍利奇区。戈登出生在一个军事世家,家族里已经有四代人服役于英军,他的父亲还是一位英军少将。因此,戈登从小就注定要走上军旅生涯这条路。进入军校不久,戈登在地图制作和堡垒设计方面展现出了突出的才能,最终被分配到工程兵部队。1852年,戈登以少尉身份加入了英军,两年后晋升为中尉,并很快在英国各地参与修建堡垒。

随着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戈登展现出了他好战的天性。他主动向英国陆军部申请参战,并明确表示希望能够在战场上死去。最终,英国战争部批准他前往克里米亚巴拉克拉瓦,加入了这场战争。戈登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参与了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和里丹要塞战役等关键行动。作为一名工程兵,他的任务是勘测并绘制俄军要塞的地图。为此,他多次深入俄军阵地,亲自与敌军交火,甚至在激烈的战斗中受伤。尤其是在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中,戈登连续34天在前线侦察并绘制地图,展现出了极高的勇气和战术才能。战争结束后,戈登于1859年返回英国,并晋升为上尉。

然而,戈登对和平生活感到非常厌倦,很快便再次向英国陆军申请出征海外作战。1860年,他被派往已经被英国占领的香港,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抵达香港后,戈登很快便因战争接近尾声而感到失望,因为他认为没有什么大的战役可打。在此期间,他开始关注正在激烈进行的太平天国战争,甚至一度对太平天国抱有同情,因为他听说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自称为耶稣的弟弟,认为太平天国与基督教更为亲近。

然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并未结束,戈登于1860年参加了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的军事行动。当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戈登参与了圆明园的焚烧和掠夺,这一行为在戈登的信中得到了详细记录。他在信中提到,自己亲手参与了烧毁圆明园的行动,并对这一“战利品”感到得意。他的文字中充满了对胜利的炫耀与不以为耻的态度,尽管他也在某些地方流露出对行为的反思。

随后的几年,戈登的军事生涯继续展开。1862年,清朝在上海地区面临太平天国的威胁,戈登被指派加入当时由美国人华尔领导的洋枪队,与太平军对抗。洋枪队的主要士兵包括欧美雇佣兵及一些菲律宾人,而戈登作为工程官加入了这一队伍。随着英法联军的支持,洋枪队迅速崛起,攻占了上海周边多个地区。然而,华尔在慈溪战役中阵亡后,戈登接替了洋枪队的指挥。凭借其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戈登带领洋枪队在与太平军的多次战斗中取得了显著的胜利。

戈登的成功不仅仅源于兵员的精良装备,还得益于他的战术智慧。比如,他在进攻时并不与太平军正面交锋,而是巧妙地利用清军作为诱饵,绕过敌军正面,直接攻打敌人的后勤或侧翼。戈登还非常善于利用江南的水路,借助船只的灵活性,快速调动军队,确保占据战场主动。

在1863年姑苏战役中,戈登与他的前任白聚文再次对决。白聚文曾是洋枪队的指挥官,但因个人问题与清朝官员闹翻,转投太平军阵营,并组建了类似洋枪队的雇佣兵部队。此次战斗中,戈登成功围困了白聚文的部队,迫使其投降。白聚文的死因至今众说纷纭,部分历史学者认为他可能是被李鸿章下令淹死的。

随着太平天国的败亡,洋枪队逐渐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并最终解散。然而,戈登因其卓越的贡献受到了清朝的厚待,被封为常州提督,并荣获黄马褂,这一荣誉使他在英国的名声大振,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随后,戈登返回英国,成为皇家工兵部队的指挥官,负责泰晤士河周边的防御工程。与早期渴望战斗不同,这一时期的戈登似乎更加注重社会福利,他在家乡收养了许多无家可归的男童,获得了民众的好评。

然而,进入20世纪后,历史学者开始对戈登的行为提出质疑。有学者认为,他收养男童的动机并不纯洁,甚至怀疑他有恋童癖倾向。美国历史学家拜伦·法维尔曾在著作中指出,戈登有过畸形的情感倾向,尤其偏爱年轻帅气的男孩。早在14岁时,戈登便曾表示希望自己是“太监”。

在戈登的这些私人行为未为外界所知的情况下,他在英国的名声依旧光辉灿烂。1872年,戈登前往克里米亚途中结识了埃及首相努巴尔·帕夏,并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加入了埃及政府。随后的几年里,戈登在埃及和苏丹的军事和政治事务中都有所参与,但他在苏丹的统治并不顺利。1880年,他辞去苏丹总督职务,之后又被派回苏丹,在当地与马赫迪叛军作战。

戈登最终的死亡发生在1885年。在苏丹的喀土穆,他带领少数亲兵抵抗马赫迪叛军,直至最后一刻。尽管英国政府最终派兵营救戈登,但为时已晚。戈登在战斗中被叛军斩首,且尸体被亵渎,成为了一场历史悲剧。尽管如此,戈登的死亡在英国和欧美世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许多人将其视为英国殖民帝国衰落的象征。

相关内容

填补早期秦文明通史著述之缺...
近日,著名文史作家祁新龙新著《大秦长歌:一部两千年秦文明史》(三卷...
2025-09-21 01:02:54
原创 ...
隋唐时期可谓是中国古代英雄与名将的汇聚地,那个时期的历史充满了豪杰...
2025-09-21 01:02:42
原创 ...
众所周知,20世纪对世界格局的改变有两次划时代的事件,一是两次世界...
2025-09-21 01:02:38
书讯 |《困于沙丘》以战国...
几卷得而复失的残简,一段湮没无闻的史实 为何胡服骑射光耀华夏,赵武...
2025-09-21 01:02:28
原创 ...
提到长坂坡之战,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便是赵云七进七出的英勇形象,以及...
2025-09-21 01:02:09
原创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是岳飞在其笔下对靖康之耻的愤怒...
2025-09-21 01:02:06
原创 ...
《北齐书·卷九·李祖娥传》记载:帝高洋怒不可遏,挥刀责骂道:“你杀...
2025-09-21 01:01:42
原创 ...
“即便叶赫那拉氏只剩下一个女人,我也要将爱新觉罗家族彻底铲除。”这...
2025-09-21 01:01:42
原创 ...
赵匡胤的无奈困局:帝位之争下的悲剧 赵匡胤的悲剧命运,仿佛被无形...
2025-09-21 01:01:38

热门资讯

原创 4... 1949年5月10日,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副司令员粟裕向外发布了《淞沪战役作战命令》,这预示着解放...
原创 卖... 1941年1月3日的清晨,黑暗笼罩着燕赵大地,太阳依旧藏匿在云层背后,沉寂与危险悄然临近。此时,号称...
原创 史... 提起东汉末年刘备高举“匡扶汉室”旗帜的故事,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这不仅得益于后世无数艺术作品的传播,...
原创 为... 许多读者可能会对后金政权(即清朝的前身)能够在刚刚崛起时迅速击败蒙古人的这一历史事件感到困惑。为什么...
原创 他... 当然,下面是对你提供的文章的改写版本,保持每段的语义不变,同时适当增加细节描述,使文字更加生动丰富,...
原创 载... 载沣,堪称清朝历史上命运最为顺遂的王爷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载沣并不是天生就注定要继承王爵的。...
原创 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每当中原王朝衰弱时,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便趁机南下劫掠。商朝时期的鬼方、混夷等部族,周...
原创 五... 西晋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评价最差的朝代之一,其历史背景和内政的混乱成为了许多人议论的焦点。 公元24...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名将:西楚霸王... 项羽(公元前232年 ―公元前202年),男,唐宋典籍记载为周王族诸侯国项国后代,姬姓 ,项氏,名籍...
原创 孟... 1947年5月13日至16日,孟良崮战役在华东战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此役不仅击溃了国民党企图在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