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月3日的清晨,黑暗笼罩着燕赵大地,太阳依旧藏匿在云层背后,沉寂与危险悄然临近。此时,号称日本常胜军的神岗中队,在100多名伪军的协助下,悄无声息地逼近了八路军冀中军分区17团的驻地——行唐县南龙岗村。
尽管危险已悄然逼近,驻扎在村中的八路军战士们依然浑然不觉,甚至连团长闵鸿友也未曾察觉日军已在周围虎视眈眈。正当所有人认为一切安好时,竟然是一个毫无所知的小孩,巧妙地化解了即将到来的大危机。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不妨一探究竟,聊一聊那场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团战例选编》的南龙岗反袭击战。
1939年,冀中军分区17团正式成立。该团的前身源自东北军的53军691团,在经历改编和整训后,成为了冀中军分区的王牌力量之一。随着百团大战的展开,17团的团长由闵鸿友接任,政委则是姚国民。虽然闵鸿友的名字或许不为大众熟知,但他无疑是一位久经沙场的猛将。
闵鸿友来自安徽金寨,16岁时便加入赤卫队,随后报名参加红军。在红军最为艰苦的岁月里,闵鸿友亲历了多次反围剿作战,并随部队历经了艰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经过无数次生死考验,闵鸿友锤炼成了一位果敢无畏的战场指挥官。在他接任17团后,这支部队迅速显露出强大的战斗力。
1940年12月26日晚上,一列从定县开往石家庄的日本军用列车行驶至宣村时,突然遭遇八路军17团设下的地雷伏击。火光一闪,整列火车便被吞噬在猛烈的爆炸中,车厢翻滚数次后才停下。当浓烟散去时,闵鸿友迅速带领战士们登车,解决掉被震晕的日军,并开始转移车上的重要军用物资。短短半小时,战斗便宣告结束,17团带走了两门94式山炮、两箱未开封的三八式步枪和大量弹药。可惜,由于时间紧迫,未能打开所有车厢,闵鸿友十分焦急,因为他知道,车厢中还藏有40多辆军用汽车、一辆坦克和7门重炮。这些装备若能缴获,必将为战斗提供巨大的支援,但时间不允许。最后,闵鸿友果断下令,将整列火车焚毁:“我们得不到,你们也别想要!”
这次伏击战让日军气急败坏,原本这批装备是要送给日军某师团的。愤怒的日军立即下令:无论如何都要找到这支八路军部队并将其彻底消灭。为此,他们派出了精锐的神岗中队,准备发起反击。
了解敌人必将报复,经验丰富的闵鸿友很快预感到危险,他知道日军必定会积极寻找17团的踪迹,因此开始频繁调整团部驻地。于是,17团在12月30日迁至了行唐县北部的南龙岗村。由于临近元旦,17团计划在此稍作休整。经军分区批准,团部和2营驻扎在北龙岗村,而3营则驻扎在南龙岗村。
尽管驻地选定,17团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因为他们知道,恼羞成怒的日军绝不会轻易放过他们,而侦察也显示日军仍在四处派遣部队和汉奸打探消息。正是这些汉奸,为日军提供了重要的情报。当地村民回忆起,当时村里有一个卖货郎挑着担子来到南龙岗村。村里的孩子们一开始以为他卖的是糖果,但靠近后才发现卖的只是香油,孩子们纷纷散开。就在这个时刻,卖油郎突然叫住了一个走在最后的小孩,悄悄递给他一块糖果,并问:“腊八节快到了,你们家有什么好吃的没有?”小孩摇了摇头,卖油郎继续说道:“你们家肯定没八路军,有八路军的话,家里可有好东西吃。”小孩点点头,卖油郎紧接着问:“你们村里有多少八路军?”小孩想了想:“也就七八个吧。”卖油郎眼睛一亮,已经确定村里有八路军,只是人数不多。
事实上,这个卖油郎就是一个走街串巷的汉奸,外号“老白洋”。和他一样,许多汉奸并非战场上的勇士,而是负责在民间搜集八路军的情报。借着身份的便利,他们总能不知不觉地给敌人带来致命的打击。
1941年1月3日清晨,天色依然漆黑。闵鸿友在出发前,已穿戴整齐,准备带着警卫员巡查四周。自从伏击成功后,闵鸿友始终保持警觉。他清楚,日军绝不会善罢甘休,一直派部队在外围进行追击。就在闵鸿友刚迈出大院门口时,突然撞上了一个通讯员,后面跟着一位焦急的老人。老人急匆匆地说道:“今早我沿着路拾粪,走得不远,就见到密密麻麻的日军,还有伪军一大批。”老人察觉到敌军准备夜袭,赶紧把消息报告给哨兵,哨兵随后鸣枪示警,老人急忙返回村中。
侦察员也很快带来情报:村南约200名日军和100多名伪军接近,且为了避免被察觉,敌人将几十匹战马藏在村外的大沟中。闵鸿友听后迅速意识到,虽然敌军人数较少,但凭借17团的兵力,完全可以反击。事实上,这也是敌人低估了八路军的战斗力。村里的小孩在无意中提供了敌军进攻的关键信息。
为了彻底消灭这支敌军,闵鸿友快速制定了战术:三营依旧坚守阵地,9连和10连阻击敌人,11连和12连则绕到敌人右侧进行包围。2营副营长带领7连,协助右侧的部队,而营长带着5连和6连则从敌人左侧迂回。同时,8连被部署在村西高地,以防敌人援军增援。
日军同样在村南布下了重重陷阱,埋伏了数挺重机枪,并派60多名伪军在村西北等候。然而,八路军占据了先机,早早布下了包围圈。天刚泛白时,日军在神岗中队的指挥下,发起了进攻。八路军在阵地上早已准备就绪,且占据了有利位置,战斗瞬间爆发。神岗中队未曾料到,自己竟被包围了。
尽管日军精锐,经过短暂的混乱后很快稳定了阵形,并展开了猛烈的反击。虽然神岗中队占据了部分阵地,但八路军并未退却,而是在激烈的肉搏中坚守阵地,直到3营的部队到达增援。经过数小时的激战,17团终于成功反击,彻底歼灭了敌人。
战斗结束时,八路军击毙日伪军300多人,俘虏7名日军和18名伪军,缴获大量武器和物资。闵鸿友凭借这一战胜利,成为了1955年授勋仪式上的少将,也为《步兵团战例选编》提供了第一个生动的战例。
这场战斗不仅展现了八路军的英勇,也得到了民众的支持,许多村民冒险参与救援和修工事,成为了